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保險行業案例介紹

案例一:上海保交所區塊鏈保險服務平臺
案例介紹:“保交鏈”是上海保險交易所於2017年9月正式推出的區塊鏈保險服務平臺。這個平臺獨立研發了Golang國密演算法包,在電子保單存證場景中可以支援每秒五萬筆的指紋資料驗證上鍊,並能響應高併發的系統請求。該系統可以廣泛應用於保險交易、金融清算結算、反詐騙和監管合規性等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保交鏈的主體服務架構包含了四方面的內容:共識服務架構保證了鏈上資料的一致性;身份認證服務架構實現了身份資料的認證、稽核、頒發和管理等功能;智慧合約服務架構在保障智慧合約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了對智慧合約的安裝、應用和升級等服務功能,為區塊鏈系統中的認證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平臺服務架構滿足了動態組網、同一底層平臺下多鏈的配置和訪問方式服務。同時,保交鏈實現了在資料安全和清洗、應用場景體系和資料交換服務在內的三大功能的支援。
在系統應用方面,保交所在區塊鏈技術上對安全性、可擴充套件性以及應用開發方面的能力進行了創新性的開發。
首先,保交鏈開發並配備了支援國密Golang演算法包,而且和上海交大密碼與電腦保安實驗室達成合作,驗證了保交鏈系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保交鏈在應用過程中會更加安全可控,同時滿足國際標準的演算法,拓展了國際業務的渠道。
其次,保交鏈中的節點可以依據企業要求,提供本地部署和上海保交所的雲託管兩種型別的節點部署形式,滿足大部分企業的開發需要,節省了企業的開發成本,為不同型別機構的上鍊提供了便捷性服務。
同時,保交鏈大大降低了應用開發的准入門檻,通過統一-的API服務和功能分離的開發工具,滿足了不同開發團隊在應用層面、系統開發和運營的需求,提高了業務場景的開發速度和迭代更新。
與此同時,保交鏈同時具備三大特點:
1)監管審計,實現了監管合規性的審計要求。
2)效能安全,通過調整配置引數和快捷的應用設計,可達到企業級應用標準。
3) 監控運維,完備的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區塊、資料、網路、CPU記憶體及儲存。
據瞭解,目前上海保交所在上線保交鏈之前已與數家保險機構在小範圍內搭建了一條聯盟鏈,由上海保交所和9家保險企業組成10個節點,測試區塊鏈在保險業的可行性。媒體曾報道過上海保交所的兩大業務場景,已經落地的場景包括數字報單與保單質押登記兩方面,未來還將有九個應用場景陸續落地。
案例點評:上海保險交易所研發的“保交鏈”是國內保險大鱷的破冰之旅,這套系統在保險交易、金融清算結算、反詐騙和監管合規性等領域的應用或將成為行業標杆,引領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我們也看到上海保交所牽頭成立的區塊鏈保險聯盟內部,向聯盟內成員開放區塊鏈底層平臺。這將由內而外地打通保險行業的區塊鏈應用,打破供應鏈上下游禁錮,實現交易資源的資料分享,提升保險業的效率。
案例二:首個航運保險區塊鏈平臺西
案例介紹: 2017年9月,安永、微軟、馬士基集團等保險、技術及航運巨頭宣佈聯合成立全球首個航運保險區塊鏈平臺,這個平臺將被用來獲取有關貨物運輸、風險和負債的資訊。
將區塊鏈應用於行業保險業務的初衷主要是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特性,解決海運保險行業的運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希望通過區塊鏈資料溯源、公開透明等特點,確保客戶、經紀人、保險公司和其他第三方網路的透明度。
傳統的航運保險業務面臨著管理和撰寫大量文書工作的高行政負擔。所有的合同都需要經過多次簽署,需要從一艘船到另一艘船,從一個港口到另一個港口,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旅程。由於區塊鏈技術卓越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其可以安全地分佈在多個地點,而不需要中央管理員或其他中間人。正如系統開發商所評論:他們看重的不是加密貨幣下的區塊鏈技術,也不是它的融資能力,而是聚焦於區塊鏈技術的資料彙總能力。
這套區塊鏈航運保險系統是與雲技術的一種結合,它部署在微軟Azure雲平臺上,採用區塊鏈的數字分類賬概念驗證體系。同時構建了一套基於雲的基礎設施和系統相容程式,保證安全、便捷的資料儲存。至本書截稿該技術還處於試點階段,或將於2018年1月正式實施。
案例點評:航運保險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多個參與方、大量檔案資料以及巨大的交易資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生態系統。區塊鏈分散式的屬性正是解決複雜生態系統的良方。當三大巨頭髮布聯合開發航運保險的訊息時,業界評論為“航運保險業開始了真正轉型的時代”。一個路多個組織共享業務流程的模式將讓航運保險擺脫繁雜的手續,實現高效的交易。當然,安永的這次試水或許還有更深遠的意義,如果這套系統順利執行,那麼未來安永或將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其他保險領域的應用。事實上,這種嘗試也正在進行。訊息稱,安永正積極推進“區塊鏈+保險”領域的全方位應用。
