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變,當強者恆強的BAT遇上彎道超車的MMP,故事如何上演?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馬太效應”的邏輯在今天又一輪網際網路變革下正面臨嚴峻挑戰!
半個多月前,美團創始人王興重重的一錘落在港交所的銅鑼上,標誌著創立半年有餘的美團正式踏上新起點,開始新徵程。美團市值也一度突破4000億港元,成為BAT之後的“第四極”。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第二、第三季度,大批生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公司集中IPO,這種密集度頗有百年不遇的感覺。
除了美團,還有我們熟知的“為發燒而生”的小米以及開創後電商時代的拼多多。
7月10日,小米登陸港交所。小米在上市首日收盤16.8港元,市值3759.19億港元。IPO敲鐘現場,人們不時發出歡呼聲,手機齊刷刷舉起,然後各種拍照合影……港交所10點半清場,所有人必須離開,但主持人為此提醒了大約半個小時,甚至最後不得不語氣嚴厲。
7月27日,隨著上海、納斯達克兩地鐘聲同時敲響,成立3年、使用者超3億、市值近300億的拼多多正式和全球投資者見面。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表示,希望拼多多能夠輻射全球,讓社交電商這一新模式為全球所用。
曾幾何時,百度的搜尋、阿里的電商、騰訊的社交和遊戲,都成為各自領域的絕對王者,即使偶有衝擊,但根基卻絲毫不見動搖。可以說,從江湖到廟堂,BAT都是公認地位的存在,也是眾多創業公司越不過去的“大山”。
BAT的根深蒂固,讓國內的網際網路創業者一度很是悲觀,所有人都認為不論以何種方式跑到終點,都會發現阿里、騰訊拿著支票等著你,笑臉相迎然後將你踹走。
然而,MMP的成功上市,證明“騰訊的流量”與“阿里的支票”並非創業者能夠看到的盡頭。在移動網際網路這塊“市場盛宴”中,MMP要做BAT之下的倔強分子,也要分一杯羹。
無巧不成書!MMP均釋出了上市之後的首份財報,拿出了資料和行動!
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27.09億元,同比增長2489%,平臺GMV為2621億元,同比增長583%。年度活躍買家數為3.436億,同比增長245%。
小米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452.36億元,同比大漲68.3%,經調整利潤21.17億元,同比增長25.1%。
美團2018上半年營收翻倍,交易額破2300億主營業務增長強勁,其中,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作為美團最重要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收入毛利均實現高速增長。
隨著MMP的相繼崛起,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格局也被打破,“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或將被這又一個網際網路天團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