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物說vs轉轉歡樂送:新型積分制二手交易小程式競品分析報告

一、行業概述
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處理閒置物品和閒置物品交易需求逐漸被廣大使用者接受,許多二手物品已經因其獨特的意義和豐富的故事而被賦予了更高的價值,這也成為了助推二手市場成熟發展的價值和動力的統一。微信小程式讓二手交易在微信生態中煥發了新生機,享物說和轉轉歡樂送等小程式以新型積分制好物互送模式進入投資人和大眾視線內,成為明星小程式。使用者把自己的閒置物品送出去的同時,獲得積分換取心儀好物,與傳統二手交易相比,省去了砍價、問詢的時間,提高了物品成交效率,並給使用者帶來新的交易體驗。不過,使用者對於二手物的接受度在逐年提升,但仍處於使用者習慣逐步養成階段。
二、體驗環境
- 產品名稱:享物說、轉轉歡樂送
- 體驗環境:Redmi Note 5 Android 8.1.0
- 體驗時間:2018.10.15
三、競品分析
1. 競品市場資料
以下資料來源阿拉丁指數(阿拉丁指數:通過小程式人氣、搜尋、使用、分享等指標,科學計算出來的小程式綜合評分)
競品指數對比如下:

享物說阿拉丁指數

轉轉歡樂送阿拉丁指數

競品對比
根據阿拉丁指數,享物說的成長指數為572,阿拉丁指數為8152;轉轉歡樂送的成長指數為569,阿拉丁指數為6456;不難看出享物說比轉轉歡樂送是相對有優勢的,但成長指數非常相近,未來發展空間不好說,轉轉歡樂送有轉轉IP支援,成長速度還是很明顯的。從9月-10月的指數對比來看,兩者指數都是都是相對平穩的,享物說阿拉丁指數上升趨勢比較明顯;轉轉歡樂送則有下降趨勢。此外,10月1日的指數都是下降的,我認為是由於國慶假期所影響,但是影響時長卻只有一天,次日指數立馬回升,也是不可思議。
2. 使用者需求

使用者需求
3. 戰略分析
競品 | 口號 | 定位 |
---|---|---|
享物說 | 只送不賣,有趣不花錢 | 有愛,有溫度,有故事的社群 |
轉轉歡樂送 | 全民閒置免費互送平臺 | 送出閒置,傳遞美好 |
(1)享物說
享物說2017年10月18日成立,已獲得5輪總計超過1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高瓴、經緯、IDG、險峰、真格等一線美元基金。目前已收穫3000萬用戶。享物說注重加強社交屬性,搭建私信訊息系統:讓有價值的物品高效的流通到有需要的人,用物品連線人和人,創造有愛、有溫度、有故事的社群。此外,還上線了享物說商家版,補充商品品類以豐富社群生態。
(2)轉轉歡樂送
轉轉歡樂送是轉轉平臺在微信生態的全新佈局,是轉轉進駐微信後的小程式矩陣策略。轉轉歡樂送依託微信熟人社交將把使用者體驗放在第一位,以物連人,以“物盡其用”為微信社交交易起點,發力二手迴圈經濟。該小程式推出二手交易全新玩法“只用星星不用錢”, 顛覆傳統閒置交易,從而使生活中大量捨不得丟、賣起來又很難的物品,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歸宿,實現閒置物品的再利用。這也是為轉轉二手微信生態矩陣新增力量,分享小程式流量。轉轉歡樂送專注在流程優化、使用者體驗、功能優化上,也突出了轉轉朝著專業化交易平臺發展的路徑。
享物說和轉轉歡樂送主要由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式構成,是 全品類、積分制 的閒置免費互送平臺,與傳統二手交易平臺比,其創新點在於不用貨幣交易,而是採用積分制。積分制表現為:以“小紅花”和“星星”代替人民幣,使用者可通過做任務、分享、交易物品等行為獲取紅花/星星積分,提高了物品成交效率,並給使用者帶來新的交易體驗——在平臺上不像買賣雙方,更像是送東西和收禮物。
4. 功能結構

