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發展快遞是必然,但順豐建“科技公司”卻有點兒難
近日,一向低調的順豐董事長王衛卻有點兒“反常”,連續三次公開露面。他在2018年“贏在東莞”全球大資料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公開闡述超級大資料公司成立的初衷和未來發展願景,旨在不斷打造平臺,讓更多傳統行業、高科技互相融通,互相共贏。
此前,王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傳統物流企業中,基本只有一個IT部門,這樣的結構,就決定了企業沒有和科技公司競爭的可能性。在他看來,未來,快遞業真正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谷歌一樣的高科技公司。
事實上,目前,順豐也正朝著“科技公司”方向努力。
順豐搭建科技環境
順豐科技與集團合併:2015年,王衛將順豐科技與集團合併,管理順豐速運。用他的話說,“科技成了速運的老闆”。王衛曾公開表示,“科技的核心是人才,順豐拿什麼吸引最頂尖的人才?一個優秀的科技公司和一個優秀公司的IT部,頂尖的人才會選哪個?答案肯定是前者。” 8月23日,順豐釋出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順豐控股科技從業人數規模達4514人(含外包),其中本科學歷佔比64%,研究生及博士生佔比16%,專家顧問團隊數十人。
資金儲備:2017年2月24日,順豐在深交所借殼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資本的力量為順豐發展科技免除後顧之憂。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順豐營收4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34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18.59%。這些數字足以成為支撐順豐發展科技的磐石。
大資料整體生態:順豐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已建成大資料整體生態,成為順豐天網、地網、資訊網的“粘合劑”。截至2018年6月30日,順豐已完成資料採集與同步、資料儲存與整合、資料分析與挖掘、機器學習、資料視覺化等平臺的構建,涵蓋財務、市場、人事、客戶、車聯網、物聯網等多個數據源,收集業務產生資料逾PB級,日均增加TB級的資料量。
無人機物流:截至2018年6月30日,順豐已獲得及申報中的專利共有1254項,其中發明專利458項。此外,順豐自主打造的無人機研發團隊,目前已全面掌握了物流無人機核心技術,已獲得 220 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 118 項,覆蓋無人機設計、雲平臺、運營管理等物流無人機研發和應用的相關領域。2018年 3 月 27 日,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向江西豐羽順途科技有限公司頒發了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這意味著中國無人機物流配送進入合法運營階段,是中國物流無人機發展的里程碑。
智慧物流地圖: 順豐正構建以GIS技術為基礎,融合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技術,面向AI的未來智慧物流地圖。順豐地圖以精準地址、高精地圖、位置決策服務為突破點,提供了豐富的智慧物流地圖服務,為物流業務場景提供企業級智慧位置決策服務。目前,智慧物流地圖相關服務的日均請求量已突破2.3億。
……
其實,以快遞業務起家的順豐已開始佈局科技領域,而作為順豐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又是如何看待快遞領域的?
谷歌發展快遞是必然
在國內快遞大佬王衛看來,未來,快遞業真正要面對的競爭,是像谷歌一樣的高科技公司。眾所周知,谷歌是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業務涵蓋網際網路搜尋、雲端計算、廣告技術等,同時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與服務,已是全球公認的領先的搜尋技術公司。
2004年8月19日,谷歌在納斯達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谷歌的一個著名理念是,“使用者在首頁上花費的時間越短越好”,快遞公司的價值觀則應是“商品在我們手裡的時間越短越好”。在國內諸多快遞企業中,順豐的競爭優勢之一就是快捷的響應速度與運輸速度,這也正應驗了“商品在我們手裡的時間越短越好”。
順豐和谷歌,一個是重資產模式的快遞物流公司,其老大卻有一個“科技公司”的夢想;一個是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其產品和服務不斷延伸至快遞物流領域。二者在快遞物流、應用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有重合之處,但又不同。
在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劉大成看來,谷歌最初的發展定位是科技公司,不僅進行檢索,而且智慧化場景進行整體佈局,在此基礎上,谷歌發展快遞是必然趨勢。因為谷歌對每一個基於地理的資訊系統,每一個場景都有精準的理解和判斷,這使得其更容易高效佈局。這樣為其在未來進行快遞服務提供了一個契合的切入點,同時谷歌還可在這個切入點的基礎上呈現資料地圖和資料快遞,能夠使其更容易實現低成本、高效率、智慧化運作。
此前,谷歌以5.5億美元投資京東,還參投滿幫。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劉江認為,谷歌的投資行為在快遞物流領域處於嘗試探索階段。在他看來,目前,谷歌主要依賴投資手段實現在快遞物流領域的發展,將科技技術融入相關的快遞物流企業中,這些企業一旦有相關需求,谷歌便會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
順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順豐的很多應用科技在快遞物流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但與谷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劉江表示,順豐的科技技術研發主要在於應用層面,是基於快遞物流業務發展的需要而定製研發相應的科技產品。谷歌則更多基於場景開發,在人工智慧等方面引領全球,所以谷歌的技術研發相對而言更具前瞻性與顛覆性。
不可否認的是,應用科技確實對快遞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況且我國目前的快遞業仍處於高速增長狀態中,業務規模的高速增長需要快遞企業運用新技術來應對。劉江用具體資料進行說明,他指出,如今,我國人口紅利已消失,快遞業已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從最近幾年行業發展的資料來看,勞動力的邊際產出遠遠低於技術的邊際產出。順豐2018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增加1.93億元,同比增長94.83%。事實上,大多數快遞企業正逐步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科技技術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滿足使用者不斷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同時,形成了規模化發展,從而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成立了25年的快遞物流公司,雖已是行業巨頭之一,但順豐卻沒有固守傳統企業的發展路徑,而是選擇順勢發展,搭建科技環境,向“科技公司”逐步邁進。但是,其若真想搭建“科技公司”,未來註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劉大成看來,在計算機、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體系中,單純靠資本發展很難有突破性進展。科技創新是企業未來的命脈,但是實體企業順豐與科技巨頭谷歌本就不處於同一競爭層面。順豐會在某些應用科技方面有一定實力,但在科技體系打造方面卻有一定差距。
他預測,未來,在科技方面,順豐會加大投入,引入創新型產品,比如無人機、無人倉、無人駕駛等,並會在科技融合方面加大布局;在產品方面,順豐會利用高頻次的產品帶動低頻次的產品,從而實現邊際效應遞增;在服務方面,順豐將會結合現在快遞產品提高逆向物流服務體系;在供應鏈方面,順豐將會進一步打造從供應鏈上游到下游全產業鏈體系的融合,並與不同企業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擴充資源。
所以說,從科技佈局來看,順豐的科技之路還很長,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國內快遞大哥的順豐已經在科技方面又一次領先了其他快遞企業。既然已經上市了,就要有足夠的格局,就要有長遠的國際化佈局,還侷限於國內市場,還盯著身邊的同行,早晚會被外來者“幹掉”,“通達系”任重道遠啊!
2018年的餐飲市場規模已近4萬億元,線上化、資料化、模式化、品牌化、零售化是新餐飲時代的五大特徵,其中零售化趨勢最為突出。如海底撈的燒烤嘗試,西貝的超級肉夾饃,星巴克的外賣實踐等,都顯示出餐飲巨頭們在探索零售化想象力邊界上已不遺餘力。
2018年10月22日億歐將在北京舉辦“遇見新物種”GIIS 2018餐飲新零售領袖峰會,與餐飲上下游企業、餐飲零售化、餐飲新物種創新企業及諸多行業領袖和行業關注者一同探討餐飲新零售的未來趨勢及餐飲新物種的代表性實踐方案。報名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