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IPO成功過會 投資收益佔利潤比過高
[摘要] 由於存在投資收益,因此青島港的淨利潤增速要超過收入增速:2013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為20%,2015年為21%,2017年甚至高達39%,2018年半年報為23%。

時代週報記者 吳平 發自廣州
9月27日,青島港(06198.HK)釋出總裁及董事調任公告,稱於9月26日收到執行董事兼總裁焦廣軍的辭任函。據此,焦廣軍因工作變動,辭任該公司總裁。董事會決議調任焦廣軍為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委任非執行董事張江南為總裁,並調任其為執行董事。焦廣軍將繼續擔任該公司副董事長、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與薪酬委員會委員,張江南將繼續擔任該公司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兩者的任期自2018年9月26日開始生效,至第二屆董事會任期結束之日止。
就在該訊息釋出的一週前,9月18日,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149次會議決議,青島港IPO首發申請獲得稽核通過。
青島港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股價在2015年股災之後跌至歷史最低的2.45元/股,此後持續上漲到目前的5.4元/股左右,現市值約為330億元。
此前,青島港股本總計60億股,其中11億在香港H股流通,其他為非流通股。
此次IPO通過,意味著青島港將實現A股和H股兩地上市。青島港擬在上交所發行6.71億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67.08億股。
本次發行計劃募集資金8.48億元,其中2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餘資金則主要投入到旗下董家口港區,以進一步建設與原油業務相關的專案,包括原油儲備庫工程、碼頭泊位建設、物流堆場建設等。
有趣的是,與其他港口企業受巨集觀經濟影響波動劇烈不同,青島港的業績自2013年以來表現穩定,且始終保持正增長,從未出現負增長。而此次IPO,青島港被髮審委員會質疑的關鍵點,就在於投資收益佔淨利潤比例太高,母公司淨利潤一半以上來自於子公司的投資收益。
綜合實力強
1949年8月,青島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青島港務局,2003年,青島港務局改制,成為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港集團”)。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青島港集團總資產為691億元,淨資產391億元。
青島港是中國最大港口之一,綜合實力與上海港、深圳港同屬於第一陣營。其擁有亞洲第一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依靠計算機控制運輸車輛、橋吊等裝備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效率居世界前列。
2015年,青島港進口原油吞吐量為全國第一位。根據上海航交所《航運動態資訊》的統計資料,2017年全球主要沿海港口吞吐量排名中,青島港吞吐量為5.1億噸,排名第6;而在全球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中,青島港吞吐量為1805萬TEU,排名第8。
目前,青島港主要運營青島的四個港區:在青島膠州灣隧道、青島膠州灣大橋的東端,是大灣港區;在海的另一邊、隧道和大橋的西端,則是前灣港區、黃島油港區;而在這三個港區的南側海岸線上,是董家口港區。
四個港區中,前灣港區和董家口港區相對更大,2017年,這兩個港口完成的貨物吞吐量分別佔公司整體的58%和24%。
從整體上看,青島港四個港區裝卸的貨物主要是集裝箱和金屬礦石,兩者佔2017年公司吞吐量的41%和30%,其他貨物還包括煤炭、石油、糧食、鋼鐵、汽車、紙漿、化肥、橡膠、冷凍品、機械裝置等。
“從地理上看,青島港位於渤海南側,同時又處於長三角邊沿,處於整個東北亞海岸線的地理中間點附近;另一方面,由於青島港的水更深,並且全年不結冰,因此能停泊全球最大的油輪和最大的集裝箱船,而這剛好契合世界航運界船隻越來越大的發展趨勢。”深圳某公募基金交執行業分析師張航(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業績持續正增長
青島港主要靠經營港口賺取利潤。2017年,“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務”給公司貢獻了15億元的毛利;其次,“金屬礦石、煤炭及其他貨物處理以及配套服務”,毛利貢獻值為6.7億元。圍繞港口的主營業務,總計給公司貢獻了32億元的毛利。
另外一筆很大的利潤則來源於投資收益。2017年,青島港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達到11億元,佔到當年40億元營業利潤的27.5%。
截至2017年底,青島港的貨幣資金為117億元。充沛的現金流,讓公司在財務方面也得以實現盈利,2017年帶來1.49億元的正收益。
而本次A股IPO,青島港計劃募集資金總額為8.48億元。投資收益佔淨利潤比例過高,是此次青島港IPO被髮審委員會質疑的關鍵點。
青島港旗下子公司眾多,截至2017年底,其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數量總計50家,業務涵蓋範圍極其廣泛,包括與港口相關的業務如集裝箱裝卸及儲存、礦石和煤炭及其他貨物處理、液體散貨的裝卸和儲存等,與投資和金融相關的如保險代理、金融租賃、財務、投資等,甚至還有文化傳媒、貿易、免稅品銷售等。
像茂密森林一樣複雜的子公司體系,給預判公司的成長性、業績穩定性帶來很大困難。因此,證監會發審委員會在問詢中就指出“報告期子公司分紅政策及實際執行情況,子公司利潤分配的制度安排和章程規定,能否保證發行人利潤分配政策正常實施?”另外,證監會還問及,“與合作方成立合營公司的運作模式,是否符合行業特徵?是否影響經營的獨立性?”
從過往的業績資料看,青島港的表現較為穩健,自2013年以來始終是正增長,從未出現負增長。
營業總收入持續增長,其同比增速在2013年為14%,2015–2018年上半年分別為7%、18%、17%及20%。
由於存在投資收益,因此青島港的淨利潤增速要超過收入增速:2013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為20%,2015年為21%,2017年甚至高達39%,2018年半年報為23%。
這樣的業績表現,在同行業中,不能不說是神奇。在巨集觀經濟波動的衝擊下,在同區域的其他港口企業的業績大多反覆震盪,表現不佳。
大連港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2013年為50%,2015–2018年半年報分別為12%、44%、-29%及-15%;淨利潤的同比增速,2013年為14%,2014年轉為-24%,2016年恢復為正的10%,2017年為-5.69%,2018年半年報為-26%。
營口港同樣如此,收入同比增速,在2015年為負增長,2017年才恢復為正增長;由於業務和地位略有不同,南京港略微好一些,但收入同比增速,在2013–2014年同樣是負增長,2015年之後才轉為正增長;寧波港2016年營業總收入增速為負,2017年轉為正,而其淨利潤同比增速,在2014–2016年連續負增長了3年。
“青島港之所以業績好,主要是物流業務和原油業務驅動。”張航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其中,“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務”貢獻的毛利,在2013年為4億元,在公司毛利中佔比為20%左右,但到了2018年半年報,佔比已經上升到47%,達到9億元。
原油業務則於2017年前後爆發。2014年,青島港旗下的董家口港區中,原油泊位和儲油罐建設完工,同時,公司旗下的黃島港區中,黃島到濰坊輸油管線也建設完工,原油業務開始逐步爬坡。
2015年,中國政府向民營煉油廠開放了原油進口限制,民營煉油廠可以大規模從海外進口原油作為原料。
全國民營煉油廠最多的地方恰巧就在山東。2016年,山東的原油進口量同比大增57%,2017年也增長30%左右,山東民營煉油廠產能利用率從2015年的40%提高到60%左右,整個山東省進口的原油量,從2015年佔全國的22%進一步上升至2016年的30%。
青島港完全享受到了這一變化所帶來的紅利。公司液體散貨處理及配套服務,其毛利在2014年僅為7400萬元左右,2015年、2016年緩慢增長到9800萬元左右,到了2017年突然暴增到4億元,而截至2018年半年報時則已經達到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