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生於非凡,止於平淡
關於區塊鏈的炒作一直熱情不減。區塊鏈就像一列火車,裝載著滿滿的傳單,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宣傳它的遠大理想與無限的潛力。但是目前的區塊鏈能夠為人類社會作出什麼貢獻呢?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區塊鏈能為醫療、金融、供應鏈管理和智慧財產權等多種行業帶來更人驚歎的變革嗎?
一、什麼是區塊鏈
為了研究其中的一些觀點,我們必須定義區塊鏈是什麼,因為“區塊鏈”這次詞被很多人濫用、曲解。許多公司利用“區塊鏈”這個詞來宣傳他們某種“神奇”的產品,通過這種產品,儲存的所有資料永遠不會出錯。當然,至少在現實世界裡,這樣的裝置根本不存在。
什麼是區塊鏈?從技術上講,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區塊鏈是什麼,我認為比較準確的概括:一種全新的分散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正規化,不過,聽上去是否有點反人類?沒關係,我再來解釋一下,區塊鏈它不是一種新技術,而是多種已有技術的組合。把這堆技術組合串聯起來的核心就是資料,所以,區塊鏈是浮於資料的多項技術的統稱。
區塊鏈與普通資料庫的主要區別在於,有關於如何將資料放入資料庫,有一些特定規則。也就是說,區塊鏈不能與已經存在於資料庫中的其他資料衝突(重複),資料本身被鎖定到所有者(擁有者),它是可複製的和可用的。最後,每一個人(節點)都認可資料的真實性,並且資料不能被某個節點篡改和破壞,也就是它的去中心化。
最後一點是區塊鏈的核心。去中心化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意味著某個節點的故障不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機構能夠剝奪您的資產或改變“歷史”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種不可改變的審計跟蹤使得您不必信任任何人,這是每個人信仰區塊鏈的人所追求的好處。然而,這種好處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二、建立區塊鏈的成本
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的不可改變的審計跟蹤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建立這樣一個系統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問題。
1.發展更加艱難和緩慢
建立一個人人認可的共識系統並非易事。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會破壞整個資料庫或導致某些資料庫與其他資料庫不同。當然,損壞或拆分的資料庫因此不再具有任何可靠性。此外,所有這些系統必須從一開始就設計成一致性的。區塊鏈沒有“自我修復能力”。如果破壞了某些東西,就會失去一致性,區塊鏈就會變得不可修復,最終變得毫無價值。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不能只修復資料庫或重新開始?在中心化系統中這很容易做到,但在去中心化系統中這非常困難。你需要達成共識,系統中所有參與者同意(算力達到全網的51%)才能更改資料庫。區塊鏈是不受任何個體控制的(去中心化的)公共資源,這是建立一個緩慢且艱難的巨型公共資料庫的昂貴的方法。
2.激勵結構很難設計
設計正確的激勵結構並確保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不會濫用或破壞資料庫,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區塊鏈可能是一致性的,但如果它中包含大量瑣碎、無用的資料,那麼它就不太有用,因為將資料放入其中的成本非常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儲存資料並且只需付出極小的成本。
如何確保獎勵趨於一致?為什麼節點要儲存或更新資料?為什麼選擇這條資料鏈而放棄另一個?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激勵性問題,它們不僅需要在開始時保持一致,而且需要在未來隨著技術和公司的發展而保持一致,否則區塊鏈就不再有意義。
同樣,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不能“修復”一些錯誤的激勵結構。再一次重申,這在中心化系統中很容易實現,但在去中心化的系統中,如果沒有達成共識,你就無法改變任何事情,也就是說除非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否則你沒有權利“修復”任何東西。
三、區塊鏈維護成本
傳統的中心化資料庫只需要寫入一次,而區塊鏈需要寫入數千次甚至數萬次。
傳統的中心化資料庫只需要檢查一次資料,而區塊鏈需要數千次檢查資料。
傳統的中心化資料庫只需傳輸一次資料即可儲存,而區塊鏈需要傳輸數千次。
因此維護區塊鏈的成本同樣也是巨大的。
1.獨立的使用者
這對公司來說是很有利的,因為公司不必為使用者資料的丟失或者被竊取而負責。但是,如果使用者“行為不當”,這可能會造成糟糕的後果。公司沒有辦法摒棄那些向你的區塊鏈傳送垃圾郵件的使用者,不僅如此,這還會給其他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因為其他使用者都會受到這種資訊並且不得不儲存它!激勵結構必須設計的完美無瑕,如果使用者找到漏洞並且有利可圖,那對於區塊鏈來說將是無盡的災難。
你可能認為你可以簡單地拒絕向惡意使用者提供服務,但很抱歉,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中你沒有這個權利,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實體有權將任何人踢出去。區塊鏈必須是公正的,並執行特定的規則。如果規則出現漏洞,利用漏洞的那個人就可以在區塊鏈裡逍遙法外,為所欲為。這裡沒有法律,只有公平,沒有正義。如果你要更新某個漏洞,完善規則,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2.自願更新
任何實體都沒有要求使用者強制更新的權利。區塊鏈網路上的其他使用者沒有義務更新你的軟體。最好的情況是每個使用者都自願更新你的軟體,這樣你的系統將變得更穩定、更快,更便宜地構建為中心化系統。區塊鏈的核心之一在於它不受單個實體的控制,並且強制更新會違反“區塊鏈精神”。
相反,所有更新都必須向後相容(也就意味著新本版能夠相容舊版本)。這顯然非常困難,特別是如果你想要新增新功能時,每個版本的軟體都會為測試增加很多時間,因此你不得不延長新本版釋出時間。但如果這是一箇中心化系統,那麼通過強制使用者更新,將會解決所有這些問題。
3.龐大的資料支付開銷
與傳統的中心化系統相比,減小資料儲存的空間十分困難。原因很明顯,相同的資料必須存在於數百或數千個地方而不是單個地方。傳輸、驗證和儲存的開銷非常大,因為必須為每一個儲存資料的節點支付費用,而不像在中心化資料庫中只需支付一次。
當然,你可以通過減少節點數來減輕負擔。 但如果你這樣做了,為什麼不直接建立一箇中心化的資料庫!
