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起源丨華為Mate 20 RS保時捷誕生背後
文/壹觀察 宿藝
10月16日晚,華為在英國倫敦釋出了全新Mate20系列手機,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其基於保時捷“四眼車燈”設計的新四攝影像系統,華為與保時捷合作的第四代產品Mate 20 RS也同時釋出。
可以說,華為兩大旗艦系列之一的Mate系列,在影像外觀設計方面迎來了最大膽的一次的全新進化。
釋出會後,華為與保時捷設計的負責人接受了《壹觀察》專訪,詳細解讀了Mate 20 RS保時捷版誕生背後的祕密。
保時捷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Roland Heiler與華為消費者業務消費者體驗設計中心手機設計總監Joon Suhkim
華為Mate 20系列四攝起源
2018年是保時捷品牌誕生70週年,華為與保時捷品牌合作也進入三年成熟期。如果說3月釋出的Mate RS是保時捷深度定製的產品,那麼Mate 20系列則是保時捷設計對華為手機旗艦產品影響最深的一款旗艦新品。
最明顯的就是基於保時捷“四眼車燈”設計的新四攝影像系統。“四眼車燈”是保時捷賽車的標誌性設計,在保時捷的高階車型中已經使用,如Porsche的LMP1賽車——919混合動力賽車就採用了”四眼外觀”。四眼車燈對於賽車很重要,照明距離要達到800米,是保時捷重返國際頂級賽事——FIA 世界汽車耐力賽和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重要技術創新和設計保障,已成為保時捷高階車型標誌性的ID設計。
在頂級跑車行業,保時捷與法拉利是兩個不同的標誌性品牌:法拉利是傳統跑車流派,其特點是設計上具有誇張的外形和濃郁的拉丁風情,創意奔放而不拘小節,但技術選擇相對保守,自動化程度較低,安全和舒適性也較差,駕駛這類跑車往往需要高超的駕駛技術。保時捷則代表了德國人的嚴謹務實和追求完美,聚焦汽車發展的潮流,追求效能優越突出的同時,舒適性和實用性各方面也非常優異。
保時捷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Roland Heiler對《壹觀察》表示,保時捷在70年的產品進化之路上,是不斷創新與設計基因的延續的不斷結合,創新的是追求速度、效能、工藝和技術,不變的對卓越美學和經典設計的堅持。Roland Heiler強調:“保時捷設計與華為的合作讓雙方非常滿意,並且合作力度不斷加強”。
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對《壹觀察》透露稱,與其他手機企業6-9個月的產品設計週期不同,華為Mate旗艦產品系列的設計週期長達15個月,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華為自主麒麟處理器,讓華為可以根據高階使用者的需求和洞察,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處理器和產品的長期規劃與結合。甚至在關鍵迭代的旗艦產品上,晶片立項規劃要更多聽取來自產品線的建議,從這個角度而言產品規劃週期可以長達30個月。其他Android手機企業必須根據第三方晶片企業(如高通)的產品規劃節奏,而後者更需要考慮儘可能多的手機企業需求,進行通用性的設計,這就給華為旗艦手機產品規劃和設計上帶來了明顯優勢。
第二個就是超長週期的產品規劃,可以給保時捷設計提供了更大的參與度和設計自由度。李小龍對《壹觀察》透露,以Mate 20RS保時捷版為例,在15個月前的立項之初,保時捷設計就深度參與進來,“四眼車燈”方案是華為與保時捷設計共同的決定,並且獲得了雙方高層的肯定。
從華為保時捷手機的整體產品進化中,也可以明顯看到這一趨勢:華為正式釋出的首個保時捷手機Mate 9保時捷版,在外觀設計上與Mate 9 Pro區別並不大,很明顯是華為主導設計的一款產品;在Mate 10保時捷版上,保時捷的設計元素不斷增加,並且出現了標準性的“速度帶”設計;Mate RS是保時捷首款深度定製的產品,與P20版本從外觀、內部結構件設計、新技術應用上都明顯不同,保時捷設計味道濃厚;而從Mate 20 RS開始,開始融入了保時捷跑車的皮質設計和質感,並且從專有保時捷版擴充套件到華為Mate 20全系新品中。
所以說,基於保時捷“四眼車燈”設計的新四攝影像系統,實際上是華為與保時捷設計深入合作的一個鮮明的“進化”標誌。國人常說“三代出貴族”,實際上並不僅是財富的積累,更多是關於意識、學識的傳承。設計學同樣不是一個重金投入可以快速“拔生”的學科,華為與全球最頂級的設計機構合作,讓自己在旗艦成長過程找到了最好的藝術老師與合作伙伴,這也是華為保時捷手機可以得到保時捷高層、SCC超跑俱樂部成員,以及中國頂端手機使用者認同的真正原因。
華為消費者業務消費者體驗設計中心手機設計總監Joon Suhkim對《壹觀察》表示,目前智慧手機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四眼車燈”的設計既基於保時捷跑車基因,也是華為Mate 20系列區別與其他手機旗艦產品的鮮明ID,是華為與保時捷設計語言的完美融合。
