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電話銷售
文 / 奮鬥君
上週,突然有做個小程式的計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嘛、微信時代嘛,不專心運營也要應應勢。
然而無從下手,找誰做?投入多少?
這不好辦嗎?搜尋引擎輸入關鍵詞“小程式開發”或者再精準些“廣州小程式”,幾百上千家小程式開發商等你選。
但這不是我首選的做法, 一來不懂,二來不喜歡主動磨合,三來,只要不懂便是水深。
一直以來,不知接到多少小程式開發的推銷電話,你懂的,只要沒有需求便為所欲為地掛掉電話,連“不需要,謝謝”都不用說。
確實,待有需求之時,卻一個曾經給自己推銷過的業務員聯絡方式都沒有或者找不出來,還記得有幾回我讓銷售員加為微信好友,不過我沒有當作回事,沒有將其備註清楚。
所以,在上個星期,我在數K微信通訊錄裡都搜不出來,包括聊天記錄了。略有急壞,因為這個時候,我很需要一名哪怕是小小的顧問。
既然沒找到,那就到搜尋引擎找去吧,包括小程式裡搜尋。
都說我這人不喜歡在初始磨合上花費時間精力,最後我發了一條內容為 “之前哪家做小程式開發的業務聯絡過我?麻煩找我一下,談談合作” 的朋友圈,十分鐘不到,有三個好友給我發訊息。
我在想,如果能保留所有向我推銷過小程式開發的業務員聯絡方式、而且加以管理該多好?不至於現在那麼被動,這個“被動”資訊量很大哦!
這個案例說明:電銷仍然是很棒的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銷售模式 。
1、而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電銷已死?
有些行業線上化程度越來越深,比如保險,而有些行業的電銷則越來越激烈,比如金融(尤其貸款業務),就連線上化率頗高的3C(計算機)和辦公裝置(印表機之類)近年來電銷也猛起來,製造業就更別說了,走量(或者開發大客戶)還得靠線下模式,而電銷是營銷之始。
..........總之,電銷是不二模式的行業多著去了。
主要是受一些電銷化程度深和推銷物件廣泛的行業影響所致,諸如智慧財產權業務(商標註冊)、金融業務(股票期貨基金、貸款、信用卡)、廣告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服務,比如企業郵箱)、房產業務、各樣的會銷、教育培訓等等。它們是“量變到質變”原理,秒懂吧?
這些業務當中,不小於兩個,是跟你有關(或者你有需求)的,有能力的業務員會將你的需求引爆。
所以,你的號碼再幹淨都躲不開電銷,嗯,你厭煩的電銷,你想封殺的電銷。
「 說電銷已死,其實是受眾的一個主觀感受 ,哪怕不可否認所有的銷售模式喜好排名中,電銷排名是最差的。 」
上述行業是電銷的最大受益者的同時,也是承受著同等的風險和挑戰。說真的,現在的智慧手機的攔截和號碼型別的標識功能,是個很大的衝擊。業內人說
電銷依然,商業經濟的頭號,但,難度會越來越大。
然而,需求終使技術突破,對策也是層出不窮,不過儘管對策層出不窮,而模式的探索、創新才是真正的王道。
2、為什麼很多人不想做電銷業務員?
一是電銷的口碑(口碑影響認知),二是電銷的性質。
奮鬥君言: 所有銷售模式都是沒有口碑可言,就是程度不同而已, 至於難度,其實跟每個行業的 成交轉化率 有關 ,還有一些變數,包括概率學原理之類。
所有電銷程度深的行業,其成交週期都是偏長,很多業務員不買這個賬!
可是呢,不站在行業角度看待其拒絕率,那麼銷售很難與你沾上邊。
那麼請教“奮鬥君”,電銷怎麼玩,才能好好玩?
一、電銷,短期內是個恰好需求大過培養的活兒
電銷過程中,遇到最多的拒絕異議是什麼?
