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不要“毀了”劉強東

近期的劉強東醜聞纏身,也難免沉寂了不少,要知道之前的劉強東是很愛在網路上公開發言的,微頭條三天兩頭就會有他的資訊釋出。
對此,有人喜聞樂見,有人幸災樂禍,有人落井下石,有人訕笑不已,有人歡呼雀躍。。。
我覺得這樣子是不對的。
做了錯事,就要接受批評、懲罰和後果,這是天經地義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徹底地否定這個人,抹殺掉他過往的好處。
不管劉強東是真的酒後亂那個什麼,還是被人套路,終歸會水落石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頭頂三尺有神明,畢竟,還有法律在那兒呢。
在法律沒有定罪之前,用嘲笑、辱罵、抹黑等去審判一個人,是很不講道理的,也是很卑鄙的行為。

大人物的落水或汙點,總是能輕易地掀起一場網路狂歡。
拜託!不要“毀了”劉強東,舌下有龍泉,殺人不見血,不要用脣槍舌劍去毀掉劉強東。
或者說,在法律定罪和當事人認罪之後,你再去道德審判也不遲。
至於為什麼呼籲大家要“保護”劉強東,這要看他的過去是什麼樣子的。
看一個人,要看他的現在,也要看他的過去,就算這個人原來都好但後來變壞了,你也不能說他一直就是個壞人。
眾所周知,劉強東是個苦出身,10歲時才第一次看到電燈,當初是揣著鄉親們一起湊的500多塊錢和76個雞蛋去北京上的學。在事業做大後,這段貧苦經歷也經常被劉強東拿出來講,當初的苦難和現在的榮耀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被人們當做勵志、奮鬥和寒門逆襲的成功案例。
事實上說,童年的貧窮經歷無疑是給劉強東的某種性格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微頭條上,劉強東的動態截止到7月26日,他還在緬懷自己的小時候——「呵呵呵!今早無意中意識到幾十年的習慣還沒有改!一定要把牙膏擠到最後一滴不剩……小時候還會收集起來到鎮上當作錫品賣掉,那個時候的牙膏包裝好像都是用錫做的,然後可以在大街上的露天小人書攤看上半天小人書……」
那一刻,身價幾百億、十幾萬員工的“劉總”和幾十年前賣廢品的大強子,你能說不是一個人嗎?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找回童年的、最初的自己,也在不斷彌補、治癒自己的過去。
「看到我們村長屋簷底下掛著的很多豬肉。那個時候全村村民沒有什麼可吃的,我們村長家裡面的豬肉吃不完,所以那個年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個村長。做村長並不是想自己吃到豬肉,我在想我做一名村長的時候能不能把所有的豬肉分給村民,讓大家都能夠吃上豬肉。」
多麼樸素、質樸的話語和情感,怪不得有人說劉強東是國內商業明顯中最接地氣的企業家。
自己要吃肉,也要讓別人能吃得上肉,這可以說是劉強東努力讀書、刻苦學習和以後拼命賺錢的最基本的動力之一。
其實,很多人,包括現在對劉強東落井下石的人,原來都是和劉強東一樣的價值觀,他們小時候未必不是和劉強東一樣的想法。
在農村,在鄉鎮,老百姓心裡想的不就是多賺錢、娶個好媳婦、以後有個好兒子好孫子嗎,如果再做成一點事,擁有的物質和聲望再多一些,能夠光宗耀祖,那就太完美了。
用18年走到北京、22年走到華爾街的“寒門貴子”劉強東就已達成了這個目標。
你看他關心最基層員工的收入和保障,操心員工的宿舍和孩子,回報桑梓,為社會為老百姓發聲,仗義執言,從中都可以看到劉強東最初動機的影子。
那些罵劉強東的人,你看看現在的自己是什麼個樣子。

其實,無論劉強東對基層員工關懷備至,還是他經常回報老家宿遷,帶動共同富裕,這都不是老方寫這篇文章的緣由——那些行為是他應該做的,只是劉強東這樣的老闆、企業家太少,所以才被大書特書而已。
唯一的理由是劉強東的熱心腸。
我認為,“熱心腸”是我們這個世界最欠缺的東西之一,社會如此冷漠,就是我們這些網路重度使用者,看慣了各路熱點,都變得日益疲勞、日益失望了。
不能直視的除了太陽還有人心,越瞭解人性的醜陋,就會越對人性失望。
而越失望,心就越冷。
雖說國人祖上三代都是農民,可當下的好多躋身於社會精英群體的人都在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出身和過去分割,好像從他開始,以後都是貴族了。
精英也好,貴族也罷,他們的價值觀是和資本一樣的,是貪婪攫取,是功利,是裝腔作勢,是心冷、心硬。。。
所以,經常關心社會基層、底層福祉、對民眾有天然同情的劉強東很難得可貴,他本可以不這樣做,他本可以明哲保身,他本可以不那麼高調。。。
長生事件後,企業家群體當中,劉強東是一面旗幟。如果不是內心有塊堅守,他何必強出頭。
只有熱心腸的人,才想著做一些“傻事”。
有次劉強東去宿遷看京東的配送站和員工宿舍後,立馬痛罵負責人“喪良心”,因為配套宿舍是四到六個人的標準,都有空調和獨立衛浴,但劉強東說,「咱們的員工都25、6歲的年紀,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大小夥子談個姑娘,還要讓人家到外面去偷偷摸摸嗎?」
於是,宿舍很快就換成了兩人間,工作滿三年的全部單人間,考慮到額外增加的成本,在國內幾乎沒有這樣做的,這得多花多少錢啊。
有人說這是劉強東在作秀、裝樣子,是為了他的虛榮心,說這種話的人其心可誅——人不可能沒有私念,關鍵是他做了什麼,對別人、對社會有沒有好處。

