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慘遭下架,接下來的IPO之路或將更加曲折
文:劉志剛
10月2日凌晨,有微博網友稱鬥魚直播App在安卓系統應用商店裡突然下架,已無法搜尋到。不久,有蘋果使用者在更新鬥魚直播App時,發現彈出視窗顯示“此專案已不再提供”。此外,三星應用市場、百度手機助手等均不提供鬥魚直播App下載。
鬥魚App下架各大應用商店,原因眾說紛紜。有網友稱,是因鬥魚在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頁面上用某網貸相關廣告彈幕刷屏被舉報,被要求下線整改15天。《中國企業家》聯絡到鬥魚公關部,對方稱對此事並不知情。某網貸也迴應,“鬥魚方說下架一事與我們沒有關係,是他們內部產品在做調整,算是主動下架”。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與是否取得視聽節目許可證相關。按照8月下旬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六大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路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到:視訊平臺必須獲得相關許可證,才可以提供直播服務。
具體下架緣由,目前官方並沒有正式發聲。
屋漏偏逢連夜雨,對於鬥魚來講,正值IPO之際,卻慘遭下架無疑是個不好的徵兆,誠如斯言,鬥魚這個時間點上市,更為曲折的還在後面,與後面的潛在的危險相比,這次的下架著實小巫見大巫。
遊戲行業遇冷,外部大環境或將影響IPO股價
自今年3月開始,因機構調整,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下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稱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實施網路遊戲總量調控。自此,有公開資料可循的上市遊戲公司便看起來“沒那麼好過”。
不久前,“部分遊戲公司創始人給HR下達了國慶節前裁員30%的艱鉅任務。”的內部訊息流傳於網路,駭人聽聞,通常情況下,大規模裁員意味著公司開始控制運作成本。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遊戲直播作為依附於網路遊戲的行業,勢必將受到影響。
一方面,遊戲種類發行數量減少。遊戲直播也會缺少新主題,從而導致使用者流失。《華爾街日報》曾提出,隨著Q2《王者榮耀》DAU從4億下滑到3億,鬥魚和虎牙使用者都面臨著流失。
這個影響可以說對遊戲行業意義重大,遊戲產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新產品數量急劇下降。一個數據是,今年的前三個月,獲得版號的遊戲數量分別為756、885、732。也就是說,版號審批暫停的5個月裡,至少3000款本該獲得版號的遊戲,沒有拿到版號。
根據盛大副總裁譚雁峰此前所透露的內容:“去年盛大內部監測,一星期大概有100款新遊戲上線,今年只有50款,行業的產能明顯下降。”
GameLook 此前曾報道,截止到今年 CJ(8月初) ,廣電總局版號審批已暫停了至少四個月的時間,按照此前總局700款左右單月版號審批量,暫停發放版號的這四個月、遊戲行業預計缺失了近3000款獲准進入市場的新遊戲,即便刨掉佔比一半的棋牌遊戲,也意味著行業這幾個月理論上少了至少1000款可投入商業化運營的新遊戲。
遊戲數量減少,遊戲直播平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使用者活躍度降低甚者流失是在所難免的。
另一方面,推廣收入將大幅降低。騰訊之所以投資鬥魚,虎牙等直播平臺很重要的原因是你看上了遊戲直播的推廣能力,新遊戲上線之初,為了快速佔領市場,都會請各大直播平臺進行有償直播推廣,。但是對於成熟的遊戲,熱門IP,就像視訊版權一樣,遊戲公司還要向直播平臺收取使用費。
也就是說,遊戲直播公司的收入受新上市遊戲的影響,新上市的遊戲越多,直播公司所獲取的推廣費用就越高,如今遊戲行業一片哀嚎,地主家有沒有餘量,新遊戲上市數量銳減,遊戲直播公司的收入直播會遭遇重挫。不止於此,遊戲公司日子不好過,開源節流是必然,熱門IP遊戲勢必要向遊戲直播公司收取使用費,變相加劇了直播公司的運營成本。
8月14日,虎牙釋出二季度財報,與第一季度亮眼成績相比,二季度財報顯示虎牙虧損21.25億元。不僅僅是虎牙,這也是整個直播行業面臨的瓶頸問題。二季度,YY、陌陌、虎牙、天鴿互動、映客等以直播為主的上市公司,股價均曾在短期內快速下跌,並在8月15日左右跌至最低點。上市遊戲直播公司股價面臨快速下滑與遊戲行業的蕭條不無干系。
