soul體驗一個月後-論運營如何作死
soul這款產品是不是好產品…這一點我不妄下定論,畢竟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同。
但是從運營角度看,soul這款產品明顯的存在兩個問題,而且也是soul團隊沒有想通的兩個問題。
1、過分強烈的“尋找伴侶”設計與團隊努力想構建“私密社交圈”之間的矛盾。
從設計上,無論是星球,匹配,還是soulmate。soul無不在強烈的暗示你,找個物件,你來這是找物件的當情侶的。但是很明顯的,大家也都能知道,如果只是這麼玩,不過是年輕版的探探陌陌罷了,聲音匹配這一玩法再出奇,其實也那樣。並非“核彈級”的創新。
所以他們也在運營上力圖打造這裡成一個私密社交圈,比如評論別人後你都是匿名而且你的soulmate也不知道…亦或者引導大家參與各類是“普通的話題”。
這應當是微信聊天與朋友圈之間的關係嗎?很可惜不是,因為soul的廣場受制於soulmate…兩者互相撕扯。既做不成朋友圈,又做不成微博。
單向輸出的代價很明顯,使用者留存低,活躍低。無法形成真正的黏性…連帶著商業化也被堵的七七八八…
2、使用者的風控 與 使用者增長的毒藥
接著說困擾的第二點吧,社交軟體都是有原罪的。soul一直在努力平衡這個關係。
舉幾個例子,
很多女性使用者都遇到的問題,聲音匹配的騷擾。具體原因不用多說,聲音幾乎是視訊外,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了。相比探探起碼看完臉後打字就好的策略,soul作為平臺方,幾乎是踩著監管灰色地帶在拿命玩。一個不慎就會跌落。
再舉一個,很多人,玩到一半,奔現了,怎麼搞?加微信加QQ。你soul,使用者既沒有留住,給別人做了嫁衣。又得承擔比微信更大的風險,人一出事,soul上認識的,微信只是聊天工具而已。這鍋算誰的?
所以其實到現在這個階段,作為小眾細分領域的soul非常棒了。但是下一步究竟該打什麼方向?恐怕soul得好好冷靜下來思考。
上了微博熱搜並不代表頭腦發熱準備取而代之了。
那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我思考了兩點:
1既然找朋友這個都能通過推薦演算法,那麼看到的動態是否也能使用推薦演算法呢?這樣能夠儘可能提高大家的粘性。
2希望soul運營少發一點非常尬的話題……比如什麼#我朋友的祕密 #三間關係的故事#你藏著多少備胎#我出軌的故事#我賣身的故事……還置頂了我勒個去……

圖片.png

圖片.png
有時候你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奮力的把自己往絕路上逼……這些置頂絲毫不能提高使用者體驗,反而真的是造成了使用者傷害,soul“越來越奇怪了”“越來越偏激了”,這是社群裡面的共識,真希望soul重視……
話說前段時間soul升級產品升級了7天才能重發動態,我反正是不信,產品裡有龍嗎……居然能升級7天……總感覺是被封了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