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區塊鏈歸於平靜,練好內功正成絕佳越冬“姿勢”

年初還如火如荼的區塊鏈似乎沒了往日的火爆,人們在冷靜看待區塊鏈的同時更加開始關注它在應用層面的可能性。由於區塊鏈誕生於數字貨幣,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會將區塊鏈的應用帶入的數字貨幣的語境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那麼多的區塊鏈專案最終會走向發幣怪圈的根本原因所在。
隨著大環境對於數字貨幣的管控,人們對於數字貨幣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區塊鏈市場的發展。很多區塊鏈專案不得不進行其他應用層面的探索,再加上區塊鏈技術在其他行業的應用並不成熟,最終也讓區塊鏈不會在短時間內盈利,於是區塊鏈市場的冰河期便隨之來臨。
區塊鏈到底要向何處去,這個曾經給人們帶來巨大想象的全新物種在未來的商業世界裡又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呢?儘管當下區塊鏈的發展遇冷,但從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以及它對於傳統商業模式的改造想象力來看,我們依然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區塊鏈依然充滿想象,值得期待。

區塊鏈遇冷更像是一場自我梳理與調整
每一個技術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一個能夠給當下的商業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技術,它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一場反覆調整,持續優化的過程。區塊鏈當下正在經歷的正是這個階段。我們回顧區塊鏈的火爆期就會看出那個時候的火爆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區塊鏈並不瞭解的韭菜的鼓譟造成的,正是他們對於區塊鏈的不瞭解,不認識,所以才會將區塊鏈看做是一個跟風賺錢的工具,並不會真正思考區塊鏈的應用,還有落地方面的事情。他們僅僅只會進行簡單的投資,等到風頭一過,資金便會退出,區塊鏈市場又會回到當初平靜的狀態。
區塊鏈正在從概念之亂迴歸到技術之戰。 當區塊鏈被人以一種非正常的渠道認識的時候,各種有關的概念便開始出現。無論是區塊鏈技術還是區塊鏈應用都能夠找到很多的概念,但是這些概念真正落地的又有多少呢?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年初的區塊鏈論壇之所以會火爆異常正是由於區塊鏈概念太多,迫切需要一個輸出的渠道所導致的。但是,區塊鏈畢竟不是一個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概念,它想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必然需要落地,需要和具體行業結合才行。於是,區塊鏈的概念亂象在資本退潮的背景下開始緩慢退散。
迴歸技術,找到區塊鏈技術與行業更多的結合點和應用的可能性成為當下區塊鏈行業的共識。正如網際網路技術剛剛萌芽時那樣,當前的區塊鏈技術依然單薄,如果僅僅用數字貨幣衍生出來的那點區塊鏈技術,其應用必然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再加上區塊鏈技術應用本身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當資金難以為繼的時候,很多的區塊鏈專案都會選擇發幣來圈錢,最終讓區塊鏈的應用迴歸到了數字貨幣的怪圈裡。
然而,作為一個能夠從根本上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新技術來講,區塊鏈的應用絕不僅僅只有發幣這麼簡單。想要避免區塊鏈陷入發幣的怪圈必然需要豐富區塊鏈的技術才能在發幣這條邪路之外找到一條更加長遠的發展道路。因此,現在區塊鏈市場的發展已經從當初的概念之亂進入到了技術之戰的發展階段。豐富區塊鏈技術本身將會開啟一個有別於傳統區塊鏈發展模式全新階段,由此基於區塊鏈技術應用為驅動力的新發展階段也將來臨。
區塊鏈的驅動方式正在從資本驅動改變成自我驅動。 區塊鏈之所以迅速被市場認識和關注與資本的推波助瀾是分不開的。然而,資本驅動的發展模式有一個弊端就是急功近利,他們想要在很多的時間內就看到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區塊鏈那麼火爆,現在卻異常平靜的原因所在。因為現在的資本對於區塊鏈的投資不再是看到區塊鏈專案就投資,而是要經過很多的考量,而且對區塊鏈專案的要求很高。
筆者梳理了近來投資機構所投的區塊鏈專案,其中很大一部分割槽塊鏈專案都是側重於區塊鏈技術應用層的。換句話說,現在投資機構對於區塊鏈專案的投資更加看重的是區塊鏈專案能不能自我造血,自我盈利,如果僅僅只是假借區塊鏈的概念,那麼投資機構在投資這類專案的時候也會慎之又慎。以資本供血為主的發展模式逐漸被以自我造血為主的發展模式所取代,區塊鏈專案的發展開始變成自我驅動。
自我驅動型的發展模式需要的就是要真正藉助區塊鏈技術來改變傳統行業的骨架,為傳統行業的發展找到網際網路之外的解決方案,並且能夠真正用這些解決方案實現自我盈利。說得更加直接一點就是當下的區塊鏈更加側重於關注的應用層面的東西。不再僅僅只是去創新所謂的概念,而是去想如何將更多的區塊鏈技術落地到具體行業上面,這或許是當下區塊鏈技術正在經歷的一次非常值得關注的調整與梳理。
區塊鏈正在進行一場去數字貨幣化的運動。 區塊鏈從被人們認識到現在一直都沒有與數字貨幣脫開干係,正是由於這種思維定勢才讓人們簡單地認為區塊鏈就應該與數字貨幣結合在一起。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想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人們僅僅只是想通過區塊鏈圈錢,並不是真正想要讓區塊鏈落地到具體行業的思想在作祟。
由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化所導致的諸多問題,最終讓人們不得不對區塊鏈進行去數字貨幣化的處理,讓區塊鏈找到數字貨幣之外更多的呈現形式。對於區塊鏈來講,這同樣是一種自我調整和梳理。無論是食品溯源,還是證據辨識,其實都是在發揮區塊鏈最底層的技術,而不是再將區塊鏈向數字貨幣的方向演進與發展。
去數字貨幣化無疑能夠讓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區塊鏈更多的功能和作用,在避免政策監管的同時,找到區塊鏈更多的變現可能性。遵循這種邏輯,區塊鏈才能更加落地到具體實業上,而非僅僅只是打概念牌,最後還是偷奸耍滑,對區塊鏈專案進行ICO。
區塊鏈正在遭遇的這場寒冬不能不說是一次“冬藏”的好機會,在資本冷靜、市場平靜的背景下,我們或許能夠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區塊鏈。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可以預見,如果區塊鏈技術能夠經歷這一段寒冬的洗禮,等到春天來臨,它的發展步伐或許將會更加穩健。

