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點名的這個穩定幣 ,低調了一年,為何市值躥至前30?
穩定幣9月份突然火了,大有成為2018年下半年另一個風口的架勢,這是之前誰都未曾預料到的。
在這股熱潮之中,2017年就已誕生並號稱首個去中心化的穩定幣系統MakerDAO(以下簡稱Maker)也逐漸吸引了市場關注。
近日,矽谷知名風投A16Z(AndreessenHorowitz)Crypto宣佈投資Maker,以1500萬美元增持6%的MKR(MakerCoin,是Maker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權益和管理代幣,共發行100萬枚)。這次投資使得A16Z成為Maker的重要治理方之一,將為Maker團隊提供未來三年的資本運作、商業網路、市場人事和運營支援,以及其穩定幣Dai的監管合規與大規模採用。
受利好訊息影響,國慶期間MKR的市值和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增長,幾乎翻倍。
雖然Maker目前的5億市值相較於穩定幣龍頭USDT的27億美元仍有一定差距,但最近的強勁市場表現以及複雜模型設計都促使零壹財經·Binary去研究這個一直低調的穩定幣系統。
1.
Maker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通過加密資產抵押的穩定幣系統。Maker體系中主要存在兩種主要token:一種是系統中的穩定貨幣,Dai;另一種則是上文提到的MKR,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權益和管理代幣。
Dai作為體系中的穩定貨幣,通過多種數字資產的超額抵押獲得價值錨定,目前支援ETH抵押。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質押鎖定已有的有價數字資產生成Dai。現階段的Dai還與美元實現1:1的價值錨定,並且從2017年面世之後價格基本穩定。
而MKR作為整個體系中的權益token,類似於Maker的“股份”。持有MKR的使用者將組成Maker的去中心化管理社群,擁有投票權,將可以決定哪些數字資產可以成為抵押資產、抵押比例、清算比例等。MKR的收益主要來自於使用者在贖回抵押物時向系統支付的費用以及MKR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
在介紹Maker執行模式之前,需要先解釋另一個重要的概念:CDP(CollateralizedDebtPositions,抵押債倉)。雖然CDP名字看起來很高階,但其實就是一個智慧合約。
那Maker如何利用智慧合約CDP建立Dai?
假設你擁有的數字資產是ETH,現在你想要抵押ETH生成Dai。那麼,首先你需要將傳送一個交易指令到Maker,建立一個CDP;然後,將價值150美元的ETH傳送至CDP鎖定進行抵押,根據該擔保物的抵押比例(設為150%),可以生成價值100美元的Dai,即100個;之後你就可以用Dai換成美元或者做多其他資產;當你想要取回抵押的ETH時,需要將持有或從市場上購回的100個Dai支付給CDP,同時支付極低的利息(或費用,只能以MKR支付),這樣就能拿回抵押的ETH並保留因ETH價格上漲或Dai投資帶來的收益。
這與傳統金融市場上的抵押貸款類似。你向某金融機構申請抵押貸款時,首先需要你向銀行提供你擁有的並且銀行接受的有價資產,之後銀行會根據你抵押資產的價值評估給你發放貸款。如果你使用完貸款準備贖回抵押資產,你就需要償還本金並支付利息。類比到Maker系統種,某金融機構就類似於CDP,貸款就是Dai,所選抵押物就是ETH。
2
Maker如何設計來維持Dai的穩定?
足額質押就是第一層的基礎保障。按照目前的質押率,生成100個Dai你需要質押價值150美元的ETH。這種足額質押說明Dai始終有足額的資產支撐,能夠維持投資者的信心和價值穩定。
若ETH價格上漲,則意味著Dai有更加充足的抵押,價格穩定不會受到影響;
若是ETH價格下跌,跌至系統設定的清算值以下時,所質押的ETH則會被自動以3%的折扣出售,並從市場上回購Dai,來維持Dai的償付能力。
若ETH價格瞬間暴跌,系統來不及清算,這時就需要MKR持有者充當最後買家發揮作用。系統此時會增發稀釋平臺的MKR,並以公開競賣的方式出售MKR來籌集足額抵押物,來維持Dai的價值穩定。這一措施有點類似央行的法定準備金機制。
這也是Maker設計的一個巧妙之處,MKR持有者在享受收益的同時,也承擔一定的風險。而這風險是可以依靠MKR持有者在社群日常管理和中規避的。所以,MKR持有者“最後買家”的角色設定會激勵他們更加負責和盡力地參與系統引數設定投票等工作中,以規避因為系統設定失敗而導致他們自己遭受的損失。
另外,現階段為了維持與美元的1:1價值錨定,Maker還設計了一套目標利率反饋機制。這套機制設計的比較複雜,但其關鍵點在於通過設定目標利率來調節市場上關於Dai的供需情況。這一過程類似於央行通過利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
一個體系無論如何設計都不可能實現絕對安全,為了預防可能發生的不可挽回情況,Maker建立了最後一道保護屏障——全球清算。一旦全球清算啟動,整個系統將被逐漸凍結,Dai和CDP的持有者將會收到應得的可兌換資產淨值。也就是說,全球清算觸發之後,無論你是否願意,系統都會將你的抵押物返還並清算Dai。