作為員工,大多數人都希望有劉強東這樣的老闆,但這裡面可能不包含京東的高層主管。
這也是京東被廣為非議的一點,經常被用一個人的京東、一群人的阿里來比較。
但事情總有另一面,還記得劉強東第一次創業開飯店的故事吧,在他用三年積攢和借來的24萬盤下飯店後,劉強東給所有員工加了薪水,把他們的宿舍從陰暗潮溼的地下室搬到能看到太陽、有空調的院子裡,每人還送了塊手錶。
結果收銀和大廚勾結,加上採購中飽私囊,員工天天喝最好的酒吃最好的菜,終於讓劉強東虧掉了血本,還背了一身的債務。
在結清飯店欠款和給員工發完工資後,劉強東說了一句話就走了,「這是我第一次創業,也曾經是我一個最大的夢想,我覺得我對你們非常好,但是你們做了什麼,你們很清楚,現在我也知道了,這是讓我最為傷心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再也不會回來了。」
後來做京東,劉強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誠信問題和腐敗、山頭問題。京東曾有副總裁讓祕書打卡被辭退,也有高管貪汙受賄被法辦。
這是劉強東的一個特點或風格,他對公司高層有嚴厲批評和強硬、保持距離,但對基層的員工卻是心存柔軟,打成一片。
2006年的時候,京東經營困難,劉強東一度愁白了頭,他對投資人說,「能不能融100萬人民幣,把哥幾個工資給發了。」
劉強東就是這樣,他見不得跟他乾的兄弟們受苦。
我相信劉強東是真的關心基層員工,把他們視作“弟兄們”,但在客觀上,頂層的老闆和最底層的員工稱兄道弟,那麼在中間的管理層的形象就有點尷尬,他們是“壓迫者”呢,還是“壓迫者”呢?上下的雙向監督,或許也是劉強東樂見其成的。
對於高層的不信任感,是京東一直沒有形成突出的二號人物的一個原因。京東只有一個核心,那就是大權獨攬的劉強東,他認為京東的最大風險只有自己的能力跟不上。
「企業規模大了最大的風險,我覺得來自創始人。京東在戰略上由我獨裁,我們的戰略能不能及時到位,或者說戰略錯誤都可能導致企業的失敗,我認為這是最大的風險。」
誠然,絕對的核心控制能夠帶來公司運營效率的提升和快速成長,但這也註定是不可長期依賴的,公司命運和個人深度捆綁不符合商業規律,不過劉強東比馬雲要小十歲,如果他打算65歲之前退休的話,京東做準備還來得及。

「一個好人做一件壞事,人們就認為他學壞了,一個壞人做一件好事,人們就認為他浪子回頭了! 」
劉強東、京東對電商和零售行業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
2012年,京東和蘇寧、國美電商大戰,其原因之一是劉強東說的蘇寧是“一顆毒瘤”。他認為蘇寧旗下門店25%的毛利率是在坑老百姓的錢,所以他要把對方的線下毛利率從25%打到10%,打出內傷為止。
「2009年,京東開始做大家電。3年過去了,沒有一個大牌廠商敢跟京東合作。為什麼?因為那邊(指蘇寧)放出話來:任何品牌敢給京東供貨,就從我的線下門店撤出去!人家在全國有1700多家門店呢,哪個廠商敢得罪?(於是)大家都不來給京東供貨……我只能用這種看似簡單粗暴的方式,用一種戰鬥的方式,去解決那種背後被別人卡著脖子的窒息感。」
值得一提的是,蘇寧老闆張近東曾豪言,上半年易購增速是120%,如果京東的增速比蘇寧易購快,我就把蘇寧送給他。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蘇寧易購投身了阿里。
由此達成的家電價格實惠,物美價廉,是讓消費者受益的事。
劉強東2015年入選《財富》“全球50位最偉大領導者”,2016年獲中國社會責任傑出人物獎,你認為他不應該有此榮譽嗎?
實際上,每個行業都應該有個老二老三,這才是健康的生態,壟斷不是什麼好事,沒有老二,老大也好不哪去,因此,就是阿里天貓也是需要有個京東的。
京東的存在是對整個行業有利的,而劉強東也是被人們所需要的。
人民需要劉強東,因為劉強東本就是人民的一份子。

最後,人和人遇到的困難是不一樣的,有人是吃不上滿漢全席的困難,有人是吃不上飯的困難。
你有罵人和八卦的功夫,不如花時間早點解決自己的困難。
這才是最緊要最實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