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門”風波後,大眾的電動化觸角仍未停止生長
9月10日,大眾汽車被投資者告上法庭。2015年的“柴油門”事件導致公司股價大跌,使得投資者損失慘重,因而向其索取百億美元的賠償金。
當年(2015年9月)大眾被曝出旗下1100萬輛的柴油車中安裝尾氣排放造假軟體的醜聞,股價應聲下跌三分之一。雖然事件已過三年之久,但大眾仍籠罩在該醜聞的陰影之下。據報道,迄今為止,大眾為此事支付的各種罰款高達274億歐元。
“柴油門”事件之後,大眾在2016年將重心轉向電動化領域。 卻不曾想今年8月,“柴油門”餘震未消,大眾又陷“致癌門”。 據德國《經濟週刊》報道,由於大眾電動車的電池中出現了致癌金屬鎘,所以目前大眾面臨著召回12.4萬輛電動車的風險。
但即便如此,大眾的電動化戰略仍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大眾電動汽車董事會成員Thomas Ulbrich在上週表示,大眾汽車的I.D.電動車的預生產將從茨維考工廠開始,計劃在2020年年產10萬輛。 同時,他也強調稱,2020年年中茨維考工廠將實現全面電動化,未來三年內大眾將在全球的16個工廠中生產I.D.系列電動車。
在2016年,大眾決定轉型之際,公司就在巴黎車展上釋出了首款I.D.概念車,續航里程在400~600km之間,並配有全自動駕駛功能。 目前,I.D.系列共有六款產品(見下表),均基於MEB模組化平臺打造。
據報道,MEB平臺與MQB平臺相同,具有很強的擴充套件性,可以根據不同車型需求調校出不同的續航里程,其生命週期為8年,預計全球銷量650萬臺。目前,大眾在MEB平臺上的研發投入已經達到60億歐元,公司希望2025年純電動車的銷量所佔比例上升15%-25%。
實際上,2016年也是大眾的轉型之年。當年6月,大眾就公佈了其“TOGETHER – Strategy 2025”戰略,發力電動車、自動駕駛及共享汽車等領域。在汽車電動化方面,大眾計劃到2025年推出30餘純電動車型,預計2025年全球四分之一的車型是純電動車型,年銷量達到200~300萬輛,並且發展數字化、自動駕駛及電池技術。
除了全面轉型戰略,針對新能源,大眾於2017年9月公佈了其電動化戰略——Roadmap E。 根據戰略規劃,到2025年大眾計劃推出80餘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插電式混動車型。2030年,大眾將在電動車領域投資200億歐元,實現300餘款車型的電氣化,且續航里程將達到600公里以上。
同時,針對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大眾還發布了“三步走”戰略(見下表):
大眾品牌執行長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將從2020年起大規模發動電動車攻勢,未來電動車將成為大眾品牌的最新標誌。該公司計劃在2020年~2025年期間,在中國推出20款本土化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預計至2025年,在華新增投資100億歐元。可見,中國仍是大眾重要的戰略要地。
在電池方面,大眾計劃投資200億歐元,用以研究開發電池組及相關技術。此外,公司還斥資500億歐元面向全球市場進行電池採購招標。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已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其電池採購訂單金額達200億歐元。
這一筆一筆的資金向眾人昭示著一個資訊:大眾在汽車電動化方面的花費絕不手軟。其CEO穆倫曾在2018年3月表示, 2018年是大眾轉型的加速之年,大眾將全力推進“Roadmap E”電動化戰略。
總體來看,大眾在汽車電動化方面的佈局十分清晰。但在其全面佈局和巨資投入的同時,也應該好好把關產品的質量問題。三年陷“兩門”,想必公司高層也不想再經歷一次“柴油門”的震盪了。
10月19日,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指導,億歐公司、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汽車金融產業專委會、圓石金融研究院主辦,車輪聯合主辦的 “汽車流通新變數——GIIS 2018汽車新消費產業創新峰會” 將在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隆重舉辦。
2018年,汽車流通領域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此次峰會將聚焦汽車新金融、汽車新零售、汽車新營銷三大環境變數對汽車新消費的促進,屆時將有主機廠、銀行、交易平臺、金融科技平臺、流通第三方服務平臺等產業關鍵環節的重磅嘉賓參與。
活動報名連結 (免費入場券限時放送,9月18日恢復原價) :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87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