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系”與百世漲價,順豐笑了
10月11日,中通釋出了2018年旺季費用調整的通知,稱為確保業務旺季快遞網路運營平穩順暢,進一步維護服務品質和提升客戶滿意度,經過綜合考量後決定, 從2018年11月11日起在全國範圍啟動旺季中轉費和派費調節機制 。
此前,韻達、圓通、申通向各網點發布“調整到達上海地區快件派費”通知, 將各網點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費上調0.5元/票 。隨後,蘇寧物流承諾蘇寧快遞費用不漲一毛錢。與此同時,順豐暫未宣佈調整價格。
漲價似乎成了快遞物流企業年年迎接旺季的標配“禮包”。行業普漲似乎已成大勢,但“三通一達”與百世的漲價,會使順豐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嗎?
旺季網路維穩
如今,快遞業雖然逐漸從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型,但就現狀而言,快遞業依然需要依賴勞動力發展,尤其在末端“最後一公里”配送方面,況且“雙11”本就需要大量勞動力來支撐末端配送。 據國家郵政局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雙11”當天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8.5億件,同比增長29.4%;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3.31億件,同比增長31.5%。 有專家預測稱,2018年“雙11”產生的快遞包裹量,將會是近十年來的最高點。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雙11”期間,如果派費太低,件量太大,肯定沒有快遞員願意繼續派送快遞。而且,加盟模式的快遞物流企業內通常會採取“以罰代管”的管理方法,一個投訴快遞員就會被罰500元甚至1000元,在這種情況下願意長期從事派送快遞工作的勞動者少之又少。為了維持勞動人員穩定,維持快遞網路穩定,快遞物流企業漲價成為必然。
需要指出的是,在旺季勞動人員增加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定會上漲。而且申通9月27日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雙11”快遞旺季需臨時增加一定成本,也是為進一步提高服務品質和提升客戶滿意度, “雙11”快遞調整派費是行業的例行做法 ,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適度調整派費。
對此,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也表示,在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只能靠提高工資來保證穩定性。 而人力成本必然需要快遞物流企業來支出,在各種成本高企的當下,快遞物流企業為了減少支出便將此次人力成本轉嫁為派費,轉成網點內部派端與收端的利益調整。
價格戰或甚
從目前情況來看,快遞物流企業露出漲價苗頭,這是否意味著價格戰離結束不遠了?對此, 劉大成指出,價格戰並不會結束,甚至會更加激烈 。
此次漲價,順豐、蘇寧物流等並未跟風。因為順豐定位於中高階商務件,其業務中電商件比例很少,而蘇寧物流背後有蘇寧易購電商貨源的支撐。劉大成進一步分析稱,其他快遞物流企業漲價主要是應對旺季成本上漲的壓力與維護網路穩定而轉嫁成本。在各大快遞物流企業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之後,快遞員的短缺主要是市場競爭在資本的推動下更加激烈的表現。而消費者對於快速、便利、優質的物流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由此來看,雖然快遞物流企業漲價苗頭漸顯,但價格戰依然會持續下去。
整體來看, 快遞市場貨源主要分為中高階商務件與電商件兩部分 。對定位於中高階商務件的快遞物流企業來講,價格戰意義並不大。 而電商件對快遞物流價格比較敏感,尤其是那些“9.9元包郵”的規模較小的電商,而這部分電商企業所佔的快遞市場體量也較大,屬於市場需求較為旺盛的一部分。 儘管快遞物流企業漲價了,但未來一定還會進行更加有效的競爭手段,最有效的競爭手段之一就是重啟價格戰。
“災難”來臨
距離旺季“雙11”越來越近了,業內卻出現一種聲音——“雙11”是一群人的狂歡,所有快遞物流人的災難,尤其是一線物流人。
有一線快遞員稱,漲0.5元派費是真的,總公司說了算。至於客戶能不能漲0.5元,總公司不能決定。 只能說收件多派件少的快遞物流企業又要少掙錢了。 因為,加盟模式的快遞物流企業的快遞費用一般分為三部分,收件費、中轉費與派件費。一般情況下,快遞收件費是10元或者十幾元,現在3-4元乃至更低的收件費也很多;中轉費1元;派送費1元,漲價後是1.5元,這就擠壓了收件的利潤空間。在價格戰的影響下,收件費越來越低,但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那還能掙多少錢呢?