享物說

轉轉歡樂送
(1)核心服務搭建對比
享物說以二手物交易為核心,以活動和故事構建線上社群,連結使用者之間和使用者與寶貝之間的關係。然而目前還是停留在釋出物品和交易物品層面,許多使用者只是把自己的閒置物品釋出上去,並沒有形成非常濃厚的社交氛圍。享物說目前還是跟傳統的二手交易模式相似,只是用積分代替了人民幣。使用者參與的動機一定是跟自己利益相關,故使用者並不願意在此之外花費太多心思,也不願意發表評論。,所以享物說在評論上做了優化,提供快捷對話傳送。
而轉轉歡樂送更側重服務,推出自營產品比如二手書籍滿足部分使用者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高的需求,還對優質的二手物品進行推薦,給使用者做參考。
(2)業務拓展對比
享物說推出了不少專題活動比如“品牌送好貨”、“參與話題贏物品”“愛心送書”“步數還禮/抽獎”等,同時支援商家入駐,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多維度需求,還可以豐富社群生態。轉轉歡樂送則還是以服務為側重點,致力於豐富商品品類,搭建社群中,功能也相對單一,主線很明確。
5. 功能分析
(1)功能對比( 特色功能、√ 支援功能、× 不支援功能)

功能對比
-
拼團
享物說:支付一定數量的紅花開團,邀請一定數量的新使用者成團可0元拿走心儀物品。
轉轉歡樂送:沒有設定專門的物品拼團活動,不過領免郵券活動是以拼團形式呈現的,24小時內6人成團即可獲得免郵券一張,購買商品時可抵運費。
兩個平臺的拼團活動形式雖不同,但是目的卻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拉新。
-
送物
享物說:送物形式有一口價、快搶、商家贈送三種形式。一口價只需要出花拍下付郵費即可獲得;快搶是在規定時間內下單搶拍,價高者得;商家贈送是商家提供商品,有一定的可信度,同時商家也可獲得口碑。使用者選擇比較多樣化,可以靈活選擇。
轉轉歡樂送:送物形式有一口價和競拍兩種形式,模式與享物說無異。
兩個平臺相比,享物說的選擇更多樣化,加入商家入駐,品類更豐富,專業性與服務也會有所提升,對於二手交易生態促活有一定幫助。
-
送書
享物說:自成立以來,享物說攜手摩拜、獵聘、英孚教育、華住集團、鴻坤物業等巨頭企業,為山區留守兒童和城市社群居民無償送出了8個圖書館。與各大平臺合作進行公益送書,合作方得到廣告宣傳,享物說得到公益經費,雙方通過公益活動獲得口碑,主要是平臺獲益。
-
換物
享物說:商品分類比較齊全,可按條件篩選以及選擇排序,為使用者檢視商品提供便利性,讓使用者快速瀏覽心儀物品。
-
評價
享物說:使用者對物品的反饋有四種形式:喜歡點贊、評論、讚賞、收到物品後發出感謝視訊,營造了一種友好的送物氛圍。
這些形式豐富了物品的故事性質,更能突出“送”而不是買賣。享物說還以感謝視訊作為內容填充,晒單搭建了一個故事社群,想賦予物品故事和情感。這個內容社群是否能幫助享物說加強社群氛圍,搭建社交生態,目前還不可知。故事版塊除了晒單感謝,後面可以作為商家推廣自家商品的渠道?因為這是妥妥的買家秀,更可作為推廣新品贈送活動的途徑?
此外享物說的評論支援快捷對話傳送,快捷對話如何設定的?應該是根據使用者輸入關鍵詞頻率設定的,關鍵詞圍繞著“物流、想要程度、發貨,對寶貝的興趣與讚美,對釋出者的感謝與讚美、新舊、有趣”,一定程度上可促進使用者與釋出者的交流,引導評論方向以及打造優質評論?評論
感謝秀以什麼形式出現,這值得我們思考。是作為買家秀形式存在,還是作為社群內容存在?這跟平臺定位息息相關,享物說定位社群屬性比較強,所以將感謝秀作為社群內容;而轉轉歡樂送定位閒置互送,社群屬性比較弱。只是作為一般買家秀嵌入物品資訊流中。
-
訊息/模板推送
享物說:設定訊息系統,沒有設定模板訊息推送。所有的訊息都在小程式內部顯示。由於小程式的屬性,使用者如果不登入小程式,可能就會錯過資訊。訂單訊息沒有及時性提醒,對交易成交率有所影響。享物說應該是想搭建自己的社交生態,讓使用者習慣進入小程式檢視,降低對微信模板推送的依賴,這有可能是享物說留存率比較高的原因之一。訊息系統與模板訊息推送相結合,會不會更好一些呢?讓資訊更快的傳送給使用者。
轉轉歡樂送:小程式內部沒有設定訊息系統,所有的資訊都是通過模板訊息推送,這個的弊端就在於formID只有7天的時效性,一次採集只能傳送一次模板推送,使用者還可以拒絕接收模板訊息,沒有訊息系統那麼靈活。但是這個好處在於使用者不登入小程式可以及時收到資訊提醒;弊端就在於使用者之間的溝通只能通過物品詳情的問一問,不能私信,對於需要還價的使用者可能不太方便。
-
商家入駐
享物說:推出商家小程式版本,未來可能對入駐商家收取一定費用,我也只是猜測。
轉轉歡樂送:沒有商家入駐功能,可能因為歡樂送只是轉轉的一個小功能,很多功能都弱化了。

