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遠,但很多企業熬不過冬天!
“從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看,春天的確不遠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熬過冬天。”
“從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看,春天的確不遠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熬過冬天。”10月17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在2018杭州灣論壇上表示,股市經過長時間調整,估值水平已大幅度下降,春天確實已不遠,但就怕很多企業熬不過這個冬天。目前大批股權質押問題比15年的場外配資更嚴重,去槓桿程序導致資產縮水,分子端沒變的情況下,分母變小,槓桿率不降反升。這個時候就需要深圳那樣採取舉措進行救助。其他地方政府也要考慮措施,我們要保護冬天,才能走到春天。
融資渠道收窄,企業融資成本節節飆升
在融資渠道條條收緊,嚴監管下資金面有限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接受融資的成本上限也在不斷攀升。
據介面新聞記者瞭解,以一年期為例,通過銀行融資成本最低,其次是發債。而通過監管不允許的第三方私下操作,如私募債、P2P平臺融資,融資成本就要翻倍。
-
據元大投資獲取到的多家企業融資資訊,上市公司各渠道資金平均成本如下:
-
上市公司通過銀行借款,一年期貸款利率在7.5%至8.5%之間;
-
上市公司通過券商做股票質押,利率一直飆升,從去年的5.5%左右上漲到目前的8%左右。且質押折扣從去年5至6折,下降到近期的3至4折;
-
上市公司通過信託主動管理的專案融資,利率已達12%以上;
-
民營企業發債資金綜合成本已達8%以上;且AA+以上評級才有資方認可;
-
私募基金利率一般在年化12%以上;
-
上市公司通過P2P平臺融資,一年期資金成本一般15%至18%。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6.43%。可見,企業融資成本遠高於實際利潤率,長期如此,難以為繼。
“除了人民幣貸款以外,其他融資幾乎都沒了。”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前人民銀行統計司司長盛鬆成此前曾公開直言。
股權質押“爆倉”壓力,國資系接盤馳援流動性
自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迎來了一場遲到的出清,A股市場亦不例外。具體來看,A股市場的出清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資金端去槓桿,二是資產端去槓桿。其中,在資產端去槓桿中,股票質押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式。如是金融研究院高階巨集觀策略研究員葛壽淨表示。
過去幾年,隨著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數量不斷增多,但隨著市場的持續下跌,股權質押風險日益顯著,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將是股權質押到期規模的高峰期。
據中證登資料,截至10月12日,滬深兩市的質押股數為6372.51億股,兩市質押股數佔到總股本的比例是11.28%。僅7~9月三個月時間就發生了1207起股票質押事件,目前質押比例超過50%的家數是144家,介於30%~50%的是626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票質押“爆倉”壓力下,今年上市公司轉讓控股權事件此起彼伏。
據如是金融研究院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年初至今,A股市場共發生股權轉讓185次,實際控制人變更80家,其中,24家上市公司被國資系接盤成為實際控制人。
規模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尚是如此,對於中小民營企業而言,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根據騰訊研究院提供的資料,2017年中國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
目前A股估值確實降低到安全區域,沒有持續下跌動力。基本面上,全行業去槓桿成效初顯。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近日在一場股民座談會上表示,春天不遠了。
但在春天來臨之前,市場也一定會經歷一番徹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