4.中心化的優勢
去中心化的系統很難處理、維護成本高、難以升級並且難以擴充套件。與區塊鏈相比,中心化資料庫更快、更便宜、更易於維護且更易於升級。那麼為什麼人們繼續使用區塊鏈就好像它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呢?
首先,許多通過網路進行銷售的行業都應該進行基礎設施的升級。在醫療行業中,他們的財務結算仍在使用70年代的軟體,供應鏈管理軟體既難以使用又難以安裝。由於涉及風險,這些行業的大多數公司都抵制升級軟體,因為許多基礎架構升級需要花費數億美元,但最終還是會被一次次升級所淘汰。但在區塊鏈上進行升級可以減少公司巨大的開銷,這對傳統行業的公司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其次,“區塊鏈”這個詞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是什麼,為了顯示自己很牛,所以使用這些詞似乎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的方式,就像很多人整天嘴邊掛著雲端計算、人工智慧一樣都是為了炫耀自己很懂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意味著一個緩慢、昂貴的資料庫。
第三,或許是人們對政府控制某個行業的不滿,並且希望採用與法律框架不同的審判機制。對他們而言,“區塊鏈”實際上只是他們擺脫政府監管的一種方式。這超出了區塊鏈的作用,因為區塊鏈並不能解決人類之間的衝突。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很多人在沒有真正理解區塊鏈的情況下大肆宣傳。更糟糕的是,實際的開發難度與成本往往都被投資區塊鏈專案的投資者所掩蓋,以致於誇大了區塊鏈的作用,掩蓋了區塊鏈的缺陷。就好比故事:皇帝的新裝。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裸裸地舉行遊行的醜劇,但是人們都不敢說出真相。
四、區塊鏈到底有什麼優勢
與中心化資料庫相比,區塊鏈確實非常昂貴。使用區塊鏈的唯一原因是為了去中心化。也就是說,區塊鏈消除了單個故障點對於整個系統的破壞。
這自然意味著區塊鏈中的軟體或資料庫不得經常改變,否則,升級或改變規則都會產生諸多弊端。
但大多數行業依賴於中心化管理,因此都需要新功能和不斷的升級,並可根據需要自由更改和擴充套件。鑑於區塊鏈難以升級、難以改變且難以擴充套件,區塊鏈對於大多數行業其實沒有多大作用。
但是金錢卻是個例外。與大多數行業不同,區塊鏈對金錢的作用會更好。難以改變的區塊鏈對金錢來說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這就是為什麼在金融方面,區塊鏈是當仁不讓的最佳選擇。
很明顯,很多使用區塊鏈的公司其實根本不想要區塊鏈,只是利用區塊鏈的一些特性解決自己的利益問題,誇大區塊鏈的作用並且利用區塊鏈達到自己骯髒的目的。
五、總結
人們談及區塊鏈更多說的是它的優勢與潛力,對於它的侷限性往往閉口不談。
如今各方對於幣圈的狂熱程度,就像18-19世紀的美國“淘金熱”,最終結局是:少數人獲得夢寐以求的財富,但絕大部分人傾家蕩產,最終悲慘死去。區塊鏈確實在許多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更多的是基於思維層面,實際上,區塊鏈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其技術,而在於其思維方式。
未來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只是在某些特定領域中,並不是所有行業都必須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不應該理解為褒義詞,而應該被認為是中性詞。而多數的加密貨幣或許在“泡沫”破碎之後也會隨之消失。
到那時,或許區塊鏈才會為人們所認知所瞭解,區塊鏈的光明才會到來吧。
(作者:青衫隱,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