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鎖倉機制”的利弊
內容平臺的運營實力,團隊的經營理念及格局很重要。市場定位與市值管理預期等都與鎖不鎖倉有關係。
剛剛看到一個支友發的文章《你對現在內容平臺的鎖倉機制看好不看好》,文章很熱,評論相對其他文章好像都多,說明支友們對於這個問題關注很多,也有很多看法。文章的內容朋友們可以自己去看,作者對於鎖倉機制不太看好,認為鎖倉容易造成使用者“階層固化”,新使用者難以融入。謝謝這位朋友的觀點分享,天涯今天本來打算休息的,沒有寫文章的思路,看了這個文章好像可以說說觀點,其實之前也不止一次地寫過關於鎖倉機制的觀點,那今天再寫一點吧。
鎖倉的目的及不同的鎖倉機制
鎖倉並不只是發生在內容平臺,其他的一些區塊鏈專案有的也有鎖倉機制,如AE前些日子就有一個鎖倉生息計劃,天涯沒有認真去查驗,到底是真是假哈。專案方鎖倉的目的是大多是為了減少市場中流通的代幣,流通盤少了,方便市值管理。而在內容平臺裡,鎖倉機制很常見,比如大神BM設計的Steemit,就有了鎖倉機制,後面的幣乎、primas、向北、包括已經沒落的“知幣”都有不同的鎖倉機制。Steemit、幣乎的鎖倉機制是通過鎖定代幣增加投票權的,即你鎖倉越多,點贊投票、分配收益的權重都相對增加,而知幣的鎖倉是另一種,鎖倉僅僅是為了讓使用者有權參與挖礦,延長代幣的釋放時間。相較之下,前者是自由的,鎖倉對於使用者利益是有所捆綁的;後者是有點強制的,使用者感覺被“強制”了。
鎖倉的利弊
鎖倉的好處就如上面所說,減少流通盤,也增加使用者黏性,就好比使用者有東西抵押在了平臺,多少得隔三差五地來看一下,捆綁之下就形成利益共同體。如果你是鎖倉大戶,平臺崩盤了顯然也損害自己的利益。那種鎖倉增加投票權被有些朋友稱為是“資本主義”,在平臺穩定的情況下,你的鎖倉越多,資本越雄厚,後面挖礦的權重也就越大,所以,大戶容易有“安全感”,不願意走了。
相對的,鎖倉的弊端是,減少流通盤也可以認為是將風險轉嫁未來,鎖倉的資金遲早都是可以解鎖的,只要使用者想,那麼多大戶,後面隨時可能出現的砸盤一樣會出現。鎖倉機制在給予大戶憑藉原始積累獲得“安全感”的同時,“階層固化”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個平臺總不能就那麼些人在玩吧,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平臺容易失去活力,更別說平臺價值的提升。
鎖倉是術,信念是支撐,團隊實力、理念是根本
借用了支友“我愛小肥軒”的觀點,天涯認為這是很有道理的,無論一個平臺鎖不鎖倉,這只是手段,真正重要的是施展這些手段後面的人,他們的信念是怎麼樣的,實力和理念如何。
鎖倉是手段。這個手段並不是誰都能用好,一個平臺在上線的時候自己要能夠未雨綢繆,確定代幣上線之後市值是否能夠可控,最差的打算是什麼,才能實事求是地確定預案。如果覺得過多的流通盤可能造成市值難以維護,那麼可以把鎖倉當做手段;如果覺得流通盤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也就沒有了鎖倉的必要,在強調價值流通的區塊鏈中,不鎖倉無疑是實力的體現。以知幣為例,一開始是沒有想好要鎖倉的,天真的以為只要把代幣運作上交易所了,就會很多的散戶買買買,自己賺錢,使用者賺錢,豈不完美。一上市才發現,原來散戶朋友並不喜歡接盤,自己不採取手段市值會砸到沒法看,後來就有了包括“鎖倉機制”在內的被稱為“7.24新規”的一系列舉措,可是這個倉促之舉,完全沒有考慮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豈會輕易認同,還想使用者從二級市場買幣鎖倉才能參與挖抗,後來的結果大家是知道的。
信念是支撐。信念即共識,例如,支點的pvt上線,如果使用者覺得平臺不錯、未來會升值,這就是共識,既然會升值,誰會一個勁的拋售。而這種信念(共識)的培養有賴於社群長期的運營、生態的建設;如果一個社群讓人感覺很混亂,使用者看不到前途,何來共識之說。
團隊實力、理念是根本。不同的平臺背後的團隊不同,運營的理念、格局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方面使用者會有最切身的感受。就像我愛小肥軒說的,平臺其實不怕缺好文章、質量文,只要打造了一個好的平臺、有好的運營理念、有過硬的實力,何愁好的作者不來。就如哪天如果馬雲爸爸說我想做一個區塊鏈內容平臺,有做不好的可能嗎。
總的說來,是否鎖倉似乎不是最根本的,這個只是內容平臺運營的一個手段而已,只要理念好、共識在、尊重使用者、運營得當,鎖不鎖倉或許都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當然,以上也只是紙上談兵了,實情情況下事情往往復雜得多,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慮。
文章來源:優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