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騰頻頻被點贊背後:激進與保守之間的平衡
本文來自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懂懂 編輯:秦言
10月9日,今年的雙創周拉開帷幕。這是從2015年開始雙創大會以來的第四個年頭。今年的主題是“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說,創業大軍的熱情在這幾年間沒有減少,一直在不斷增加。更關鍵的是,創業的心態也越來越成熟,創業的盲目性在減少。所以我們看到今年提出了“高水平、高質量”的要求,這將是對未來創業方向非常有利的一個引導。
正是在這樣的主題下,今年參加雙創周活動的企業水平也明顯提高。
出現在本次雙創活動上的,有一個“大傢伙”——拜騰汽車,它帶來了首款概念車型BYTON M-Byte,之所以說“大傢伙”,因為創業企業多從“小切口”入手,造車是一個大工程,沒有點野心是玩不起的。
雙創周開幕的當天,在展館參觀的副總理韓正對拜騰概念車很有興趣,裡裡外外看了半天。

副總理在拜騰展臺體驗BYTON M-Byte Concept
說起拜騰,在前不久舉辦的夏季達沃斯年會上,還與領導和業界大咖一起就“擴大電動交通規模”話題展開了討論,而且,CEO畢福康博士也上了中國人最關注的節目——《新聞聯播》。

拜騰CEO兼聯合創始人畢福康博士受邀參加總理閉門會議
近兩年,一批新造車勢力崛起,把整個市場攪得熱鬧非凡。但從美國的特斯拉到中國的蔚來,再到著名的賈躍亭的FF,先後都遇到了汽車量產的難題,大家開始冷靜思考:新造車勢力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如何規劃路徑,才能在這個歷史機遇中真的成為贏家,而不僅僅是一個跟風者?拜騰頻頻被點贊背後,有什麼邏輯和樣板意義呢?
在中國創業的兩個德國人
在中國崛起的諸多新造車勢力裡,拜騰的特殊之處是在於它是由兩位並不年輕的德國人創辦。畢福康,在寶馬工作了20多年,他曾是寶馬i系列專案的技術負責人,並從頭開始用18個月主導了i8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被譽為“i8之父”;戴雷則是汽車行業公認的“中國通”,擔任過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以及華晨寶馬營銷高階副總裁,擁有流利的中文。

拜騰CEO兼聯合創始人畢福康博士(右)和拜騰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博士(左)
懂懂之所以強調拜騰是兩位並不年輕的德國人創辦,有兩個原因:
一是想強調他們是有經驗的創業,不同於很多人零基礎創業。因為經驗,這兩個創始人過往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拜騰的創辦讓投資人覺得更“靠譜”。
二是想強調他們的國際視野。寶馬是一家來自德國的全球性公司,畢福康主導的i8系列是一款顛覆了汽車設計和製造的跨時代產品,並且是一款全球暢銷的車型。所以,畢福康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就是全球。戴雷因為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還娶了中國妻子,成為了對中國市場、使用者瞭解透徹的中國通。
值得一提的是,戴雷在不久前剛剛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的 “友誼獎”,這是中國政府對外國人頒出的最高獎項,旨在表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
他們的創業在中國起步,紮根中國市場,同時也從創業之初就將視野放到全球,無論是從產品的設計還是投資人的構成,都為其將來走向海外做好了準備。

總理和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的拜騰總裁兼聯合創人戴雷博士親切交流
拜騰在諸多新造車勢力中算是相對低調的一家,在去年9月份正式對外發布品牌之前,一直在默默做事,而當正式公佈品牌那一天起,他們的產品已經基本設計定型,並且中國和美國的研發機構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隨後在今年1月份的CES大展上,拜騰釋出了首款車型BYTON M-Byte Concept,這款車富於科技感的設計語言及創新的智慧人車互動系統,再加上前排49英寸共享全面屏成為CES的一道亮點。不得不說,這就是“老手”創業的不同,出手必是殺技,而不是炫技。
這次拜騰把這款BYTON M-Byte Concept帶來雙創週上,也將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展示給消費者。

在雙創週上展出的BYTON M-Byte Concept
BYTON M-Byte Concept的外觀設計延續了SUV 硬朗的風格和鮮明的車身比例,不僅看上去時尚炫酷,空間感給使用者的感受也非常好。此外,這款車採用了諸多標誌性的數字化元素,體現了“以數字力量取代傳統馬力”的理念。例如引人注目的49英寸共享全面屏,前臉和尾部採用的創新智慧表情(Smart Surfaces),車輛B柱上嵌入的臉部識別攝像頭等。
話說,從今年年初第一次接觸到拜騰的汽車,懂懂就覺它的設計比較超前,是現實生活中能夠接觸到最具未來感的汽車。當然,電影裡看到的除外。
正因為如此,拜騰不僅獲得投資人的追捧,還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拜騰汽車更是江蘇省的重點專案。在今年9月份,拜騰還作為江蘇企業代表,和省委領導一起來到德國參加“江蘇-德國開發合作創新論壇”,還與博世集團進行了戰略簽約。

