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釋出國家AI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接入超3PB基礎資料
10月12日,中國AI視覺“國家隊”雲從科技在京釋出國家人工智慧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下文簡稱“國家平臺”)。
該平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17年。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雲從科技與百度、騰訊、科大訊飛,承擔國家“網際網路+”重大工程——“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建設任務。目前,該平臺已正式投入運營。

(來源:雲從)
據云從方面介紹,國家平臺的建設旨在將分散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不但能夠提供人工智慧基礎功能和平行計算硬體,更重要的是提供使用者可以方便、快速使用的解決方案,為實現這些方案,雲從建立了兩大雲平臺架構。首先是人工智慧技術平臺雲——AI Tech PAAS。
該平臺雲將提供底層平臺和基礎設施,包括智慧影象識別、行業深度學習超算、自然語義理解,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模擬生命週期管理等基礎層技術模組服務。原來沒有核心技術的開發者,將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去做人工智慧相關的應用。
另一個雲平臺架構則是人工智慧行業應用服務雲——SAAS。雲從基於自身核心演算法將提供平安城市全程封鎖、轄區網格化管控,銀行人證核驗、語音識別開放平臺、人臉靜態服務、視訊大資料立體防控、智慧軌跡追蹤、物聯網服務等20類應用層服務。功能模組可快速整合整合,直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圖|雲從創始人周曦(來源:雲從)
據介紹,國家平臺涵蓋的領域包括金融服務、公共安全、智慧製造、智慧教育、社會服務等。平臺呼叫的人既有AI工程師,也有領AI基礎的入門者,還有來自各領域、規模大小不一的企業。
除以上雲平臺,國家平臺還建立了第三方雲,旨在納入各具優勢的第三方人工智慧應用服務。
雲從透露,相比傳統人工智慧開放平臺,此次的國家平臺將體現三大特性——
1.加強國家管控,保障資訊保安、資料安全
2.優先服務於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實體經濟,加速升級轉換
3.提供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務,建設人工智慧底層基礎設施

(來源:雲從)
早在2016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就對該平臺的明確資料技術要求及定義——平臺數據容量不低於 5PB,影象識別率超過 95%,文字識別率超過 93%,語音識別率超過 97%,形成不少於 500 萬條的標準化資料資源,日均呼叫次數超過 1 億次等,形成一個全行業可用的基礎資源資料庫,為人工智慧生態體系開發與建設提供基礎性、公共性服務。
現在,雲從釋出的這一國家平臺現已接入超過3PB基礎資料,僅平臺試運營期已服務企業就達到了200家以上,日均呼叫次數逾 1.5億次。其所有具體表現資料能否真正達到此前發改委的要求仍有待後續的公佈和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釋出會現場,雲從也晒出了其部分AI成績單:根據雲從的資料顯示,其在銀行業提供53種解決方案,總行平臺佔有率已經達到79.6%。雲從也表示,自己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第一大AI供應商,已經被農行、建行、中行、招行總行等全國400多家銀行採用,為全國銀行提供對比服務日均2.16億次。在安防領域,公司產品已在29個省級行政區上線實戰,其在機場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到超過60家民航。
結合雲從這幾個月的動態來看,無論是今日的釋出國家平臺,還是幾天前宣佈的完成B+輪融資透露的一系列訊息、9月曝光的自研SoC晶片專案,在AI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家AI視覺公司的縱深發展版圖正在日益完善,似乎並未受到今年國內AI創投較去年遇冷、市場洗牌加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