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2019首發7nm,AMD為什麼這麼自信?
雖然intel一再表示目前自己的10nm工藝進展順利,但幾乎所有人都對intel的未來看空,而對AMD的未來持續看好。
AMD也在10月4日正式宣佈,AMD將於CES 2019展會上舉行主題演講,主題為7nm的CPU和GPU,AMD的CEO蘇姿豐和IBM的CEO將會出席。
AMD為什麼這麼大膽的提前宣佈其CES2019內容呢?要知道目前的PC和大客戶市場中,intel CPU仍佔主流,使用者手中依然有非常大的intel處理器存量。雖然Ryzen幫助AMD奪回了一部分中高階市場的份額,但挑戰intel仍不現實。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把時間稍稍往回撥,回顧一下AMD在2017年和2018年釋出了什麼,這些釋出的產品給AMD帶來了什麼。
技驚四座,一戰成名
在AMD正式展示之前,誰都不看好這個架構,它依然擁有濃厚的模組化思想,通過IF這個“膠水"將CCX核心模組”粘“在一起,它們的效率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相比虛無漂零的Zen架構,一起釋出的新顯示卡架構vega顯然更靠譜,不過當時這樣想的人都錯了。
AMD在CES 2017上展示了zen架構驚人的效能和超高的核心效率,在吸引了眼球的同時也引起了非常多的質疑。AMD也在zen架構正式釋出後用實測效能征服了所有人。
事實表明,AMD的”膠水“不同以往,即使64顆核心之間連線也不會造成明顯的瓶頸,同時IF的高擴充套件性讓它不僅僅侷限於CPU之間的相互連線,也能連線相同標準的其他硬體,這讓AMD的邊界再度擴寬。由於64核EPYC的超高性價比,很多雲服務商,資料中心已經開始核AMD洽談,並實裝了一部分EPYC核心的伺服器。
在Ryzen的光環下,vega顯示卡幾乎被掩蓋,但其基於GCN的架構並沒有佔下風。雖然因為HBM2的產量原因一再推遲上市,但在不斷的優化後,效能已經明顯強於同價位顯示卡。
在2018年的CES上,AMD繼續強化了其桌面的Ryzen產品策略,並將其擴充套件到更多的平臺。包括使用12nm工藝的zen+架構,vega和zen聯合的第七代APU,筆記本端的APU和Ryzen計劃,hp甚至專門為AMD推出了一款售價5000元,獨佔磨具的13寸翻轉本,在國內外都獲得了較高的讚譽和銷量。
相比2年前,AMD的桌面CPU份額已經從9.1%上升至12.3%,上漲近35%。而從線上電商資料來看,在中高階高效能處理器領域,AMD已經和intel平起平坐,在德國某電商網站上,AMD的營收已達54%。
不過,目前AMD的CPU和GPU相比對手來說,仍在工藝上佔據劣勢。從測試中來看,AMD的處理器已在單核IPC效能中稍稍超過intel最新的8系處理器和舊有的skylake-x平臺,但因為三星和GF在製程上的劣勢,超頻4.3G後極度不穩定,遠遠落後於intel的5G主頻,依然不能完全勝過intel。
7nm是AMD的最後一環
7nm能給AMD帶來什麼?我們來清點以下目前AMD的劣勢。
目前AMD的RYZEN的快取和記憶體在延遲上和intel之間仍有比較大的差距,並且高頻記憶體的支援很差。在intel上輕易達成4000頻率以上的記憶體在RYZEN上僅能實現3600Mhz,並且時序不佳。不過這個問題目前AMD已經在解決,在zen的改進架構zen+上,記憶體控制器更穩定了,同時三級快取和一級快取的延遲降低最高30%。表現在遊戲上,2700x的遊戲幀數相比1800x提升巨大,距離8700k差距低於10%,要知道8700k有近1Ghz的主頻優勢,遊戲表現非常小的差距已經不易。
其次,AMD的處理器在穩定性上仍需下功夫。intel的處理器在超過溫度或處理器本身的極限時,會自動關閉核心、超執行緒或者降頻來降低處理器本身的負載,而且處理器溫度極限也在105度左右。AMD的處理器的不穩定溫度則在85度左右,超過85度只會“突然暴斃”,這也限制了AMD的超頻範圍。
7nm的推出將彌補這些AMD的致命傷,在目前的測試中,zen+的IPC已距離intel處理器非常相近,幾乎沒有區別。假如AMD的宣稱的IPC提升為真,加上7nm所彌補的快取差距,那對於intel來說將是極大的危機。
相對於CPU,7nm vega、7nm navi的資訊並沒有洩露太多,不過有訊息人士宣稱,新一代顯示卡將在vega64上提升80%有餘,將超過目前英偉達最新的RTX2080Ti。筆者對這一訊息存疑,不過在7nm加持下,vgea和navi發熱將有非常大的改善,想必能再次於英偉達競爭。
以前我們老生常態,AMD在架構上有前瞻性,但在工藝上總是屈居劣勢。這次坐上了7nm的快車,至少從股價上已經反應出市場對AMD的樂觀,從某種角度上,它也給了AMD信心,希望不是盲目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