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nm之前的權宜之計,但intel仍阻擋不了AMD
10月8日,intel舉行了其今年的第一場新聞釋出會,也可能是最後一場釋出會,這場釋出會對於intel來說十分重要。因為intel正遭遇其十年以來最大的危機,對手來自於十年來被壓住intel腳下的AMD。
牙膏?牙膏!
intel的民用終於釋出8核心產品了,這是這場釋出會唯一的新東西,其他的產品都是“refresh”。
釋出會中釋出的最嚇人的產品是其xeon w,目前並不知道它所使用的架構。和已知 Cascade Lake 和Whiskey Lake不同,它的CPU漏洞依靠軟體和韌體修復。關於這顆處理器的詳細資訊,intel並沒有披露太多,它可能是某款未來的伺服器處理器,其規格為28核心56執行緒,預設解鎖,並可以達到4.3Ghz的睿頻。intel也曾在臺北電腦展上展示過使用1800w壓縮機超頻至5Ghz的主機,cinebench r15超過7200分。
其次,是使用Skylake-X Refresh架構的新至尊系列,雖然步進都和上一代X系列一致,但仍然有不少改變。首先,處理器頂蓋和核心的矽脂更換為釺焊,散熱效能更強。其次,部分較低定位的處理器的L3快取不再做閹割,全系列處理器擁有相同數量的PCIE通道。不過在價格上,相同定價的處理器基本沒有降價。
在民用級的core i上,intel僅更新了八核心的9900k,沒有超執行緒的八核心9700k和六核心沒有超執行緒的9600k。它們同樣使用了釺焊,依舊繼承了RingBus結構,更適合遊戲和小於八核心的處理器。其他的方面,好像和八代沒有任何區別,intel也沒有公佈所使用的架構等資訊,從已經透露的訊息來看,它好像只是添加了核心數的8086K。
一路剖析下來,就連初看來非常有新意的9900k都感覺毫無亮點。因為就算搭載再多的功能,它仍然是14nm,而推遲了幾年的10nm依舊無影無蹤。
最危險的時候
就連外人都能看出來,intel仍然很慌亂,自從步調被AMD打破之後,直到現在仍然疲於應付。在8代釋出前,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說intel有黑科技,但如今2代過去了,intel並沒有拿出那個“黑科技”。
intel現在還能守多久?intel的三個產品線,伺服器、HEDT、民用,每個都不樂觀。
首先是伺服器,它intel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它也是intel的最後一層防線,這也是AMD在ryzen釋出之後最被人看好的原因。和intel相比,AMD的伺服器處理器更便宜,在預設情況下發熱更低,記憶體和PCIE通道更多。在AMD面前,intel就只剩平臺平滑過渡升級和軟體支援了。但對於伺服器廠商來說,顯然是單位功耗下效能的提升更值錢,這也是它們最為看重的。雖然分到一顆處理器上很少,但聚集起來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這足夠它們買單了。
而且HEDT和core平臺上,就只有一個大問題,貴。
9980XE比AMD的32核還要貴,但效能要弱。9900k比2700x強12%,但是價格貴了幾乎一倍。更別提一些暴漲超過一倍的8代處理器了。intel可能還有自信,自信自己雖然在伺服器領域吃癟。但實際從電商的銷售資料上,intel已經落後於AMD,雖然現在因為工藝還有所落後,但在使用7nm之後,這個差距會縮小到幾乎不見。
遲鈍且傲慢,雖然intel嗅到了一絲危機,但它仍然自滿,自大不可一世。雖然intel叫囂,“10nm將改換架構”,但從第一個10nm處理器i3 8121U孱弱的效能來看,可能還不如現有的14nm++。希望intel早點意思到現有的危機,繼續這樣下去,市場份額只會丟失,加快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