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科技 | 國外航天一週要聞(2018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4日)
編者按:本文來自“星際智匯”公眾號(ID:space_707),作者:星際智匯,36氪經授權轉載。
目錄
1.俄“聯盟”MS-10號載人飛船發射出現嚴重事故
2.獨聯體國家元首簽署和平研究和利用外空合作條約
3.美國發布《評估和強化製造與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彈性》報告
4.美國防部副部長提交航天發展局組建方案
5.美國務院擬放寬對衛星及其推進器的管制
6.藍源、諾格和ULA獲美空軍運載系統研製合同
7.國際宇航大會取得多項成果
8.臺灣地區開始下一代“雄風”導彈研發工作
9.日本內閣府釋出2019財年國家航天開發預算申請
10.俄羅斯開始研製超短程起降無人機
11.美國新一代“火神”火箭確定主發動機方案
一 俄“聯盟”MS-10號載人飛船發射出現嚴重事故
10月11日莫斯科時間11時40分,搭載俄美兩名航天員的“聯盟”MS-10號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時發生嚴重事故。“聯盟”-FG運載火箭墜毀,所幸飛船逃逸系統正常啟動,飛船逃逸艙與火箭分離,降落傘開啟,以彈道下降模式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熱茲卡茲幹市以東25千米處。兩名航天員與搜救人員取得聯絡,在事故發生約1小時後獲救,目前身體狀況尚可。俄至少派出4架“米”-8直升機參與搜救。俄已成立國家委員會開展事故調查,俄副總理鮑裡索夫稱,逃逸系統在第123秒開始工作,事故可能發生在火箭捆綁助推器與第一級分離階段。詳細事故正在調查中。目前俄媒對事故原因報道的主要說法是:火箭4枚捆綁助推器中的一枚未能按照預定時序分離,延遲分離後撞擊第一級,致使第一級發動機關機。
二 獨聯體國家元首簽署和平研究和利用外空合作條約
俄羅斯、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等國的國家元首9月28日在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會議上,簽署了《獨聯體國家和平研究和利用外空合作公約》。《公約》向獨聯體所有成員國開放,涉及的合作方向涵蓋航天基礎與應用研究、航天通訊和地球遙感系統的建設與應用、太空碎片清除、防止隕石威脅、載人航天以及航天人才培養等。《公約》的簽署旨在完善法律基礎,整合獨聯體國家在航天領域的人才、科技和生產資源,也是獨聯體國家2018年以來繼研究組建聯合空天防禦體系、武裝力量聯合通訊系統以加強軍事航天合作之後,推進民用航天合作發展的重要舉措。
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會議現場
三 美國發布《評估和強化製造與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彈性》報告
美國防部10月5日釋出的非密版報告指出,目前美國工業基礎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製造業和國防工業供應鏈已受到嚴重削弱,而預算縮減和政府開支的不確定性,製造業能力和產能下降,政府的業務實踐、競爭對手的產業政策,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以及貿易人才減少等五大巨集觀因素是導致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報告認為:巨集觀因素主要影響國防供應鏈的二級及二級以下供應商;國防工業供應鏈當前嚴重依賴外國競爭對手;許多工業部門為提高競爭力並進入國外市場繼續將關鍵能力轉移到海外;國防工業所有部門都面臨勞動力問題的挑戰。報告提出應根據《國防戰略》制定滿足國家安全要求的新產業政策;加大對較低層級供應商的直接投資;實施製造業迴歸美國、擴大“國防儲備計劃”適用範圍和授予新供應商資質等策略;與盟國及夥伴開展合作,以應對工業基礎面臨的挑戰等對策建議。
報告封面
四 美國防部副部長提交航天發展局組建方案
航天新聞網10月7日報道,按照美國防部推進軍事航天組織管理機構改革的要求,國防部主管研究與工程的副部長格里芬9月20日提交了航天發展局組建方案。主要內容包括:①在哥倫比亞特區設立航天發展局,利用商業能力,以低成本、創新方式,加速航天裝備技術研發與部署;②接管重要的航天裝備採辦權,同時整合陸海空三軍研發機構相關資源;③內設作戰部隊委員會與執行委員會,以加強航天發展局與作戰部隊之間的聯絡;④由格里芬暫時監管該局,並行使重大里程碑決策權,直到國會批准設立專司的國防部長助理職位。美空軍部長威爾遜此前按照國防部要求,於9月14日提交了一份組建方案,建議基於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設立航天發展局,職能範圍更狹窄,兩套方案有區別較大。
國防部主管研究與工程的副部長格里芬
五 美國務院擬放寬對衛星及其推進器的管制
美國務院10月4日釋出對《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的修改規定,明確將衛星及其推進器不歸類為火箭發動機。美國務院表示,衛星及其推進器可能具有受ITAR管控的技術的部分特徵,但這種推進器本身不是火箭或導彈的動力裝置。推進器是否處於ITAR和《出口管理條例》的管制範疇取決於其推力大小和推進劑等具體情況。此前,ITAR將衛星及其推進器歸類為火箭發動機,嚴格控制對非美國客戶的出售,限制了美航天企業開展海外業務。美國務院將在11月19日前聽取各方就此次分類修定的意見。
波音公司製造的SES-9衛星