寒風凜冽的冬季,區塊鏈如何練好內功?
練好內功才能更好地抵禦寒冬。如果僅僅只是眼睜睜地看著冬天的到來,而不去做出一些改變的話,那麼在寒風凜冽的冬季,很有可能會被凍死。因此,在寒風凜冽的冬季裡,區塊鏈應當更好地練好內功,才能真正度過寒冬,獲得新生。
技術立身,區塊鏈始終不能忘記的是自己是一門技術。 區塊鏈的偉大之處並不是在於區塊鏈本身,而是它能夠給行業帶來的巨大改變。如何給行業改變?簡單地將區塊鏈看作是一個獨立的行業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區塊鏈是一門技術,技術只有放置到行業的大洋裡,才能如魚得水,茁壯成長。因此,我們應當始終堅持技術立身,不應該將區塊鏈看成是一個獨立於行業之外的另外一個行業,而是應該把區塊鏈看作是能夠與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的技術。真正將技術的標籤打在區塊鏈的身上,這樣區塊鏈的發展才不會與行業割裂,而是與行業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既然是技術立身,那麼在寒風凜冽的冬季裡,區塊鏈應當更加豐富自己的技術庫,不能躺在中本聰的“功勞薄”上睡覺,通過不斷豐富區塊鏈的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區塊鏈自身的機構來實現自我成長。區塊鏈在數字貨幣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是相當基礎和原始的成分,基於這個原子核來豐富細胞機構,才能讓區塊鏈不斷進化,直到真正演變成為一個全新物種。
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僅僅在是區塊鏈技術一些相對原始的概念,未來如何通過新的技術研發來豐富這些技術才能讓區塊鏈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一個原始的階段,而是真正變成了每一個概念點都有很多技術與之對應的存在。因此,現在我們不是要拿著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去應用到具體的行業上,而是要用海量的技術去充實這些最原始的概念。
做好落地,打造“樣板戲”,讓更多人認識到區塊鏈並不是數字貨幣。 現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區塊鏈就是數字貨幣,甚至很多人認為區塊鏈僅僅只是數字貨幣的另外一個名頭而已,這顯然是不對的。雖然區塊鏈誕生於數字貨幣,但是它並不僅僅只是存在於數字貨幣之中,只是我們認識它是通過數字貨幣而已。當下,我們應當做好區塊鏈的落地工作,找到區塊鏈落地到行業的更多可能性,通過打造區塊鏈在其他行業應用的“樣板戲”來改變人們對區塊鏈的誤解,讓人們認識到區塊鏈並不僅僅只是數字貨幣獨有。
現在,阿里巴巴和IBM在食品溯源上對於區塊鏈的應用、Facebook成立的區塊鏈研究小組其實都是在探索和尋找區塊鏈落地的新方式,通過打造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之外的“樣板戲”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區塊鏈。除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區塊鏈的應用之外,區塊鏈在未來的商業裡還有更多的應用可能性,這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探索和實現,才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區塊鏈的強大魅力,並且讓區塊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去數字貨幣化。
除了食品溯源之外,區塊鏈技術還能夠應用到人力資源、法律、保險、金融等諸多領域,區塊鏈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這些行業的執行效率,而且能夠讓這些行業真正實現內在結構的重新建造,從而讓區塊鏈脫離數字貨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落地。
當下區塊鏈市場正在經歷的狀態更像是一次自我調整與梳理,對於新生的區塊鏈來講,這次調整非常重要。它能夠讓我們更加明白區塊鏈的真正奧義,找到區塊鏈更加正確的發展方向。如果區塊鏈能夠挺過這次寒冬的侵襲,它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更具韌性,並且能夠應對更加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