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來了!玩法變了
站在Web2.0的邊界,一股大潮,正在瘋狂湧入Web3.0。這個時代,玩法變了。
作者 | 鴿子
Rea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便是四處旅遊、看看電影和享受美食。每當品嚐到特別的美味時,她就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網站上。
昨天,Rea在泰國邂逅了一家價廉卻極為美味的快餐店,她迫不及待地分享到網站,又是貼圖,又是post上自己的心得攻略。
簡單的一篇美食介紹貼,短短一天後,這篇帖子已為Rea賺了45美金。
她不斷地去各地挖掘美食,不斷地post到Steemit網上,然後不斷地賺取自己的稿費。
Rea簡直愛死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紅色框內為Rea的收益
56.42*0.8064(Steem 10月12日當天幣值)=45.36 USD
Rea所發表文章的Steemit,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部落格社交網路平臺,使用者可以通過在平臺上做貢獻,從而獲得價值收益。也就是說,只要在平臺上生產優質內容,只要獲得他人的點贊認可,就能直接賺到錢了。此外,使用者進行對文章進行投票和分享,也會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益。
Steemit平臺自2016年推出以來,截止2018年9月12日,註冊使用者已超過11萬人,Steemit日活已高達50萬,且還在快速增長。


就在Steemit一路高歌猛進時,國內也殺出一支內容黑馬:趣頭條。
在極光大資料2017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盤點榜單中,2017年,無論是日活增長,還是滲透率增長,橫空出世的趣頭條,在早已白熱化的內容平臺競爭中,居然能排進榜單前十。這匹黑馬著實讓人有點出其不意。
而這匹黑馬確實有自己的殺手鐗——網賺。
只要使用者上趣頭條看新聞,無論是註冊、簽到,邀請朋友,還是閱讀,分享,都能賺取金幣。使用者消耗著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為使用者賺得收益。這樣的買賣,讓趣頭條快速搶攻下三四線市場,並反攻一二線城市。

