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限韓令”有望解禁 中國遊戲產業已損失百億元
10月11日訊息,因韓國決定允許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國開始實施反制措施,在文化等領域實施“限韓令”,使得兩國文化等方面交流陷入停滯。在遊戲領域,“限韓令”的實施已使中國遊戲產業損失百億元。而隨著近期大環境的改善,有外媒猜測,“限韓令”有望解禁。
中國的“限韓令”給中韓文化交流及兩國文化產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分析指出,解禁“限韓令”不僅有利於改善中韓關係,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也有利於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為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營造良好氛圍。
在中美關係緊繃、朝鮮半島局勢緩和的背景下,中國在文化領域實施兩年多的“限韓令”有望解禁。有關人士分析,解禁“限韓令”不僅有利於改善中韓關係,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也有利於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為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營造良好氛圍。

美在韓部署薩德是“限韓令”導火線
2016年7月,為應對朝鮮導彈威脅,韓國決定允許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HAAD,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中國認為該系統將削弱中國的導彈反擊能力,危害其國家安全。作為反制,中國同年9月開始在文化等領域開始實施“限韓令”。
儘管中國官方沒有公開發布“限韓令”,但中韓輿論都認為該禁令確實存在,並給中韓文化交流以及兩國文化產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據韓國《首爾經濟報》等媒體報道,中國官方禁令包括:禁止韓國明星到中國演出;停止新的韓國文化產業公司在華投資;停止韓國偶像團體面向1萬名以上觀眾演出;禁止中方新籤韓國電視劇、綜藝節目合作專案;禁止韓國演員出演的電視劇在電視臺播放等等。
“限韓令”使韓國電視劇、綜藝節目以及影視歌明星在中國的影響力大為下降,中國社會的“哈韓”之風也明顯減弱。但同時,“限韓令”也在很大程度上切斷了中韓文化交流,給中韓關係蒙上一層陰影,並給中國的文化產業帶來損失。
中國資本韓國技術 合作模式遭重挫
據《聯合早報》瞭解,“限韓令”使中韓業已形成的中國資本與韓國技術結合的合作模式,即韓國的知名藝人、編劇、作曲家等在內的“技術”與中國資本相結合的模式,遭受嚴重挫折。這種模式原本產生了一些在中國大獲成功的綜藝節目與電視劇,但隨著薩德事件發酵,雙方的合作紛紛中止,導致韓國SM等幾大娛樂公司股價大幅縮水,與韓方合作的中國企業也遭受重大資金損失。
薩德事件之前,中國企業向韓國遊戲、網路和演藝經紀等企業投入了約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340億新元)的資金。受“限韓令”影響,中國一些省級衛視簽約的涉韓電視節目無法播出,中國投資方損失巨大。

韓產遊戲不予審批 玩家湧往境外平臺
同時,中國的遊戲企業也損失顯著。從2017年2月起,“限韓令”拓展到遊戲審批領域,官方對包括從韓國引進的遊戲,以及韓國授權開發的自研遊戲,全部不予受理。韓國遊戲無法通過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玩家只好通過境外平臺玩韓國遊戲。
由於韓國遊戲企業中有大量中企投資,韓國文化產品在中國運營,加上運營商和硬體,中方收益佔比九成以上,韓方不足一成,遊戲產業的“限韓令”實際上導致中方企業損失更大。據有關人士估算,“限韓令”導致中國國內遊戲產業損失至少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有關人士對《聯合早報》指出,從文化角度看,由於韓國的綜藝娛樂節目、明星演藝、代言等在中國文化產業中所佔比例很小,部分網路遊戲產品僅僅是韓國企業擁有智慧財產權,本身已不是韓國文化的作品,中國文化領域基本已不存在“韓流”等傾向,“限韓令”對維護中國文化安全的作用已十分有限。
同時,面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以及中美全方位競爭加劇的嚴峻形勢,中國需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對外開放,開展更廣泛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而“限韓令”不利於應對中國面臨的種種挑戰。
有關人士認為,解除“限韓令”還可為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創造良好條件。目前朝鮮半島無核化出現重大轉機,朝韓正逐步實現歷史性和解。中日關係也開始回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望本月下旬訪華。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出現新的契機,談判有望取得積極進展,中國更需要解除一些有礙合作共贏的臨時性政策。
下一步,中國可在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中,將文化產業領域的交流合作納入議題,為三國早日達成協定創造條件。同時,解除“限韓令”也有利於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