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檢驗唯品會網際網路金融效果
唯品會作為一家以"特賣"起家的電商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強網際網路金融的投入,2013年成立金融事業部,以供應鏈金融為主要切入點,2015年,唯品金融正式佈局消費金融領域,針對C端使用者的消費金融產品"唯品花"正式對外上線,2017年初,唯品會宣佈完成對浙江貝付的全資收購和更名,如願摘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同期,唯品金融首期ABS產品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統計下來,唯品會的金融化運營也經歷了5年時間,在今天也已經到了檢驗效果的時候,並且我們也希望以唯品會為案例,來探討電商企業金融化運營的風險和機會。
唯品會金融化運營背景:庫存加大,直營銷售增速變緩
唯品會是以自營為主的"特賣"網站,為確保銷售和滿足使用者需求,需要進行有效的倉儲管理,且其平臺之上產品大多以"時尚美妝"品類為主,庫存對於運營效率的意義十分之大。
2011-2018年,唯品會自營產品銷售資料如下圖
以上資料整理自唯品會財報(單位為"億元")
可以看出,2013年是唯品會發展的分水嶺,增速開始下降,且到了2015年後進一步加劇,到2018年增速僅有14.5%。
此外,2018年唯品會全年GMV較上年增長了21%,自營增長跑輸大盤,GMV增長引擎開始由開放平臺承擔。
在庫存管理上,唯品會這些年也是頗下一番功夫,用"存貨週轉天數=360/存貨週轉次數=360/(銷售成本/存貨平均金額)"公式,計算2011-2016年唯品會庫存週轉週期分別為:77天,70天,57天,54天,48.6天,40天。
2016年之後,唯品會不再單列產品成本,其後難以準確測算庫存週轉週期。
上市之初,唯品會面臨極大的庫存壓力,但在上圖所示的快速的銷售增速中,庫存管理還是可圈可點,尤其在閃購,低價運營策略下,對去庫存幫助甚大。
但與此同時,唯品會庫存在行業中尚稱不得優秀,同為自營的京東,在2013-2015年之間,庫存週轉週期分別為34.2、34.8和36.9天。
居高不下的庫存佔比,一方面擠壓資金,降低資金可利用率,而另一方面,庫存摺價計提也會影響企業損益表,這十分考驗唯品會的運營能力。
在2015年,庫存減值損失就高達3億人民幣,在直營銷售增速減緩之時,如何快速進行去庫存,提高資金週轉,這是唯品會必須面臨的現實。
在2017和2018年大舉進行消費金融投入,進行消費貸等刺激消費措施,也收穫了一定效果。
在財報中,消費金融主要在"應收款"會計科目中,整理2015-2018年該目錄數字,為0.35億,23.3億,48億,56億元。
可以看出,自2015年大舉進軍消費金融之後,確實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使用者消費,由於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數字為年終結餘,這意味著,若以期間拉動消費計算,消費金融對唯品會銷售刺激應該是百億元人民幣量級,換句話說,消費金融刺激的購買力是當今銷售增長重要引擎。
從去庫存和拉動消費角度看,消費金融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尤其在2018年庫存由上年的69.6億,降為53.6億,這麼多年,庫存首次呈下降態勢,這對唯品是一個極大的鬆綁。
從風險和現金流角度看消費金融
雖然唯品會在運營商對消費金融態度較為激進,但在運營中,對其又採取了較為審慎的態度,在2017年對消費金融的壞賬計提達到1.2億人民幣,這曾經被部分輿論認為是巨大的風險。
事實上,計提風險只是對風險的預判,並不代表發生,此外,前期採取較高的壞賬計提,可以降低市場的預期,且若運營良好,可以提高下個季度的盈利能力。
對消費金融的正確看法,我們建議從現金流角度入手。
2018年唯品會運營淨現金流達到58.6億人民幣,而來自網際網路金融為10.7億,這說明網際網路金融對現金流的正向意義。
作為一家自營式電商平臺,近年唯品會一直在加大對物流和倉儲的投入,耗費大量資金,截至2018年末,以土地產權和裝置為代表的固定資產總計124.1億元,較上年的97.3億增加26.8億。
若單一用零售利潤,很難支撐這一龐大開支,而在消費金融之前,此部分現金主要由:1.銷售現金;2.融資所得;3.供應商賬期。
其中,對供應商賬期是行業最為以來做法,無論京東還是唯品會,應付賬款都是重要的現金源,在2018年末唯品會該類目尚有116.3億人民幣。
但此方面最大風險在於會挫敗供應商的積極性,因此,賬期在一定程度之後難以增加,在銷售增長瓶頸前提下,賬期拉動現金的邊際效應在減少。
因此,消費金融對現金的價值就得以體現。
從結果看,消費金融對現金流的幫助主要在:將營收賬款通過ABS(資產證券化),換回現金流,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2017年末,唯品會資產證券化的餘額為7.6億人民幣,在2018年該數字為9.6億,資產證券化以較低的利息成本,提高資金週轉率。
如前文所言,唯品會應收款項在2018年尚有56億之多,這意味著,從資產證券化的角度,唯品會釋放現金流的潛力仍在。
但與此同時,唯品會也不得不面臨消費金融的一大障礙:成本控制。
2017年,唯品會披露了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收入和虧損情況,見下圖
摘自唯品會2017年度財報
2017年,網際網路金融部分收入2.5億元,但虧損達到3.6億,唯品會消費金融"唯品花"的利率為1.1-1.3%,而與此同時京東白條賬單的分期服務費率為0.5%-1.2%,低於唯品花。
根據公開資訊,唯品會公開發行ABS賬面利率為優先順序收益率約4.6%,而京東白條最新數字為3.8%。
ABS的發行價主要基於盤子大小和風控標準,基於此兩大因素,唯品會現今ABS成本要高於京東,尚不論總盤子和風控都要有優勢的螞蟻金服,從此方面來看,唯品會仍然需要平衡金融服務的成本和風控。
風控問題對唯品會最大影響不在於損益表,而在於其業務的未來發展勢頭。
隨著電商格局競爭的激烈,唯品會在商品方面競爭逐漸式微,消費金融的成本若一直高於同行,其想象空間便要大打折扣,唯品會的金融道路真正困難時候還在後面。
在現階段,唯品會的金融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展,但金融要與電商放在一起看待,兩者要協同並進發展,這對於唯品會,對於同樣要進行零售金融化發展的企業都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