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5G新玩家
廣電改革進入實質性開展階段。3月21日,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簽約中信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標誌著有線電視網路“全國一網”融合發展再進一步。在5G的風口之下,手握黃金頻譜資源的廣電網路憑藉整合省級平臺強勢入局,並試圖拿下5G牌照,打造“智慧廣電”。未來,三足鼎立的電信運營格局面臨洗牌。
攜手中信阿里
3月21日,全國有線電視網路融合發展戰略合作簽約活動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國網公司與中信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分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舉標誌著有線電視網路“全國一網”融合發展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訊息傳出,廣電繫個股全面大漲。當日早盤,歌華有線、華數傳媒隨後漲停,吉視傳媒、江蘇有線、廣西廣電等全面走高。龍頭廣電網路、中視傳媒高開之後迅速上封漲停板。
簽約儀式延續高規格。中宣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廣電總局副局長高建民、張巨集森,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副臺長閻曉明,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阿里巴巴CEO張勇,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景春悉數到場。
趙景春曾在去年全國廣電系統召開的“智慧廣電”推廣現場會上表示,國網公司擬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解決有線網路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帶來創新與資金支撐。
按照合作協議,國網公司與中信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將在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發展、改造升級、產品開發和運營管理中形成戰略聯盟,各自投入相關優勢資源,共同進行規劃設計,積極謀劃探索,共同努力將廣電網路打造成新型的媒體融合傳輸網、數字文化傳播網、數字經濟基礎網和國家戰略資源網。
業內有分析指出,中信集團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同時雙方此前已經成立了相關面向移動業務的合資公司,此次再度攜手可以預期。而阿里巴巴近年來在視訊領域動作頻頻,在業務上國網公司與其存在合作深挖的可能性。
5G新玩家
引入戰略投資僅僅是2019年廣電改革的一個開端。智慧廣電網路的搭建一直是廣電向傳輸運營商轉型的重要方向。今年初,中宣部將“發展廣電5G”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標誌著廣電網路將真正由單一有線傳輸向“有線+無線”全空間傳輸時代全面邁進。
作為廣電改革的重要市場主體,國網公司發力5G已是“陽謀”。去年,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透露:“工信部已經同意廣電網參與5G建設,國網公司正在申請行動通訊資質和5G牌照。”
國家廣電總局3月21日也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有線網路轉型升級和智慧化發展,充分利用4K、5G、IPv6、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通訊等新技術,推動有線電視網路從數字化向智慧化、智慧化創新轉變,構建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廣電資訊化基礎設施和現代傳播體系。
“全國一網”的加速推進給了國網公司挑戰三大傳統運營商的底氣。去年8月,中宣部牽頭成立了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小組,截至目前,國網公司通過實際控股,或者定向增發、吸收合併等方式,整合了10餘家省網平臺, 廣電系此前“一盤散沙”的狀態得到有效改變。
而一旦“全國一網”實現,意味著全國超2億的有線使用者,以及31個省級平臺的資源、資金將形成合力,這足以與三大傳統電信運營商和以BAT為代表的新興內容平臺一較高下。
中信建投武超則團隊指出,國網公司未來有望獲得5G牌照, 同時手握700MHz黃金頻譜資源,未來發展超高清視訊、 AR/VR內容、 2B、 2G應用等具備廣闊空間。相較運營商或網際網路平臺,國網專網可管可控,未來定位或更強調黨媒國網的媒體屬性,併發揮其既有的內容優勢,實現多領域更高價值的開發 。
廣電系野望
簽約儀式上,國家廣電總局方面透露,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有線網路的發展空間,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業態、服務創新,加快形成以視聽業務為主體的全媒體綜合資訊內容服務體系,積極構建全新的“智慧廣電+”生態鏈,延伸拓展政用、商用、民用功能,在差異化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
興業證券預計,超高清視訊將成為廣電公司新的發展機會,與廣電公司相關的超高清內容供給和行業應用端在2022年的產業規模將高達2萬億元。
華泰證券傳媒團隊負責人許娟則認為,智慧廣電除了C端的模式需要去慢慢拓展之外,B端的模式也有幾條,一是去做縣級融媒體中心,過去一年中央多次提及媒體融合,尤其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二是參與到智慧城市,另外一個是參與到政府和大企業國有企業專網的建設。
不過,許娟也指出,對國網公司而言,最核心的在於,廣電整體是一個網路運營商,其次是網路內容。它主要是去做電視臺的內容傳輸,使用者流失的原因在於,第一,使用者體驗不是特別好;第二,電視臺的內容不是特別有吸引力。
此外,留給國網公司的時間並不多了。近年來,我國有線電視使用者規模持續下滑,2018年我國有線電視使用者規模約2.23億戶,相較2016年、 2017年分別下滑11.6%和8.8%。使用者佔比也呈連年下滑態勢,2018年僅為32.8%。與此同時,IPTV使用者規模在2018年達到約1.55億戶,佔比上升至22.8%;OTT TV使用者規模在2018年達到約1.64億戶,佔比上升至24.%。
使用者流失的一大原因在於傳統的廣電網路是單向化網路,即使用者只能單向接收,但如果使用者需要點播、回看,或回傳一些資料、請求時,單向網路就無法實現這一功能。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範圍內雙向化改造的使用者覆蓋率是76.5%。許娟認為,拓展任何新的業務,都需要以雙向化改造完的網路為前提。如果廣電企業未來的發展出路在智慧廣電的話,從產業的邏輯上來講,雙向化改造覆蓋程度會比較高,而且地方競爭格局比較好的公司才會更具有發展的彈性。以貴廣網路和廣西廣電為例,二者省內的網路雙向化改造完成較好,與本省電信系競爭起來,是比較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