拜騰CEO兼聯合創始人畢福康博士(左)與博世公司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總裁Stefan Seiberth
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智慧是汽車未來的大方向,也知道汽車製造產業鏈對地方經濟的拉動起到重要作用。江蘇省很希望在這一次汽車的升級迭代中,能夠擁有一個地方上走出來的大品牌,這種期望放到了拜騰身上。目前,南京在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零部件領域均有完善產業佈局,擁有上百家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作為品牌方,拜騰則被列為南京重點扶持的物件。
從去年9月份對外發布品牌,到兩款概念車的釋出,再到工廠的高速進展——獲得諸多點贊和全行業的關注,拜騰的“混血基因”起到了關鍵作用:汽車與網際網路,德國與中國,有經驗的“老人”與即將發生變革的新產業。兩個德國人,或許在中國打造了一個另類創業樣板。
激進與保守
拜騰的創業,站在一個產業的交叉口上:汽車業正在與網際網路產業發生融合,“網際網路+”和“AI+”在重新定義汽車。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但同時也會有巨大的風險,因為變數太多。
在這個交叉口,拜騰看上去激進又保守,是一個矛盾體。
激進是指它的產品理念激進。拜騰汽車的設計有很多顛覆我們認知的地方,比如顛覆行業的超大螢幕,第一次讓車的體驗超越了手機,讓傳統車內的多屏合為一體。比如BYTON ID的設定,讓身份識別和內容資訊與人動態匹配,就像Apple ID一樣,在不同介質中不在割裂。

這樣超前的設計,在懂懂看來是基於拜騰的“終局思維”。目前汽車演進的兩大主線:一是新能源,二是自動駕駛。如果這兩大技術都實現了突破,未來的汽車將是什麼?
拜騰認為汽車將成為“下一代移動終端”,車輛將升級為“數字共享貴賓廳”。
怎麼理解?解決了能源和自動駕駛的問題,汽車的使用形態將發生徹底的改變,人在車上的行為也將發生徹底的改變,車子將是一個移動的智慧終端,坐車的過程就是享受這個智慧終端提供服務的過程。
未來還有可能發生的一個變化就是車輛的歸屬,未來車輛可能不再屬於個人,而以共享的形式服務於消費者。所以拜騰從終局思維,將未來汽車定義為“數字共享貴賓廳”,而它的很多設計也都是基於未來去全新定義,而不是從如何改造今天的汽車出發去思考問題。

拜騰49英寸共享全面屏
在業界,其實是存在一些聲音質疑,拜騰的設計過於激進、超前的。懂懂認為,拜騰戰略上雖然激進,但是在戰術執行上其實是相對保守的。
今年,普遍認為是新造車勢力的量產年,作為中國新勢力的代表蔚來已經搶跑。但是從傳統汽車領域出來的兩位創始人,對於百年汽車產業有著深刻的認知:製造業與單純的網際網路產業不同,製造業就是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一點“偷工減料”的空間都不能有。
其實在整個新造力勢力中,都存在一個痛病:低估了汽車製造的複雜程度與難度。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已經奔跑了十多年的特斯拉依然遇到量產的難題,蔚來也是量產延期,而FF則因為量產問題與股東恆大開撕。
量產難,保證質量前提下的量產更難。所以,拜騰在量產這件事上並不激進,將量產時間定為2019年底。
目前,拜騰正積極、穩步推進產品研發和量產準備工作。位於南京製造基地的試製車間今年4月1日正式啟用,首臺可行駛的試製樣車已於8月安裝除錯完成,衝壓、塗裝、焊接、總裝、電池五大車間將在10月底封頂,為2019年年底的量產奠定堅實基礎。

拜騰南京工廠
將首批量產定在2019年,懂懂認為拜騰可能還有一層思考:今年、明年,市場只是起步,消費者不成熟,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也不成熟,早入市的汽車在使用者體驗上並不會太好。其實,前些天蔚來就遭遇了這樣的問題。
而2020年之後,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相對成熟,或許才是批量進入市場的最佳時機。
激進與保守,激進是戰略上,他們看清了方向和目標,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保守是戰術上,他們更知道節奏和風險的把控,尊重產業規律,不為了忽悠別人把自己忽悠了,用一種穩妥的戰術達成最終的戰略目的。
從傳統汽車產業走出來的兩個在中國打拼了很多年的德國人,他們身上的“混血基因”或許是他們的天然優勢,而這也正是拜騰在眾多新造車勢力當中最被看好的原因。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