“四眼車燈”更重要的是效能進化
據《壹觀察》瞭解,Mate 20系列在立項之初有多個版本,之前在網際網路曝光中曾經也有過其他版本的資訊流露。
對於華為而言,在Mate 20 RS保時捷版選擇“四眼車燈”設計,而在普通版本上選擇P20系列的豎版3攝+閃光燈的設計,也更加符合產品區隔的習慣。但華為最終決定還是全系使用“四眼車燈”設計,除了對保時捷設計的認同,更重要的是經過內部對比評測,“四眼車燈”設計可以對手機攝影效能帶來不小的提升。
攝影,本質上就是用器物,模擬人的眼光看世界,並留下色彩與時光的影子。相對鳥類、魚類,甚至大多數動物的眼睛位置不同,人眼雖然是也是雙眼成像,但兩眼集中在人面部中央,呈同一平面的水平排列,並且距離間隔較短(約一隻眼睛的距離)。意味著手機拍照模組設計中,也必須考慮到這一因素,多個攝像頭設計,互相之間距離不宜過遠,才能讓成像結果更加自然、效率更高。
Mate 20系列採用的“四眼車燈”設計,實際上包含了三個攝像頭+一個LED補光燈,形成的正方形佈局,彼此間的距離都為最短。
其中,Mate 20 Pro搭載了一顆4000萬畫素主攝、一顆是支援5倍光學變焦的2000萬畫素長焦相機,以及一顆800萬畫素的廣角相機;Mate 20則搭載一顆1600萬畫素主攝、一顆1200萬畫素長焦相機,一顆800像萬素的廣角相機。廣角相機的加入,讓Mate 20 Pro可以獲得最高達136度的廣角(人視野廣角為120度)——等效於傳統光學相機16毫米焦距的廣角範圍,讓縮短手機攝像頭彼此間距更為必要,可以減少多攝像頭產生的光線畸變問題,減少對演算法的依賴性,提升成像效率與拍照體驗。
李小龍在專訪過程中也印證了《壹觀察》的這一判斷:“四眼車燈”設計是多攝像頭模組配合最好的設計方式,再加上麒麟980處理器的強大AI端側能力、演算法的提升,Mate 20 Pro的拍照能力,已經超過了今年3月釋出的華為P20系列,而後者在國際權威影象質量評測機構DXOMARK MOBILE的“霸榜”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即使蘋果iPhone XS Max與三星Galaxy Note 9釋出也沒有絲毫改變這一狀況。
華為保時捷誕生背後
華為保時捷系列已成為中國頂級旗艦的典範,但其誕生並非一帆風順。
早在2015年的秋天,華為手機就開始以德國為中心調研國際品牌合作的可能性,用華為手機內部的一句話叫做“洗洗鹽鹼地”,很多人對自身品牌勢能還不滿意。Mate 7系列的強勢爆發,讓華為在高階旗艦繼續突破上有了更強的信心和意願,同時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頂級品牌的認可。
但保時捷作為頂級國際品牌,對跨界合作合作一直強調是“對等”,否則就是對品牌的傷害,同時保時捷高層對與手機企業的合作心存疑慮。最早和保時捷設計合作的手機品牌並不是華為,而是摩托羅拉,之後是三星。2008年-2011年之間,三星也出了保時捷設計,但同樣銷量平平。
最終的“拐點”來自Mate 7、Mate8、P9系列的連續成功,給華為在全球市場帶來了強勁上升的品牌勢能,同時華為當時推出的Mate S,特別是Mate 9 Pro足夠驚豔,最終用優秀的產品和品牌勢能再次打通了保時捷高層。2016年末釋出的Mate 9保時捷版,據說首批只生產了2萬臺、目標1-2個星期售罄,但結果是“秒光”,後來即使不斷追加產能仍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甚至線下被炒至超過3萬元,成為手機行業的“硬通貨”,這讓華為和保時捷看到了雙方合作產生的巨大使用者價值。
2018年3月的Mate RS保時捷版國內釋出會上,身為保時捷車主的“國民老公”王思聰突然現身,並現場預定了50臺手機。在阿拉善SEE四川專案中心正式成立大會上的慈善拍賣環節中,3臺由任志強、中歐商學院許小年教授簽名的華為MateRS保時捷設計拍出了150萬元高價,其中最高的一臺拍出80萬元。在2018年保時捷年會上,用於抽獎的是5臺iPhoneX和3臺華為Mate 10保時捷版,當抽iPhoneX之時現場反應平平,而主持人說開抽3臺華為Mate 10保時捷版時,現場歡呼聲一片。
可以說,從來沒有一部國產手機,凝聚了奢侈品牌的調性與設計、當時最新的手機技術,以及來自使用者的普遍認同。甚至在華為內部,在專案之初也不乏疑問和爭論。但Mate 20 RS保時捷版釋出之後,沒有人再懷疑這次品牌跨界的典範。成功背後,有華為手機的堅持和信念,也充滿了理想主義和挑戰精神。“變不可能為可能”並非只在華為保時捷版發生,更重要的是,華為在這個過程中,快速積累起來的品牌勢能、設計經驗和高階人群的認同。
在今年二季度華為手機市場份額超越蘋果之後,餘承東並不滿意,他更希望華為手機在使用者體驗、口碑和品牌能力上超越蘋果。從這個意義而言,Mate 20是一個繼承者,也是一個更強的挑戰者。
【壹觀察】—————————————
☞本文來自知名科技自媒體《壹觀察》,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
☞歡迎關注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已入駐媒體平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