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戰爭2:“半代主機”PS4 Pro成功了嗎?
主機歷史上,它是第一款結束世代升級的產品,PS4 Pro本身就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PS4釋出與2013年,而PS4 Pro則於2016年正式發售,相比PS4,Pro提高了100美元的售價,在初期它供不應求,但根據一年後的統計,它僅佔到PS4總銷量的8.85%(日本資料),表現並不算突出。
廠商:當野心遭遇現實
和現在任天堂的路線不同,PS和XBOX平臺並沒有那種世界級IP,比如寶可夢、馬里奧、大亂鬥等等。這些IP只要正常表現,即可收穫最少千萬級的銷量,這也是任天堂的核心競爭力,但索尼微軟沒有。
那麼,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畫面和特效這條路,在遊戲上,只有這條路他們才能獲得競爭優勢,但這條路遲早會拖垮這些硬體商們。
在xbox上,微軟的每個世代都是有一定的提升幅度。比如在xbox 360上,大部分遊戲只能開啟 720p的畫面解析度,在xbox one上,突飛猛進到1080p,畫面的效果和精度有所精進。但問題在於,目前很多遊戲都無法在xbox one以及ps4平臺上做到60幀,相比PC遊戲體驗有比較大的差距,這是這次的“半代主機”的誕生初衷。
在PS4 Pro上,索尼考慮的是在保有PS4體驗的同時,為玩家提供高一檔次,更完美的全高清體驗。而宣傳4K更多的只是給自家的電視平臺等做戰略佈局,形成4K電視內容、遊戲內容全覆蓋,雖然這個遊戲4K只是“假”4K。
微軟和索尼不同,他並沒有電視家電產線,Xbox one X的推出,則是為了貼近PC遊戲體驗並和PS4 Pro一教高下,同時彌補自己的xbox one上的效能劣勢,所以它的效能相比PS4 Pro有很大的提高,但現實是它也無法在大多數遊戲中實現4K,只能保證更穩定的幀數和更多一點的特效。
對於廠商來說,半代主機的推出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它的效能既不能大大超過現有主機,也不能太弱。價格太高沒人買賬,價格太低根本賣不動。架構巨大升級給開發者帶來困難,沒有升級則高不成低不就。權衡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玩家和開發者的口誅筆伐。one x和PS4 Pro更多的則是一個嘗試。在前文提到的資料中也顯示,它的PS4的銷量影響並不大。而PS4 Pro提供的一系列新功能和機能又給了開發商和廠商一定的施展空間。
同時,半代主機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在目前逐漸加大的3A遊戲壓力之下,299美元的標準主機定價根本無法滿足更高的特效和更大的解析度。也許在這次嘗試之後,下一代主機將以299美元+增加版為一套組合售賣。
開發商、玩家:值還是不值
其實,半代主機的推出,對於開發商和玩家影響比廠商還要大。
開發商面對半代主機會有一個疑問:新增半代主機的支援值得我花錢嗎?而玩家的疑問則是:我現在買了PS4 Pro值不值?
首先,由於大體架構的趨同,現有的兩款半代主機基本沒有什麼相容問題,開發商只需要面臨一個選擇:是否因為專門為Pro版製作高清貼圖,而延後遊戲發售時間?在現在看來,很多開發商並沒有選擇延遲,而是直接釋出通用版本。PS4 Pro在獲得高清補丁之前,僅能以60幀或者更穩定的30幀來遊玩。對於開發者來說,Pro的這一部分玩家可能並不是必須的,畢竟在資料中這部分玩家佔比並不高,雖然他們消費力更強,但銷售主力仍在那些舊有的PS4上。
這又給購買了Pro的玩家一個問題,我現在購買Pro值嗎?首先,很多遊戲並不是在發售的時候就有高清版本的,需要等,基本都是大作高清,小作隨緣。雖然很多大開發商已經專門分出精力同步製作,但並不代表Pro在遊戲發售首日的體驗就是最好的,它仍和成熟的PS4平臺有差距。那麼對於玩家來說,可能購買PS4更好。
況且zen架構ps4大躍進就在眼前,假如你玩的遊戲不夠多,這個Pro根本不值得購買,等待那個傳說中的 PS5也許會更好。
總的來說,這次的半代主機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它更多的只是為遊戲業開擴了新的硬體銷售模式。它只是秀肌肉,它並不成熟,除非家裡有礦,否則等等黨也許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