享物說

轉轉歡樂送
享物說和轉轉歡樂送都是綜合品類,享物說增加了商家入駐品牌商品。轉轉歡樂送加入了官方二手圖書自營。在使用者釋出方式上,享物說使用者一次性可釋出多件商品,設定物品送出限制;而轉轉一次性只能釋出一件物品,不能設定送物條件。
(2)交易對比
兩者經過“釋出-保障-支付-物流-感謝”環節形成完整的交易鏈,在保障環節,享物說和歡樂送都採取了下單立即扣紅花/星星的方式,取消訂單扣除交易積分的20%給買方。物流都是第三方快遞上門取件,享物說根據同城、普通快遞和順豐快遞來計算郵費,分別是8元,12元,18元;轉轉歡樂送的郵費都是15元,兩者的郵費比市價都是偏高的,這也是平臺盈利的一部分。由於基於小程式生態,只支援微信支付。
(3)互動對比
享物說是基於社交打造的社群,目的是啟用交流與交易頻次,支援私信會話與評論。轉轉歡樂送依託微信獲得部分社交屬性,其打造的圈子更多是鼓勵使用者分享閒置物品,僅支援評論,所以轉轉歡樂送更看重交易的效率。
7. 主操作流程對比
(1)釋出流程

(2)兌換流程

享物說和轉轉歡樂送的釋出流程和兌換流程基本是一致的。享物說的釋出限制可選項稍微靈活一些,設定高階選項。但是兩者的主圖都是預設第一張,無法進行靈活調整,想換主圖,只能刪除,重新上傳調整,這個就需要釋出者上傳時候特別注意。
8. 競品核心介面對比
(1) 首頁
享物說和轉轉歡樂送小程式首頁在頁面設計上大同小異,都是兩個主要頁面,一個核心功能鍵。
-
享物說
優點:重心直指產品相關活動,產品定位明晰。常用功能都在首頁第一屏,使用者能夠快速找到入口。
缺點:分類導航擴充套件欄目展示不明顯。都是收起的狀態,滑動瀏覽時如果想要選擇其他分類或者篩選,要回到頂部才能選擇,過於繁瑣。滑動時,分類標籤頂部吸附可能會更好。
廣告位太多了,上面一個圖片活動位,中間有banner位,物品資訊流中還有廣告位,視覺有點凌亂,資訊量過多。首頁分類導航與物品資訊流被減弱,這可能跟享物說的社群屬性有關,二手交易為輔,社群活躍為主,所以活動優先級別較高。
推薦享友推薦機制很好,如果是基於熟人的話,可能還能提高交易率。但是目前推薦的是使用者等級比較高或者官方推薦的使用者,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並不一定是需要的,可以多維度進行推薦,比如同城,根據瀏覽喜好推薦,不喜歡的享友可選擇刪除。此外訊息一直都有紅點提醒,但是並沒有訊息,我認為這樣會給使用者造成困擾。
借鑑:明確產品定位,某些功能並不一定是清晰顯示出來,有舍有得,主次分明即可。
-
轉轉歡樂送
優點:重心直指產品核心「星星積分」。常用功能首頁平鋪展示,使用者能夠快速找到入口。
缺點:首頁分類導航在很下面,篩選條件放在導航右邊,雖然節省了不少空間,但是比較隱蔽,另起一行會不會更好?
感謝卡至於物品資訊流中,干擾商品瀏覽,個人覺得將感謝卡集中起來顯示或者放在商品詳情中顯示會更合適,因為物品資訊流中還有活動位,干擾資訊略多了一些。
借鑑經驗:小程式本身為了便捷,所以要儘量把主要功能快速展示,減少使用者頁面切換。
(2)釋出
享物說
轉轉歡樂送
享物說和轉轉歡樂送都是一個頁面顯示所有的資訊,全部平面鋪開,流程明晰。享物說高階選項隱藏,減少資訊干擾;享物說支援圖片和視訊,樣式比較多樣化,可設定送物限制,而歡樂送只支援常規設定。轉轉歡樂送對釋出定價進行引導,享物說可能已經過了使用者引導階段,已經開始做減法了,保證介面簡潔性。
(3)我的
享物說
頁面核心資訊明顯。將發物、送物和領物區分開,各個區分都很明顯。“我的奪寶”不清楚為什麼單獨放在下面,按理說奪寶也屬於活動,放在“我參與的快搶”下面會更為合適。
2)轉轉歡樂送
頁面核心資訊明顯。個人主頁放在頭像以名片形式存在,相對享物說而言比較隱蔽,單獨拎出來會更好一些。將送物與領物區分開,共6項內容點選進3個不同頁面,重複性過強,檢視全部的意義有歧義,未包含收到/發出感謝。
四、SWOT分析

