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key張曉航:區塊鏈賦能零售,核心在於打破中心化平臺數據壟斷
10月16日,五六財經微信社群直播欄目——《五六有約·大咖訪談》第15期正式上線:“區塊鏈落地的N種路徑:賦能實體零售”。針對這個話題,Bizkey聯合創始人&COO張曉航女士做客五六財經,為大家帶來她的視角、思考和判斷。

Bizkey聯合創始人&COO張曉航女士
五六財經趁熱打鐵,整理排版社群直播精華內容,第15期大咖訪談文章正式上線,話不多說,直接看精彩Q&A!

張之浩:從去年94到今年的監管加碼,官方傳遞的訊號非常明確,監管的物件主要聚焦在愛西歐,而非整個區塊鏈行業。作為從業者,您怎麼看待監管政策的?
張曉航:其實關於監管政策,確實我每次接受到訪談,都會被問到相關的問題。我首先認為說監管政策,它是一個新興行業去走向成熟化的一個必經之路吧。所以如果用比較理智和長線的目光來看,這對於行業(健康發展)來說絕對是比較大的利好。
那我們創業者在大膽嘗試去利用這些技術進行應用創新的同時,也要注重好規範各個市場的合規性。這對於一個專業的創業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必要的素質。
張之浩:寒冬還沒有結束,有人悲觀地認為哀嚎遍野就在眼前,有人樂觀地認為優勝劣汰馬上出現,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危機”?對於真正的區塊鏈落地專案來說,春天還遠不遠?
張曉航:第一個我想說,其實區塊鏈專案還是得迴歸到商業的本質。如果沒有盈利模式的話,基本上可以判定為是騙人的。因為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是一切專案的根基。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在三月份的時候進入行業,也就是在九四之後寒冬到來之後,才真正投身到這個行業當中去的。根據我的觀察,之前空氣幣的一波專案,現在這個泡沫也在逐漸消除了。
就拿我們做支付領域的專案來說,大部分專案還是把支付費率作為首要的盈利模式。除非每天能夠達到一萬筆以上的數字貨幣結算,那一個專案才可以把數字貨幣支付當成比較重要的盈利模式。如果以這個為判斷標準的話,可以說同賽道上面的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玩家,在這塊都是無法盈利的。
我們專案精妙之處在於現階段,每天商戶頻使用法幣支付。會成為我們去不斷教育相互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向商戶去提供一些基於比特幣挖礦理財的產品或者其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那由於法幣的支付頻率高,而且又有將近百分之一的轉化率,也形成了我們現階段比較切實可行的一個盈利模式。
第二點,我認為說但凡這個團隊,你看它幣權分配比例裡面,如果把基金會的這個版塊把持在團隊手裡面的話。基本上我覺得這個專案就是有問題的。
因為我認為基金透明化,應該是區塊鏈專案評級的重要標準,所以我也非常呼籲專案方基金會能夠透明化,而不是中心化的把持,我們也希望說以身作則將這個基金會的份額逐步的交還給生態貢獻者。
總而言之,我認為判斷一個區塊鏈專案是否能真正落地有兩個關鍵點:第一一個看有沒有確實可行的明確的盈利模式,第二個看它的基金會的份額是否是被團隊把持。
張之浩:幣圈熊市和亂象肯定是不夠健康、不夠成熟的表現,在你的視角里,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路在何方?
張曉航:話題較大。我泛泛談一下:第一個是行業監管成熟化;第二個是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市場教育;第三個是投資者專案鑑別能力的培養;第四個行業從而人員自律;最關鍵的是區塊鏈大規模地與實體經濟掛鉤,才能讓人看到區塊鏈的真正價值。
張之浩:關於區塊鏈行業的未來,多數的目光聚焦在落地和應用上,即如何用區塊鏈技術改變世界、改變行業、改善生活。業內普遍看好的落地應用包括金融、遊戲、娛樂、溯源、物聯網、大資料等領域,從您個人經驗看,哪個領域可能拔得頭籌?
