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太廢電?為省電費阿里和微軟是這麼做的……
資料中心是個非常耗電的龐大的傢伙,據《中國資料中心能耗現狀白皮書》顯示,2015年資料中心的電耗達1000億度,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在美國,2013年資料中心領域總用電量就達到恐怖的910億度。同時據調研,至2020年資料中心年度用電總量將達到1380億度。
據相關單位統計,中國資料中心的電費竟然佔了資料中心運維總成本的60%-70%,而空調所用的電費佔其中的40%。
資料中心節能要從多個方面下手:選址與建築,氣流組織與空調系統,綠色能源與供配電系統,IT、照明及清潔。
為省電費操碎了心
今年早些時候,微軟擬在海底建設自給型資料中心,它能夠在數百英尺的海底下執行,而且還能解決困擾科技公司所面臨的一個“最昂貴”的問題:空調費。海底資料中心還能解決資料中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因為微軟正考慮利用渦輪機或潮汐能源系統來發電。

微軟研究院特別專案經理BenCutler談到微軟建造海底資料中心的原因時,特別強調了對機房散熱使用海底免費冷源對於資料中心執行穩定性與經濟性的考慮,認為這是資料中心自動化是行業必然趨勢。
網際網路時代騰訊,阿里巴巴,Google,Facebook,Microsoft逐鹿中原,以大資料、大使用者等資訊為核心資源的這些網際網路巨鱷,資料中心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資料中心內部裝置複雜,散熱量大,製冷要求高,保障性要求也高,其中空調系統所產生的功耗約佔資料中心總功耗的40% 左右。

為了節約空調費,每個公司的資料中心在選址方面都會進行考量,儘量採用利用自然地方式進行散熱,節約成本,也順應自然。
阿里·資料港張北資料中心
阿里巴巴宣佈張北雲端計算基地二期開工建設。基地內資料中心將百分百基於綠色能源運轉,建築外表覆蓋太陽能電板,同時採用自然風冷和自然水冷系統。該資料中心位於中國美麗的66號公路旁。

阿里巴巴技術保障負責人周明表示:“張北風力強勁,年平均氣溫不到3攝氏度,這就好比是一個天然散熱場,我們預計僅資料中心的製冷能耗就可以降低45%。 我們將採用全球最先進的綠色資料中心設計方案,將張北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轉化成計算資源。”

考慮到雲端計算的穩定運營和安全保障,基地計劃建立三個相互備份的資料中心,資料中心採用網路節點、機電、製冷、建築、園區全模組化的設計理念。基地整體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分期建設,將成為阿里雲端計算、大資料業務在北方區域的重要支柱。
瑞典Pionen資料中心中心
位於斯德哥爾摩市地下30米處的花崗岩岩床中,總面積1200平方米。是由冷戰時期的核掩體改造而成。其冷卻系統的主要裝置是Baltimore Aircoil風扇系統,該系統能提供150萬瓦的製冷效果。足以冷卻數百個伺服器機架。


Pionen是瑞典Bahnhof公司的5個數據中心中最大的資料中心。Pionen也接受主機託管。 兩臺邁巴赫的MTU柴油發動機是Pionen的後備電源,可以提供150萬瓦電力,這種發動機原設計用於潛艇。為了有個舒適的工作環境,資料中心有模擬日光、溫室、瀑布和1個2600升的海水魚缸。Pionen只有15名員工,僅有1名高階技術員。
FACEBOOK呂勒奧資料中心
Facebook將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的資料中心建立在位於瑞典北部城鎮呂勒奧(Lulea), 呂勒奧位於波羅的海北岸,距離北極圈只有100公里之遙,當地的氣候因素是Facebook選擇在呂勒奧建立資料重要原因之一。據Facebook介紹,自1961年以來,呂勒奧的氣溫高於30度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在該地區建立資料中心將節省一大筆散熱開支。

這裡冬天平均氣溫差不多零下20度,外界的冷空氣被泵進中心大樓內,伺服器產生的大量熱空氣和進來的冷空氣迴圈交換,形成自然冷卻的過程。
谷歌芬蘭資料中心
谷歌位於芬蘭資料中心,景色也要漂亮許多。這是該資料中心在冬天的外景圖,這座建築之前是一座造紙廠的所在地。據說那個風車是該資料中心的自有風力發電站。

在這座資料中心內部,伺服器所在的樓層需要大量空間和高效的能源才能正常運作谷歌的服務。不過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的關係,谷歌芬蘭資料中心的能耗相比其他資料中心要節能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