六 藍源、諾格和ULA獲美空軍運載系統研製合同
航天新聞網10月10日報道,美空軍當日宣佈與藍源公司、諾格創新系統公司和聯合發射聯盟(ULA)簽署約20億美元的發射服務協議,以支援藍源“新格倫”運載火箭、諾格“歐米伽”運載火箭和ULA“火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樣機開發。每家公司將獲得1.81億美元的初始經費,其中2018財年經費為1.09億美元。該協議是空軍正在與三家公司簽訂的成本分攤協議即“其他交易許可權”(OTA)的一部分。空軍承諾,藍源、諾格和ULA如果能在二期招標中中標,還可從空軍分別獲得5億、7.92億和9.67億美元的OTA經費,空軍計劃2019年釋出二期招標檔案,2020年確定兩家中標公司,落選公司將不能得到空軍提供的全額OTA經費。
藍源、諾格創新系統和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火箭
七 國際宇航大會取得多項成果
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於10月1~5日在德國不來梅舉行,期間取得多項成果:①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阿聯酋航天局簽署載人航天合作協議,並就為以色列SpaceIL組織於2019年發射的月球著陸器提供地面跟蹤和深空網支援、加強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在“X射線成像和光譜任務”的開發合作等問題與以色列和日本分別簽署協議。②加拿大航天局和美國月球快車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將使用該公司月球軌道器和著陸器運送其有效載荷到月球表面。③厄瓜多民用航天局和哥倫比亞航天局宣佈,打算藉助美國太空機器人公司的“遊隼”月球著陸器促進本國探月計劃。④洛馬公司公佈可重複使用載人級月球著陸器方案,該著陸器是一種單級運載工具,使用液氫液氧推進劑,可向月球表面運送4名宇航員和1噸貨物,並可在月面停留2周。⑤德國OHB集團與美國藍源公司簽署在未來月球表面任務中開展合作的意向書;OHB集團下屬OHB系統AG公司與歐洲航天局簽署價值3.31億美元的“柏拉圖”任務合同。
人群組成的國際宇航大會英文縮寫IAC
八 臺灣地區開始下一代“雄風”導彈研發工作
簡氏網站9月27日報道,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發言人在9月底“2018高雄國際海洋防務展”上表示,該機構正在開發下一代艦射型“雄風”-3反艦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雄風”系列導彈最早於20世紀70年代開發,“雄風”-3是該系列導彈的最新型號,採用慣導和主動雷達末制導,最大射程約200千米,可攜帶120千克高爆半穿甲式戰鬥部。此次改進將通過動力系統升級,使導彈射程超過200千米,可攜帶戰鬥部質量達200千克,並提升導彈生存能力。
九 日本內閣府釋出2019財年國家航天開發預算申請
根據日本內閣府宇宙政策委員會10月3日公佈的《2019財年航天相關預算申請(各省廳專案)》檔案,日本2019財年國家航天開發預算申請總額為3556億日元,較2018財年預算申請增加22.3%。其中,文部科學省申請額為1957億日元,與2018財年相比,新增了空間碎片移除驗證專案和“命運”(DESTINY+)深空探測技術驗證器研發專案的預算;防衛省申請額為345億日元,相比2018財年,新增了計劃安裝天基望遠鏡的相關調查經費;內閣官房情報收集衛星中心申請額為744億日元,用於研發情報收集衛星後續型號。根據日本《宇宙基本計劃》,首次空間碎片移除驗證將於2025年開展。
2019財年日本各省廳航天相關預算申請圖
十 俄羅斯開始研製超短程起降無人機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科技委10月8日批准了“混合超短程起降運輸機”研製專案。該型運輸機的起降過程既可由非職業飛行員的操作人員控制,也可全自動完成。樣機擬定於2022年試飛,預計可在50平方米的範圍內、周圍障礙物高度15米以下的環境中起降。其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15千米/小時,可以25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1000千米,有效載荷500千克。俄基金會稱,該機或將列裝俄國防部和緊急情況部。
混合超短程起降運輸機概念圖
十一 美國新一代“火神”火箭確定主發動機方案
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近日宣佈選擇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的BE-4液氧/甲烷發動機作為在研新型“火神”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動力系統。航空噴氣•洛克達因公司的AR-1液氧/煤油發動機此前也曾參與該動力系統的競標,但BE-4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進度更快,且自2017年10月進入地面試車階段以來表現良好。目前,ULA已確定“火神”系列運載火箭各關鍵元件的供應商方案:藍色起源公司提供第一級BE-4發動機;航空噴氣•洛克達因公司提供火箭上面級RL10發動機;諾格公司提供固體捆綁助推器;L-3航電系統公司提供火箭航電裝置;華格公司提供整流罩。
藍源公司2017年10月對BE-4進行了首次熱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