張曉航:我不一定對某每一個領域都瞭解,但是從我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上來說,我認為根本在於記賬方式的進化,因此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是天然的,尤其是支付領域,我認為支付領域的應用,應該是區塊鏈技術最先走向大規模使用者群體的場景。
而相比之下呢,例如網際網路領域需求去做一些大規模人工解決不確定因素的行業,例如說保險啊;或者就是高頻響應的這種需求比較高的,例如打車等等這種行業的話可能會受到當下區塊鏈技術瓶頸的限制。
張之浩:目前零售業中傳統的pos機和刷卡支付已經非常成熟,商戶是存在路徑依賴的,Bizkey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張曉航:確實,pos機和刷卡支付本就是非常成熟的產業了。並且在這個賽道已經有非常資深的企業。但需要澄清一點的是,我們和對方並不是競爭關係。Bizkey的pos機不僅可以完全支援法幣支付的結算業務,而且各種費率都會和當地水平保持一致,不會給商戶帶來任何經濟負擔。
不同在於,其一,Bizkey提供了一攬子的交易資料資產化上鍊的解決方案,形態上面不僅僅是pos機,而且支付還是原來的那個支付。不會去改變任何商戶和使用者已經養成的使用習慣,只不過是資料資產的歸屬權變了,歸還給商戶了,並且為此獎勵了token給到商戶和顧客。
有幾類產品形態,第一類是區塊鏈智慧pos機,可以為那些沒有智慧pos機的,或者是說移動支付並不是非常發達的地區,提供可選擇的可替代的一個選擇方案。除此之外呢,這個pos機可以實現交易資料脫敏上鍊,也就是所謂交易挖礦的邏輯,可以將顧客確權後的最珍貴的交易資料儲存在區塊鏈上,並且獲得Bizkey發放的資料資產證明。
我們的pos機還支援除了收銀以外的更多應用,比如說一些,客戶關係管理啊,點餐啊,然後會員卡核銷,優惠券派發等等這樣一些功能,讓商戶去迅速升級為智慧型商鋪。POS機可以接受BZKY、TIME等數字貨幣活動積分,以及已經實現了包括像BTC、ETH、XRP等數字貨幣的支付。
第二種產品形態是DAPP和SDK,目前Bizkey解決方案已經可以對接現有的點餐、B2B,努力去達到說在不用改造原有系統的情況下就,快速實現交易即挖礦,還有數字貨幣支付的功能介入。
第三種就是API,我們現在也為眾多掃碼支付的商戶提供了API的解決方案,方便更快速和便捷的對接。
第四種是一些為商戶提供的定製化服務,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關於商戶拓展的問題,因為我們專案的前身是考拉先生,在支付領域有四年經驗,然後我們也是充分的去利用現有一些資源,然後採取這種生態共建的方式,跟更多pos機廠商、第三方支付地推公司等等展開合作。
通過通證激勵的方式,還有合作伙伴形成生態共建的方式,讓合作伙伴在獲得推廣這個token私有化的過程當中也獲得獎勵。最終去快速實現零售行業的拓展,所以這種方式起量就會非常快,也比較符合區塊鏈精神。就像剛才提到的,我們也是少有的,真正把基金會的份額毫無保留完全開放給生態貢獻者的專案。
張之浩:使用數字貨幣來支付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難度並不小,很多數字貨幣錢包專案要解決普通使用者一鍵投資投資數字貨幣的問題,就能發現這其中的需求和痛點,而Bizkey如何降低教育使用者的成本?
張曉航:在數字貨幣支付領域,今年湧現出很多玩家。在我看來,看似同一賽道的同行,都沒有說服商戶的理由和辦法。原因在於,持幣使用者有限以及線下額度不大,加上願意接受數字貨幣支付的商戶數量不多,教育市場需要漫長時間。
Bizkey藉由法幣支付和結算的渠道去對接商戶,然後通過在日常的服務當中不斷的去反覆教育,而且能夠有清晰的、比較高轉化率的盈利模式。就算在日常法幣交易的過程當中,賺取BZKY,把BZKY看成補貼的話也有辦法賺回來。
除此之外,我們也聯合算力寶發出數字貨幣的理財產品。讓商戶獲得更好的收益。那就能夠讓更好的讓商戶在日常的生意當中,去高頻地進行數字貨幣價值的普及還有教育。
說通俗一點,只要商戶用我們的pos機,每天法幣交易的同時,他挖礦產生收益去教育他說你獲得這筆收益相當於多少法幣。他接收到的數字貨幣,我們也會不斷的給他各種各樣的理財方案,然後去說服他進行一些數字貨幣的一些投資,其實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讓商戶成為數字貨幣價值的一個接受者。
張之浩:據五六財經瞭解,目前Bizkey已經與餐館等許多商戶達成合作,哪些城市,哪些實體商戶可以讓使用者體驗區塊鏈支付?
