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受關注 如何準確“禦寒”成關鍵
在VC/PE市場募資寒潮來臨之際,有著剛需、抗週期等特點的線上教育行業,手握“禦寒之術”能否順利“過冬”。
在經歷了2015年和2016年的投資高峰之後,線上教育一級市場漸歸理性,不過,其依舊站在資本的風口。截至2018年7月末,線上教育領域已完成融資190起,披露的融資總額已超過200億元,兩項資料均遠超去年同期。二級市場上,運營相對成熟的線上教育品牌陸續登陸資本市場,部分已上市企業近期披露的半年報業績也較為亮眼。線上教育行業為何有這樣大的吸引力。
線上教育平臺近幾個月來再度迎來融資熱。今年6月,英語學習平臺VIPKID宣佈獲得5億美元融資。進入7月份,海風教育宣佈完成C+輪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其繼今年1月完成C輪融資後在半年內獲得的第二筆融資。9月份以來又有多家線上教育公司獲得融資,其中少兒程式設計妙小程獲得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線程式設計教育品牌斑馬程式設計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等。
2018年,線上教育領域迎來了資本的迴歸的同時,投資質量整體提高。廣發證券分析師表示,2015年之前,以百萬元級的投融資規模為主,之後千萬元級以及億元級的投融資事件佔比不斷提高。這一方面反映出線上教育的投融資更加理性,偏好規模大的標的;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一級市場教育標的的估值有攀升趨勢。雖然當下線上教育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量上有所回落,但單筆金額不斷創新高,教育巨頭及網際網路巨頭加速入場。
事實上,教育行業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業內人士稱,鑑於教育行業現金預收模式下帶來的穩定現金流,企業高定價權和產品高附加值帶來的高毛利率以及教育行業與新技術相結合可能產生的新產品和新業務增長點,都讓教育產業對資本市場充滿吸引力。
對線上教育機構而言,核心創新能力是平臺得以持續運營和吸引到投資的關鍵。分析人士認為,值得投資的線上教育平臺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平臺能比較精準地找到使用者的“痛點”,能持續有效地解決使用者的“剛需”;二是其技術、師資、課程、運營等能快速形成較高壁壘,儘可能地有效防止商業上的模式被複制。
千億元級線上教育市場潛力大
受資本熱捧的領域必有廣闊的市場。目前,中國線上教育市場的使用者市場龐大,技術手段尚未成熟,市場遠未飽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據艾瑞資料統計,2018年線上教育的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351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2727億元,增長率達16%。
另據德勤中國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率的急劇升高,線上教育已經滲透到教育行業的每個細分板塊。其涵蓋的教育階段從胎教幼教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終身教育等各個階段,涵蓋的內容包含了語言培訓、學習輔導、興趣培養、技術訓練等。
線上教育中一個較為活躍的細分市場是線上知識付費教育市場。隨著使用者對知識需求深化和消費意識的覺醒,以“輕知識”為產品的教育付費模式相繼出現,出現了喜馬拉雅、千聊、荔枝微課這些知識付費平臺。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49.1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伴隨著市場教育程度逐步提高,願意為優質知識服務付費的人群基數不斷增長,未來3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還將保持較高增長,預計到2020年該產業規模將達到235億元,3年複合增長率達68.5%。
風口之下亟須解決發展“痛點”
一方面,資本入局帶來行業發展紅利,但另一方面,教育要下“慢功夫”,未來線上教育的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事實上,獲得融資其實只是在線教育平臺的起點,但以僅有資本很難長久生存,同時教育行業發展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做法,否則會適得其反。
上述德勤中國的報告中顯示,相對於傳統學校,教育機構面臨的環境和情況將更加複雜,一方面要遵循教育規律實現對知識的創造、傳遞和應用;另一方面也要兼顧市場和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之下,人才發展問題和運營效率與風險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起來。
據艾瑞諮詢對400家主要線上教育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400家企業中50%的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能夠盈利的僅佔20%。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受資本熱捧,但很多線上教育機構生命週期短暫,這與其不注重內容的開發與教學質量提升有關。業務流失的其中一個表現是飛單問題,學員對教育機構所建立的平臺黏性較低、忠誠度低,加上市場同質產品眾多,學員一旦找到可替代的服務和產品且付出成本相對較低,便會毫不猶豫地轉移到其他機構。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資本和商業元素進入教育市場,教育機構應當儘可能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在保證高質量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兼顧市場發展,積極開拓市場,深化精細管理,以此來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廣發證券分析師認為,現階段線上教育行業雖然仍處在發展的上半場,但已不再是野蠻生長的時期,網際網路巨頭入場雖然有強大的流量及技術加持,但最終會迴歸教育的初心,內容才是現階段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