截止2018年6月30日,趣頭條月活使用者達到4880萬,日活1710萬,
據易觀國際報告顯示,如以月活和日活資料來計,趣頭條已成為中國第二大移動內容聚合商
只要願意與使用者一起分享收益,平臺就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在這裡,使用者既是內容的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還是收益人。
一起貢獻,一份分享,歡迎來到Web3.0的爆炸時代。
Web3.0,來了
“Steemit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引入了激勵,使得所有參與投票、內容創作等行為,都能享受到平臺壯大的紅利。趣頭條也是同樣道理。可以預測,網際網路正沿著使用者激勵的方式進行演進,而這樣的方式,就是我們所說的Web3.0。”海豚瀏覽器CEO劉鐵鋒告訴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說到。
有著多年網際網路經驗的他,對於Web3.0見解深刻。
在劉鐵鋒看來,單單是激勵這一點,就足以推動現有平臺再次改變。而這點改變,絕不容小覷。
“時代的噪音太多,難以分出真正訊號,但我們可以從行業發展中,看得更清楚些。”劉鐵鋒從網際網路發展的1.0講起。
2000年左右,Web1.0出現,誕生了以資訊連線為主的網際網路巨頭,如Yahoo,AOL,新浪,搜狐,網易等。Web 1.0體現的是網路的連線能力。通過網路連線,資訊可以高效,甚至近乎0成本地傳播(沒有人會計算轉發一個連線/釋出一個帖子的成本)。
那麼,Web 2.0又是什麼?
“簡單來看,Web2.0大多數人會理解為部落格,互動論壇,或者社交網路。我認為更準確的一種表述方式是,用資訊的互動來進行定義。使用者既是資訊的消費者,也是資訊的生產者。照此理解,社交網路、UGC的內容、大眾點評類似的生活服務、今日頭條的演算法排名新聞、甚至微信、拼多多的團購等都屬於2.0範疇。”
劉鐵鋒說道,
“但誰都知道,網際網路流量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
如今,在他看來,Web 3.0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激勵。而激勵,將再造新的流量時代。
而提到激勵,區塊鏈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Web3.0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利益共享。而分享利益,就涉及到是否透明合理。區塊鏈剛好可以提供工作量證明,又提供不可篡改的機制,所以,用它來證明使用者在裡面做了多少貢獻,所有人都信。這為實現Web3.0提供了技術支撐。”劉鐵鋒繼續說道。“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只有區塊鏈才能實現Web3.0。”
簡而言之,區塊鏈為激勵的實現,提供了“確權”這個重要的支撐。
“不僅有確權,還有智慧合約,這兩者共同讓激勵這件事,非常漂亮地變為現實。”星雲鏈聯合創始人鍾馥百對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說到。
鍾馥百此前曾在螞蟻金服區塊鏈平臺部擔任架構師,那時候他更多站在技術層面上,追求比以太坊速度更快、功能更全、效能更高、且更為安全的技術實現。
而從技術,回到對當下的思考,讓他看到了區塊鏈在促進Web3.0的程序中,有著兩個最為基石的用武之地。
數字社會的兩大商業基石
在鍾馥百看來,現代商業文明,有兩個東西繞不開,一個是所有權,一個是法律。
“沒有產權,一切都是空談。你看《國富論》中,土地和地租作為產權,就被放到重要的高度。產權清晰,才有商業的可能性。”鍾馥百繼續到,“而法律則約定了交易的規則,比如作為股東,未來收益如何,風險上線在哪,風險下限是否存在,多少股份承擔多少責任,相互合作掙了錢如何分配,虧損如何賠償等等。現代法律,為交易,提供了保證。”
如今,數字社會的商業還是蠻荒狀,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為網路的繁榮做著各種各樣的貢獻,而對於貢獻的認定,以及為此支付相應報酬,才零零星星地在Web2.0裡開了個小頭。
數字商業社會要發展壯大,讓激勵真正有效覆蓋, 區塊鏈所起到的確權,以及智慧合約起到的執行規則或者某公鏈的內生規則這兩個方面,非常重要。 而一旦數字商業社會真正發展起來,未來將比當前的物理世界規模大太多了,應用場景也將比比皆是,原本限制的資源也將被充分啟用。
Web3.0如何啟用你我
“舉個例子,比如儲存,現有的閒置路由器都能因Web3.0的有效激勵而啟用。”劉鐵鋒說道。
比如,某使用者A家裡有塊自帶硬碟的路由器,在家裡放著也是放著,一天24小時連著網,其中100G的空間被閒置。如果這位使用者A願意拿出100G的空間,給到外部做儲存用,每天還都能順勢賺幾塊錢,何樂而不為呢?
這裡面的難點是使用者A的硬碟使用量,如何精確計算呢?
這裡,區塊鏈就起到了很好的確權作用。一方面,在區塊鏈中,有大量的礦工提供算力來對使用者硬碟的使用情況,進行計算;另一方面所有的資料,公開透明,不可偽造,由此保證工作量考核的真實性;這是精確計算,即確權。
同時,使用者所做的工作量,直接由平臺按照既定規則來分配獎勵。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則,保證激勵的公平公正,以及全面覆蓋。
那麼激勵從哪裡來呢?
原本網路儲存中,為了進行加速,有了CDN網路。CDN網路以往是在每一箇中央機房租伺服器,以及系統空間來進行,同時要為流量和儲存空間付費。如果現在,某個城市,有1萬名使用者,每人願意貢獻100G,這節省的花費,就可以直接轉給使用者。
“以往電驢,BT都這麼幹,但為什麼最後沒發展起來了,就是因為提供了硬碟,最後沒得到啥好處。”劉鐵鋒分析道,“如今,在Web3.0裡,每個使用者既是生產者,又是服務提供方,又是服務的消費方,還能賺收益,這是它的美妙之處。”
同樣,Web3.0也在重新分配者廣告行業的資源。
“你訪問Google,那裡面的廣告,跟你沒有半點關係。可是在Web3.0的體系中,你看某個廣告,也是可以賺取收益的,只要你不反感。”
劉鐵鋒補充道,
“從Web2.0,再到3.0,因為有了區塊鏈這個技術,這個理念開始變得清晰了,而不再是一個空中樓閣。”
每一次演化,模式也在跟著變
如果用三個詞來簡單總結Web 1.0,Web 2.0,Web 3.0時代,一定分別是連線、互動和激勵。而核心詞的不同,也意味著生產模式的鉅變,以及使用者參與感和活躍度的爆炸式升級。
從模式來看,Web 1.0是B2C模式,由商家直接提供服務,是單向的行為,受中心化控制;
而Web 2.0則是C2B,中心相對變弱,使用者的影響力增強,平臺規模急速擴大,使用者受制於平臺控制;
Web 3.0相當於C2C,在這裡,每一個C都可以更加順暢、更加簡單、更低成本地跟其他C產生交易,完全不依賴於平臺,不受平臺掌控,共同分享整個平臺的收益。
模式的變化,則意味著生產關係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將極大釋放生產力的潛力。激勵,是其中的最根本要素。
如今,我們正處在從Web 2.0到Web 3.0的過渡期,不同的細分領域,正在開啟這份革新換代的洗禮。

如今,Web 3.0已經開始席捲檔案儲存、通訊、社交網路、保險、銀行、視訊、音樂等等行業。人們將在這個時代享有本應擁有的報酬。
未來,藝術家們將不再需要支付給Spotify等流媒體服務商30%的服務費,不再有中間商賺差價,使用者也能享受更低的價位。
未來,如果我們願意讓所瀏覽的網站記錄我們的行為軌跡,那麼,我們也會因為出售這份“隱私”,而得到相應回報。
未來,我們也為因為提供了閒置的GPU算力,硬碟資源等,獲取收益,因為,我們幫助整個社會,節省了資源。
未來,我們的每一次創作、點贊、收藏、轉發、評論、點選等,都會被納入獎勵體系,讓每個行為,都不被辜負。
Rea已經從這樣的堅持分享中獲益很長一段時間了,為了獲取更多點贊與收益,她還將源源不斷地釋出自己的最新發現,以給他人提供建議。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地人正在加入這股大潮流,為自己的每一次付出,贏回收益。
歡迎來到Web3.0時代!
福利:免費技術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