通過這一系列的設計,Dai在2017年之後的幾次市場波動中都沒有受到波及,基本實現了價值穩定。
3
Maker的參與者一般是怎樣的人群?簡單來說,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人群,看重的是Dai的穩定幣屬性,將其作為進出數字貨幣市場的媒介。這類人可能會在交易所等購買Dai,然後入場投資其他數字資產;或者是在熊市時將其他數字資產抵押置換成Dai用於規避風險,作為一種出場但不離場的方式。
第二類使用者則是更加看重Dai的槓桿投資屬性,通過鎖定抵押資產獲取Dai並在市場上進行槓桿交易。舉例說明,假設你現在看多ETH,但你只持有價值150美元的ETH。於是你可以將這些ETH在CDP中抵押鎖定建立100個Dai,然後使用這100個ETH再次在市場上購進價值100美元的ETH,這時你就獲得了一個接近1.6倍的槓桿。如果繼續用ETH質押Dai,再用Dai購買ETH,如此迴圈,按照目前的抵押比率,大約能獲得接近於4倍的槓桿(根據等比數列計算)。
第三類則是看好Maker系統選擇持有MKR管理權益性貨幣的使用者。這類使用者深度參與整個系統的管理並獲利,同時也需承擔“最後買家”角色所帶來的風險。
4
Maker自誕生之後,表現一直不溫不火,這與其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
首先,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穩定幣大部分都是選擇直接與強勢法幣(以美元為主)錨定,從而實現價值穩定。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只需有足額法幣在背後支撐,法幣的信用就能傳導到穩定幣上,從而被投資者所信任。這種穩定幣機制追根到底還是依賴於強勢法幣的信用。而Maker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用足額數字資產抵押,這種方式更加去中心化,依賴的也不是法幣的信用,更加貼近於數字貨幣市場,但問題在於這種模式一般比較複雜,價值的穩定更加依賴於經濟模型的設計,投資者的理解和信任程度現階段遠不及直接錨定法幣。可以說,Maker在教育和培養使用者的困難程度遠遠高於錨定法幣的穩定幣系統。
其次,ETH單一資產抵押的模式是使得系統中的很多設計無法奏效,易受到黑客等外部惡意攻擊,對於黑天鵝事件的承受能力不足,而且使得Maker系統只適用於ETH持有者,其他數字資產的投資人無法參與。所幸的是,以ETH作為單一資產抵押只是Maker的前期過渡階段,9月份Maker已宣稱完成“多抵押擔保Dai的程式碼並開源”,這也就意味著Dai將會真正實現多資產抵押,Dai背後的資產組合將會更加多元,分散了風險的同時將會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體系。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資產研究所所長姚前提及的超額抵押帶來的信任問題也十分關鍵。超額抵押制度有利於維持投資者的信心,這點前文已經提及。但Dai的價格下跌時,Dai持有者期望價格回漲,但對於CDP持有者來說,則希望Dai的價格進一步下跌,從而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入Dai,然後通過平倉抵押訂單獲利。所以,Dai價格下跌時,以CDP為代表的做空方將會有動力打壓價格,使市場出現悲觀情緒,迫使Dai持有者被迫止損,從而導致整個系統設定的價格反饋機制失效。這點也是Dai這類依靠系統設計的穩定幣體系的共病:去中心化的系統設計往往會被人的貪婪和逐利心所破壞。
5
9月份開始,穩定幣突然火了,然後一個接一個的穩定幣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9月10日,美國紐約金融服務局批准美國交易所Gemini和區塊鏈創業公司Paxos發行GUSD和PAX穩定幣;
18日,香港中信國際[香港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實是兩家公司,後者才是中信集團真正的子公司]與銀河數字簽署協議,藉助其發行的資產通證WIT進入數字資管領域,其中WIT與離岸人民幣1:1兌付;
同日,雄岸科技宣佈推出一個由日元背書的穩定幣;
19日,澳大利亞數字貨幣交易所BitTrade宣佈將與區塊鏈就業平臺Emparta合作,於2019年推出基於澳元的穩定幣;
27日,火星人的科銀資本CollinStarCapital攜手BlockchainGlobal宣佈,將於10月在澳洲推出與澳元掛鉤的穩定幣AUDF;
29日,LondonBlock交易所計劃推出一種新的與英鎊掛鉤的穩定幣LBXPeg;
10月8日,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宣佈將和和加密貨幣借貸平臺Cred合作,幫助其推出一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
9日,日本GMO網路公司10月9日釋出公告表示,將於2019年在亞洲地區發行與日元掛鉤的穩定幣“GMOJapaneseYEN”(GJY);
同日,OKCoin創始人徐明星今日在微博上表示OKCoinUSA會參與推出合規穩定幣。
……
市場雖然開始變得熱鬧,但這個市場卻真的不需要如此多的穩定幣,所以接下來就看時間和市場究竟會選擇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