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估值模式大致有兩類:
1)基於上市公司淨利潤或自由現金流的絕對估值法。微軟、蘋果、IBM、GE、可口可樂等大盤藍籌股及阿里、百度、攜程等績優中概股都“享受”這種待遇。最常用的模型是自由現金流折現法(FCFF)。受遊戲大環境的影響,鬥魚將加重運營成本。
2)參照其它上市公司的交易價格進行估值,稱為相對估值法。為了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先要計算出各家的市盈率、市銷率、市淨率、市現率等。誰家的“率”超過同類公司均值就是高估,反之則是低估。
鬥魚的對標上市企業無疑就是虎牙。2018年5月11日的時候,虎牙成功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成為遊戲直播第一股。但是距離虎牙上市僅僅才三個多月的時間,虎牙的股票就開始出現不斷下跌。根據最新財報顯示,虎牙第二季度大約虧損了3億美金,摺合人民幣大約22億元。隨著直播火熱的局面漸漸退去,投資者以及資本市場開始下調對直播市場的預期,鬥魚即將上市的大環境並不喜人。
更為致命的是,目前市場上並未出現鬆動,對於將要掛牌的鬥魚來講,將是一個持久的隱患。再加上一級市場融資困難,二級市場上市企業增多,隨著美聯儲加息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鬥魚在市場下行的大環境下的IPO之路讓人擔憂。
騰訊麻煩不斷:遊戲戰略地位下降,直播未來走向看低
騰訊遊戲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下降,從2017Q4開始,騰訊的遊戲收入首次出現環比下滑9%。大股東Naspers 、總裁劉熾平先後拋售。這只是一個導火索,但接下來問題徹底爆發。到今年Q2,騰訊手遊同比增長19%及環比下降19%至176億元,PC端遊戲收入同比下降5%及環比下降8%至129億元。

鬥魚一直以來都和騰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此之前的 C 輪融資和 B 輪融資中,皆有騰訊參與。2016 年 3 月,獲騰訊、紅杉資本中國、南山資本 1 億美元 B 輪融資,同年 8 月,完成 C 輪 15 億人民幣融資,由鳳凰投資與騰訊領投。今年的3月8日鬥魚獲得投資6.3億美元,由騰訊獨家投資。
公司以價值最大化為首要財務目標,而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就是股東價值的最大化。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大股東成為上市公司股價影響最大的一股力量。大股東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程度,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甚至在短期之內產生很大的扭曲。
鬥魚經過騰訊的3次注資,騰訊已然成為創始人之外的的第一大股東。今日頭條的崛起,讓騰訊開始發力內容+社交方向,如今又開始向B端偏移,未來遊戲很可能不成為騰訊的支柱產業,未來遊戲行業的最大靠山很有可能是網易,而非騰訊,雖然如今鬥魚背靠騰訊,風光無二,但是機會成本也很大,如此高額且頻繁的投資,鬥魚算是徹底和騰訊綁定了,鬥魚也就錯過了遊戲行業的另一個巨頭。
其實從鬥魚CEO陳少傑釋出獲得騰訊投資的公告就不難看出端倪:“鬥魚全力配合騰訊深耕遊戲直播領域”。不要小看這全力配合一詞,大佬們總是喜歡在文字上玩點東西,看似正常不過的用詞其實已經表明鬥魚已經失去了其自主權,以後鬥魚直播的話語權是掌握在騰訊手中,既然是騰訊自己說的算的平臺斷然是不可能再與其他競爭對手的遊戲廠商再有其他合作了。
儘管虎牙也獲得了騰訊投資,但是虎牙的背後話語權是YY,是自己的親爹。騰訊投資虎牙更多是全面佔領遊戲直播賽道,同時投資鬥魚與虎牙就是例證,相對鬥魚,騰訊在虎牙的話語權並不重,相對受到騰訊戰略調整的影響也最小。
“錢可載舟,也可覆舟”。這是西方創業理論中一個經典的提法,未來如何直播平臺們如何處理與騰訊的關係也將是大問題。
當然,儘管鬥魚面臨著外部環境以及大股東騰訊的戰略變遷,但鬥魚的危機是非經營性風險,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一個公司最終的價值還是在於自身經營,而相比虎牙以及市面上其他玩家,鬥魚的經營狀況一直以來都是行業領先水平,鬥魚直播平臺以其獨特的“遊戲+”戰略發展佈局, 已經從一家單純的遊戲直播平臺變為以遊戲為主的綜合直播平臺,相對虎牙單一的盈利模式更為穩健。錯過了天時的鬥魚,能否在IPO之路上扳回虎牙一局,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