五、小結與建議
-
微信易於傳播,使用者使用小程式成本也低,便於平臺傳播拉新。基於微信平臺,使用者的拉新傳播任務也更好設計,形式也多樣,需要規避的就是小程式的分享設計規則,千萬要做好風險控制,以防被封禁。
-
引入積分作為平臺流通貨幣,是其與傳統閒置易物產品的差異化以及創新所在。積分機制能夠運轉的前提是:一套公平公正的風控規則,怎麼去衡量積分的價值?這需要平臺通過運營活動一步步引導使用者,例如:通過競拍、抽獎等方式給積分賦予價值,引導使用者通過做任務或者釋出商品等途徑獲得積分,然後再誘導使用者去兌換物品消耗積分,從而使這套系統實現迴圈。
-
積分機制相對於人民幣的優勢:拉新促活成本極低,並且作為獎勵的積分會持續留在平臺中,不會像人民幣隨時被提走。如果整套體系相對完善的情況下,使用者會一直留存在平臺中,因為自己本身利益已然和平臺息息相關。
-
對於使用者來說幾乎不花費成本就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積分,可以直接進行兌換,使用者使用門檻非常低,並且能一定程度刺激使用者持續使用。特別是三四線使用者,他們更願意用時間換錢(物品),也更加願意分享。
-
目前積分制二手交易平臺上存在很多低值物品,但是郵費卻相對昂貴。快遞郵費在8-18元之間,比市價要偏高。郵費是交易成交量的一個瓶頸,除非產品達到足夠量級,形成網路效應,同城交易或許可以提高低值商品的成交量。
-
享物說更看中使用者增長、活躍程度、使用時長以及交易頻次,而轉歡樂送則更看中交易量。享物說的產品線比較豐富,涉及範圍廣,建議集中在核心板塊做減法或者優化功能。享物說形成一定的社交氛圍後可繼續引導建更大的圈子社群,因為使用者如果關注某個興趣群體則會長期關注該板塊,故運營人員可策劃各種興趣主題活動,重視規則搭建和話題互動,形成社交氛圍,以興趣驅動的交易社群能更好的促進需求與供給的匹配。
-
轉轉歡樂送,它只是轉轉的一個矩陣策略,不同於享物說。其重點在於為轉轉導流以及開展新的交易模式,首先,歡樂送在社交方面仍需優化。歡樂送重視交易,交流頻繁能一定程度提高交易的頻次。其次,重視轉轉圈中高質量的二手物品,“喜歡”比例高的物品推薦至到首頁和“推薦”,一方面鼓勵賣家上傳優質的二手商品,告知買家能夠購買可信賴的推薦商品,另一方面通過大部分使用者的點選“喜歡”來增加活躍度。
-
兩個平臺的釋出商品流程都需要提高效率,主圖不能拖動選擇,如果使用者想換主圖,則得重新上傳,效率比較低下,這個可能也是跟微信小程式的相容性有關,不適合做太複雜的功能。
另外在物物交換的社交生態裡,如何保證供需平衡,積分正常流轉?目前看來,是一個有難度並值得深思的問題。不管這類產品能不能發展壯大,通過積分方式去交易物品,對二手交易來說也是一個突破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