案例三: Fizzy區塊鏈航空保險業務
案例介紹:法國保險巨頭AXA推出了一項用於管理航班的區塊鏈保險系統。該保險系統被稱為“Fizzy",它是一個基於以太坊平臺的智慧合約網路,該平臺通過掃描資料來源獲取航班延誤資訊。如果這些航班符合保險合同中所規定的償付條件,就會自動觸發賠付。
旅行保險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關於取消行程、丟失行李的賠償政策可追溯到19世紀末期,但是由於恐怖主義和極端天氣的影響,過去幾年,旅行保險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但是,保險行業並沒有跟上創新的步伐,儘管保險業務和初創公司出現大量增長,但主流政策結構和執行方式仍與50年前大致相同。
在保險公司進行大量的探索後,AXA將區塊鏈技術引入航空保險業務領域,開發了Fizzy。這套系統是新興的“引數保險”的一個分支。有別於補償損失,它來源於一個基於觸發事件的預支付。
在傳統的保險體系中,對大公司而言,引數化保險具有簡化風險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的潛力,但是由於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面臨較大的風控風險。此外,正如大多數人所經歷的,保險索賠通常需要漫長的等待和煩瑣的手續,獲得賠償的過程是令人沮喪的。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保險這種基於預付的機制有了可控的風險體系,這是區塊鏈技術對保險行業產生最重大影響的地方。區塊鏈提供的信任機制在技術平臺上執行,引數化保險可以“小範圍”地涵蓋更多的事件,覆蓋更廣泛的受眾。同時,區塊鏈平臺可以滿足收據儲存的需要,並給予提交檔案和請求發放的授權,使獲賠變得更加便利。
AXA雖然是航班上第一個主流區塊鏈保險的試點專案,但它可以擴充套件到其他型別的交通工具,也有潛力應用於比較微小的針對家庭、企業和個人的保險領域,並從個人保險開始,最終滲透到企業運營和個人生活中。
案例點評:目前,Fizzy系統的試點只覆蓋了戴高樂機場和美國之間的直航班,雖然初步測試的範圍有限,但其意義重大。該試點專案的創新不僅在於使用了區塊鏈技術,而且更好的表現在營銷策略以及選擇的區塊鏈與與航空技術結合的側重點上。Fizzy系統是第一個由航空公司發起的專案,也是首個進入主流市場的專案。這個小型的區塊鏈保險試點,讓我們看到了未來10年區塊鏈在航空保險領域應用的可能。
案例四:區塊鏈銀行保險業務
案例介紹:國內各大銀行也在緊追區塊鏈發展的步伐,紛紛推出區塊鏈成果。作為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也與科技巨頭IBM公司合作,為香港銀行業開發出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行保險服務系統。
銀行保險業務一般由金融機構和保險企業(簡稱險企)合作出售保險產品,合作對於雙方來說是一個共贏的局面,銀行能夠通過出售險企的產品來拓寬盈利渠道,而險企也能夠藉著銀行的客戶資源來擴大他們的使用者基礎。但是,這種合作常常受到消費者畫像不完整、資料安全性差和傳輸效率低下的侷限。
資料顯示,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銀行保險系統將可以精簡亞洲地區的銀行保險業務,區塊鏈可以滿足實時檢視保險政策和資料的需求,加快了保險產品和業務的處理時間。同時,這套系統可以建立一種安全防篡改的資料處理與儲存方式,減少銀行和險企的業務摩擦,塑造更強大的信任機制,在亞洲地區銀行和險企的合作過程中達成高效的應用。這套區塊鏈系統使用了Hyperledger Fabric 1.0框架,該平臺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
案例點評: IBM公司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未來四年全球約66%的銀行將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頗具規模的、可實現商業化的業務。摩根大通、花旗等傳統銀行機構紛紛投入巨資耕耘區塊鏈金融領域。相比而言,國內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在區塊鏈金融的佈局方面則顯得相對謹慎。除了平安集團等少數金融093機構加入R3分散式分類賬聯盟外,多數銀行、保險機構對區塊鏈與傳統金融業務的融合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而作為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中國建設銀行的此次嘗試,讓我們看到了國有銀行的一一種態度。我們相信,在區塊鏈領域,中國國有銀行在不久的將來或將進行更為大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