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從未停止:許家印奪帥 賈躍亭背水一戰
恆大與FF的宣告中,除了資金、IP等顯性資訊之外,還赤裸地體現了雙方的站位,至少是彼此理解的站位。顯然,這種對於合作的認知錯位,才是二人必有一戰的關鍵因素。
留給賈躍亭的時間不多了。
“FF是賈總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不能看著它,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在量產在即的情況下,等待著。在現在這種大環境下,等待一天都是非常危險的!”一位接近FF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所以,當恆大沒有在賈躍亭希望的時間裡,向FF提供新的7億美元資金,賈躍亭於10月3日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了仲裁,並且做了加急。至多一個月內,上述仲裁就會有結果。屆時,若結果支援賈方,則恆大將黯然退出FF,而若支援恆大,則FF 91定然無法如期實現量產,屆時,雙方在FF的投票權將會反轉,賈躍亭也就失去了他“最後一根羽毛”。
這是賈躍亭的背水一戰,但他可能沒有想到,恆大會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氣勢,於7日,將雙方的矛盾,通過公告的形式公諸於世。這是一篇對賈氏的檄文,其中提到,賈躍亭在遠早於合同期限的時間裡,將一期的8億美元用完。又在沒有達成相關補充協議條件下,要求恆大再給支付7億美元。
8日盤中,恆大健康股價一度下跌35%,收跌於16%。但它投給賈躍亭的卻是一枚重磅炸彈,眾所周知,樂視系崩於資金鍊斷裂,賈躍亭成了失信人員,上了老賴名單。
一天後,賈躍亭終於應戰。
8日,FF釋出宣告,稱“為了實現FF 91在2019年的量產交付,恆大對於在2018年提前支付剩餘融資金額的補充協議——包括為何需要這些資金,何時需要這些資金——有著全面和深入的瞭解。”
並且,“雖然FF和公司創始人賈躍亭先生已經如期完成了2018年7月投資方提出簽署的三方協議中要求的全部支付條件,除了首筆8億美元投資之外,恆大未能兌現向FF支付任何額外資金的承諾”,以及“恆大也阻止FF接受任何來自其他來源的直接融資”。
什麼是“恆大全面和深入的瞭解,FF為何需要、及何時需要這筆資金”?
上述接近FF人士透露,根據原雙方約定,一期8億美元將全部用於FF91的量產,但實際情況卻非如此,那些花到別處的錢,恆大都知曉,甚至相當部分是應恆大要求花出去的。
戰鬥從未停止
那8億美元究竟花到哪裡去了?
上述接近FF人士向《中國企業家》提供了大致的方向,其中1億美元用於了償還供應商欠款,2億美元用於了廣州南沙工廠專案,包括拿地、開工建設等,還有1億美元用於推進FF81的量產工作。據其介紹,由於FF81的價位遠低於FF91,恆大方面認為更貼近市場需求,故而要求加快這種車型的量產工作。
也就是說,真正用在FF91身上的錢,僅4億美元左右。對於一臺售價約200萬元人民幣的車來說,實現它的量產,這筆錢顯然是不夠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恆大方面能夠同意,再給FF7億美元。許賈雙方的爭議主要在於,相關付款條件是否達成。但由於相關補充協議為保密件,外界卻又很難下結論。
FF的宣告中還指出,恆大方:“試圖獲得對FF中國和FF所有IP的控制權及所有權。”說到FF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就不得不提到許、賈雙方奇怪的合作模式——兩者之間好像有條三八界,彼此固守一方,分而治之。
在成為FF股東的幾個月裡,恆大並未委派一名管理人員前往美國,進駐FF美國公司。而在恆大法拉第未來智慧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恆大FF中國”)的高階管理人員名單裡,卻全部都是恆大方面的人。所以,在FF91預量產車的下線儀式上,沒有出現恆大的人。上述接近FF人士表示,8月14日的恆大FF中國公司的揭牌儀式,甚至沒有提前知會美國公司。
由於FF的主要研發工作均在美國完成,也就是說,它的IP都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上,所以如果恆大哪怕只是想看看這些智慧財產權檔案,也繞不開美國公司。至於恆大是不是真的想控制這些IP,接近恆大人士是這樣表述的:“當初雙方就說好了,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可以給中國工廠來用。”
但上述約定,恐怕是基於雙方處於互信狀態,從雙方各自為營的合作模式來看,這種信任基礎十分薄弱,直至“一個要錢,一個不給”階段,信任已蕩然無存。
就在恆大健康釋出公告後不久,有自媒體引述美國報道稱,FF91的預量產車已於9月底被燒燬,9日,FF的官方微博釋出訊息,這輛車的真身剛剛在FF洛杉磯總部進行第二階段測試,即將前往亞利桑那州進行空氣動力學以及滑行測試。只不過,這條微博所配的視訊中,並未有任何日期提示,也沒有聲音。至少從視訊上,是很難判斷拍攝時間的。
實際上,許賈之戰,不止戰於輿論,更主要的戰場還在FF內部。記者從FF瞭解到,8日當天,恆大在FF的OA系統上釋出了多條訊息。
認知錯位
恆大與FF的宣告中,除了資金、IP等顯性資訊之外,還赤裸地體現了雙方的站位,至少是彼此理解的站位。顯然,許、賈二人對於合作的認知有極大錯位,而這種認知錯位,才是二人必有一戰的關鍵因素。
實際上,恆大一直在主張自己在FF中的話語權。早在披露合作事項時,恆大已經明確表示,自己為FF的單一大股東,而自始至終,都將賈躍亭稱為FF的原股東。
但賈躍亭方面卻不這麼看。同樣是披露合作事項時,FF曾釋出資訊,將賈躍亭比喻成馬雲,許家印比喻為孫正義,眾所周知,孫正義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但並參與經營管理,馬雲才是阿里的當家人。
FF的這種觀點其實一直沒有改變,在8日的宣告中,它數次提到了,FF(全體員工)是在創始人及全球CEO賈躍亭先生的帶領下。所以,上述接近FF人士認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要進行B輪融資,A輪的投資人應該給予支援,這是正常的邏輯。
看,FF將恆大當作投資人,但恆大卻將FF作為自己權力範圍內的子公司。接近恆大人士所說:“許老闆挺痛心的,本來準備轉戰新能源汽車、大幹一場呢。”這話也證實了,恆大是將FF作為產業佈局的一部分,而非投資佈局。
不過,上述接近FF人士也認可,無論是在中國、美國還是離岸群島,一家公司要轉讓老股,或是增發新股,原股東都必須簽字同意。恆大當然沒有簽字,應該也不會簽字,這便導致了FF宣告中的那句:“恆大也阻止FF接受任何來自其他來源的直接融資”。
正是這種認知錯位,讓許家印和賈躍亭的合作,一步錯,步步錯。賈躍亭發家於網際網路,用慣了newmoney的錢,直至兵敗如山倒,newmoney不給錢了,才不得不用了oldmoney的錢。他沒想到,房地產業的錢雖然old,但老闆們的掌控欲,並不比他這個網際網路新貴少。他大概也沒看過幾篇融創的併購新聞,否則應該多少了解些,孫巨集斌對公章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