張曉航:我們是一個雙通證模型專案,一個是商家交易資料脫敏上鍊獲得的BZKY,一個是消費者獲得的TIME。目前,TIME板塊已經和很多餐飲品牌達成合作,包括海底撈、南京大排檔等知名品牌。現在已經在我們的小程式上體驗了,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由於國內政策限制原因,數字貨幣支付實在東南亞市場推進,比如新加坡、印尼、泰國。
10月31日,我們會在新加坡熱門商圈進行一個數字貨幣生態節活動,屆時會實現token線下支付的場景。
張之浩:既然是區塊鏈專案,記賬技術問題是繞不過去的,面對龐大的零售交易資料,Bizkey是如何實現資料上鍊的?
張曉航:關於資料上鍊,兩個目標,一個是精準,一個是脫敏。精準是資料是否夠全面,是否是真實可信的,真實可信能夠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甄別,這一點無需特別擔憂。
脫敏問題,首先,有平臺的合作方商戶直接進入生態,我們是通過加密演算法對他的資料進行儲存,那必須具備商戶的ID授權才能夠查詢非常詳細的資料,其他人看不到。其次,商戶之間是看不到詳細資料的,只能看到一個經營模型,是人、貨、場三者的概覽。
其實,中小型實體零售最關心的也是脫敏問題。當我們對接的中小型平臺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分散式資料庫。這個時候,我們植入一個SDK,SDK是本地執行的,然後把這個資料給其他節點去進行資料驗證,真實性驗證出來後給到商戶工作量證明獎勵。那麼,這個過程就結束了。
但,兩個商戶不在同一個節點內,只有他自己授權的情況下才能看到,我給這種對接平臺另外一個API,如果商戶之間想合作的話,那只有雙方授權才能進行。
簡單總結一下,單獨商戶介入生態,他的資料是加密儲存的,具備非常複雜的反破解方式。那對於中小型的平臺,不會要求那麼詳細的經營資料上傳到區塊鏈上,而是把經營模式上傳到對應節點即可,兩個節點互相訪問只需要相互API授權即可。
張之浩: “區塊鏈+”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共識,那作為身體力行的從業者,你認為Bizkey解決了傳統零售業的哪些痛點,是否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效果?
張曉航:這裡有必要聊聊零售行業存在的問題,首先,資料單方面掌控造成巨大的資訊差,例如以新美大(美團&大眾點評)中心化平臺為例,商戶和使用者資訊不對稱,平臺向商戶售賣流量的盈利模式,必然導致供求無法公開透明匹配。競爭機制掌握在平臺手中,大量導流給利益相關商戶的情況比比皆是。
其次,中心化平臺記賬真實性無法監控,並且機制驅動商戶資料造假,這些問題我們屢見不鮮,這不僅會影響使用者購買決策,還有害公平競爭。
第三,作為資料貢獻者,無論是個人,還是商戶,都無法享有資料資產的價值。中心化平臺獲得的資料和流量得到很高的資本溢價,而個人和誠信商戶並沒有得到絲毫資本價值,反而成為平臺壓榨利潤的物件。
我們的解決方案,相對於中心化平臺,用區塊鏈賦能實體零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也更符合人性;根據LBS交叉引流和使用者生活軌跡的關聯性做交叉引流,去更大範圍內建立點對點的相互合作。這是我們雙通證模型的底層邏輯。
(效果是)做到一加一大於二去共享客戶,然後我們算過能夠給零售商增加大概3%的回頭客,並且資料共享是點對點完成的,而不是中心化去制定規則完成,相對而言營銷成本更低。
張之浩:最後一個問題,是五六有約·大咖訪談常規專案,那就是對於全球區塊連行業觀察,很多人好奇,就區塊鏈這個新興產業而言,中國與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
張曉航:舉個例子,我們的數字貨幣支付市場主要在東亞、南亞,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等,這些地區的商戶或者渠道對於數字貨幣價值的認同和支付的接受度比較高。其背後是各個國家對於數字貨幣的監管態度不同導致的,但是有缺的是,全球區塊鏈從業者中,中國人佔比很高。
也許,我們在區塊鏈人才儲備這塊不是很佔優勢,但是中國人腦子靈活,對於新的生產關係變革,敏銳度比較高,這種通證經濟模型設計上中國人會有更靈活的解決方案。這也證明中國創業者對於新技術和模式的理解、應用的能力和素質是一流的。
就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例,中國對於網際網路應用的開發足夠淋漓盡致,比歐美髮達國家更先進、完善。所以,我也希望在我們中國的土壤上能夠誕生出有代表性的區塊鏈D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