此外,業內也存在一種“旺季流汗不掙錢”的尷尬。據申萬巨集源報告顯示, 每年四季度是快遞業生產旺季,但單票的盈利能力反而是最差的 。以韻達為例,去年二季度的單件淨利潤為0.39元,到了四季度卻降至0.27元。近年來,我國快遞業迅猛發展,但快遞價格卻不增反降。 有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快遞均價為18.56元/件,到2017年下降至12.38元/件,降幅高達33%。 由此可見,基層網點的日子真的越來越難過了。
況且,如今快遞物流企業眾多,電商企業佔據甲方市場,選擇項比較多。哪家快遞物流企業漲價,電商企業換一家物流服務方就是了。而且,一般情況下,電商企業會同時與多家快遞物流企業合作,誰家漲價,或者誰家服務出問題,最多的解決辦法就是立馬更換物流服務商, 商場中真的是沒有永遠的“朋友” 。
“快遞物流企業在‘雙11’期間擴大市場範圍主要取決於供給方,並不取決於需求方。”劉大成指出,因為“雙11”本就是需求增長的時期,“三通一達”與百世通過漲價的模式保證服務穩定,進而擴大市場範圍。 五家企業在電商市場佔據較大份額,幾乎同時漲價,幅度近乎一致,會產生“雷聲大雨點兒小”的效果。
順豐成受益方?
在派費調整後,快遞終端呈現普漲態勢。 以中通、圓通為例,由北京發往天津的中通快遞最低費用上調3元至13元起;北京朝陽某社群圓通網點寄往天津的最低費用同樣增加3元,由10元調整至13元起。而由北京寄往天津的順豐快遞費用卻依然保持15元,並未改變。 在快遞費幾近相同的情況下,無論C端還是B端都會逐漸趨向於快速、安全、優質的物流服務商。
不過,直營模式的順豐與加盟模式的“三通一達”所服務的市場本就存在一定區分,一個定位於中高階商務件,一個聚焦於淘寶電商件。劉大成表示,此次漲價或許會使二者的服務市場重合,“雙11”旺季期間順豐的市場規模或許會有一定提升,這主要是由於“三通一達”與百世的調價所致。他進一步分析稱,順豐若想切入價格敏感的電商市場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其並未定位於這一市場,也不會降低服務質量,降低快遞費用以競爭電商市場。而且價格敏感的低端電商市場,很難會轉變到以響應速度與服務質量為競爭力的高階市場。 如今的快遞市場並不是寡頭市場,幾大快遞物流企業均已建立了完善的網路,並已獲得資本方的支援,競爭更加激烈。在快遞費用上漲的情況下,電商市場的選擇更多了。
事實上,並不是順豐選擇了電商市場,而是電商市場選擇了順豐。“三通一達”與百世一心想要在旺季期間擴大的市場,不料,卻拱手讓給了順豐。
2018年的餐飲市場規模已近4萬億元,線上化、資料化、模式化、品牌化、零售化是新餐飲時代的五大特徵,其中零售化趨勢最為突出。如海底撈的燒烤嘗試,西貝的超級肉夾饃,星巴克的外賣實踐等,都顯示出餐飲巨頭們在探索零售化想象力邊界上已不遺餘力。
2018年10月22日億歐將在北京舉辦“遇見新物種”GIIS 2018餐飲新零售領袖峰會,與餐飲上下游企業、餐飲零售化、餐飲新物種創新企業及諸多行業領袖和行業關注者一同探討餐飲新零售的未來趨勢及餐飲新物種的代表性實踐方案。報名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85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