對,“ 不需要 ”,為什麼不是別的? 因為其的拒絕有效指數高,即“容易打發業務員” 。
奮鬥君言: 其實,這個“ 不需要 ”的異議,哪怕顯然是有需求的,只要需求不迫切,其產生背景是複雜的、多方面的,比如正好忙著、正好心情不佳、正好狀態不佳、正好開車中等等的不方便。
需求不迫切,不是需求啊?
這就是常稱的時機不對的結果,所以,背後必須要進行分析。
“ 不需要 ”這個這異議,真/偽各半,再選個時機進行驗證吧!
如果時機對了,同時需求存在,第一通電話就達成初步意向(乃至成交)的事情經常發生。
案例:就上個月的事情,某天,接到一個商標註冊的電推,我啥話沒說,可以進一步瞭解,就是答應其登門拜訪嘛!因為我正好有這個需求。若無此需求,不照樣爹媽都沒得商量地拒絕。
不過發現很多業務員並不專業,經常把百不獲一的機會浪費掉。
奮鬥君 要說的就是:你的電話量要足夠大,大到不可思議。
二、努力被信任
電銷,高手與拙手的區別不體現在銷售前期,即不主要體現在銷售技巧上,主要體現在中後期,包括心理、流程推進。
你艱難創造的一個機會,比如打了百來個電話,難得一個客戶願意跟你進一步洽談的,這個時候需要消除信任的顧慮。
這個信任主要體現在:對產品/服務掌握得夠不夠專業?銷售方法夠不夠專業?談吐讓人舒服嗎?
所以,專業=被信任
反之就是不被信任,加上一條“浪費了客戶的時間”,補救指數十分低。
續上述商標註冊電推的案例,我讓業務員當天安排過來拜訪,但該業務員在這方面還不夠我專業,幾乎沒法對話。
20分鐘過去,沒有任何的結論!
沒有聊死,讓其安排專業一點的同事與我聯絡,可惜,這麼久了還沒與我聯絡,打鐵還不趁熱,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
這麼下來,信任幾乎就沒有了。
去年,某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打電話向我推銷保險產品,非常專業,幾乎任何異議都能給你解答乃至化解,總之我隨便一個字的問題,他的回覆都非常專業。當他在推進成交的時候,我除了說沒準備好外,幾乎找不到別的理由拒絕,我主動要其留下各種的聯絡方式。今年6月,要購買該保險產品了,我二話沒說就找了他買。
此外,你的社交賬戶是否有足夠多的產品/服務資訊沉澱?如果沉澱不夠,也很影響你的信任值!沉澱維度:資訊量、時間史。
三、跟進有術
電銷,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資訊(知識)含量差,量差、質差。
所以,你每一次的跟進是否都能做到越來越有價值?或者越來越能打動客戶?
否則,你的跟進便是騷擾。
常見的跟進不外乎問客戶考慮得怎麼樣啦?
一個有潛在意向/需求的客戶,如果如此服務,那麼什麼樣的客戶你才會重視起來?
最好的跟進方案是什麼?
答:方案式跟進
知識含量/資訊含量越大越能打動客戶。
案例:上述提到的某保險小哥業務員,他就做得很好,每次向我推薦產品的時候,都是針對我乃至家人情況做一個配置方案,收費及繳費方式、權益等等,不囉嗦,直接把方案推送過來,這種個性化方案接受度也非常高。
反面案例就是很多業務員過於保守,或者是ta們一貫的套路,客戶想獲得多一點點的資訊,都被卡得很死,比如一定要見面、一定要先確認初步意向,以至於客戶一直處於不太瞭解產品/服務當中,如果客戶連初步認識許可權都沒有的話,很容易產生一些對交易不利的想法。
篇幅原因,就不往下談了,比如成交策略。歡迎關注 “奮鬥你的奮鬥” 公眾號
奮鬥君總結:電銷,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拒絕率高吧?那是因為成本低,這裡的成本並非電話費用,主要是知識/資訊含量的成本。
電銷,流程非常重要,方法很重要,以上就是奮鬥君給各位電銷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