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果粉# Apple 陪伴我的這些年
Don't cry because a trip came to an end, just smile and appreciate because it happened in our lifetime, then go for the next trip bravely.
不要因為一段旅程的結束而哭泣,應當微笑和感激它曾經來到過我們的生活,然後勇敢地開始下一個旅程。
九月,我想對於大多數學生黨來說都是一個不值得高興的月份,無論是為開學還是軍訓又或是離國慶還有漫長的一個月而苦惱,想想就煩。
而我,則即將開始我離家最遠的一趟旅程,在外地開始我的讀研生活,讀的是電腦科學碩士,之前我真的沒有一個人離家這麼遠過,雖然對於讀研還是充滿渴望,但對家也很不捨。至於我讀研的地方是哪裡,還請各位接下來慢慢看下去。
啊,對了,我是一個前幾天才知道數字尾巴這個網站的新人,覺得這個社群很不錯,於是就註冊了,還請各位多多關照。我正好看到這個徵文活動,就來參加一下吧,因為我也是一個Apple全家桶的老使用者了。
我與蘋果結下的“孽緣”
可以說我能夠進入今天的電腦科學專業,一半是蘋果的功勞,另一半功勞則是我的老爸的。
早在差不多十一年前我還在上初中時,我的老爸就在我生日的那一天送給了我一臺iPod nano,嚴格來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臺蘋果裝置。

雖然這臺nano的螢幕很小,但是當老爸告訴我能在這塊螢幕上看視訊時,我還是很震驚的,要知道那個時候我手裡還有一臺oppo的MP3,也有一塊小螢幕,體積和nano差不多,但只能用來聽歌,螢幕上的操作動畫都很不流暢,解析度也很低。
於是興奮的我就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折騰”——通過iTunes向nano裡匯入視訊,相信用過iTunes的人都知道iTunes是多麼難用,而我當時也不過12歲,放學回家後就自己慢慢的折騰,去百度查方法,最後終於成功的將周杰倫的《七里香》的MV導進了nano,當我平生第一次在如此小的螢幕上看到清晰的周董在唱歌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是太震撼了太棒了,當然也有自己第一次折騰成功的喜悅。可以說這臺iPod nano帶給我的影響遠勝過任何其他電子裝置,也是它讓我知道並愛上了這個標誌是被啃了一口的紅富士的公司,這點是連後來的iPhone都比不上,至今這臺多年不用的nano仍然被我好好的收藏在家裡。
可以說讓我和蘋果產生孽緣的正是我的老爸。
回到現在,我的這次出行的帶裝備很簡單,就是標準的蘋果三件套,先來張全家福吧:

iPad+Pro/">iPad Pro 9.7-inch,64GB
MacBook Pro 15-inch,2018
羅技 K380 藍芽鍵盤
其實我既然有iPad Pro那麼肯定是買了Apple Pencil的,不過走之前覺得可能用不上就留在家裡了。OK,那麼一個個來說吧~
iPhone
在2010年,當年我準備參加中考,同時也是喬幫主釋出iPhone 4不久,我的老爸就不知道從哪裡拿回來了一臺黑色的4,當年的我對於手機沒什麼概念,就是個打電話的工具嘛,我的老媽當時還在用著三星的滑蓋手機呢。
而這又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小的體積上看到了4如此清晰的螢幕,畢竟那時Retina螢幕剛剛引入,那時的感覺同樣令我震驚。同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螢幕可以隨著我手指的滑動點選而變化,第一次感受到了我旋轉螢幕它也會跟著旋轉那樣的魔幻,那種感覺真的難以描述,真的太神奇了。
那時我偶爾還偷偷地管老爸藉手機玩,不過老爸總是說學習重要不要多玩拒絕我,不過誰叫你把我的興趣勾引起來了呢?

這次讀研手上用的還是3年前買的iPhone 6s,雖然買了有三年之久了,還是上大二時買的,但是對於電子產品的熱愛使我養成了很好的保護習慣,這臺6s我用了三年,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訴各位:這臺手機在我手上,沒,有,摔,過,一,次。這點我覺得還是挺難做到的,手機表面只是有一些氧化掉漆的痕跡(因為6s當時就有氧化掉漆的缺陷),但是總體來說,看上去還是很新的。
我對於手機的要求不是很高,用著不卡就行,回家看資料做project用電腦,平時娛樂用iPad,手機也就是走在外面的時候看看訊息而已,所以X什麼的我不是很感興趣,6s的硬體完全可以滿足我。
以下是走之前在家拿6s在樓下拍到的晚霞,後期PS處理了一下,還是很漂亮的,6s的相機對我來說足夠用了。

如果要讓我評價安卓和iOS哪個好用,抱歉,我說不出來,因為我老爸的影響,我全家人的智慧手機全部都是iPhone,我也從來沒有用過安卓,所以我只能說這麼多年下來我已經完全離不開iOS的生態了,而且iOS對我來說也足夠好用。
iPad
我人生的第一臺iPad是老家裡那臺早就吃灰的iPad 2,同樣也是老爸帶給我的。
不過iPad帶給我的震撼和影響就遠不如前面的iPod和iPhone深遠了,直到現在在我眼裡它也就是大一號的iPod,不過Apple Pencil和iPad Pro的出現倒是改變了我的看法。
我個人還有個興趣愛好——畫畫,因為我從小很喜歡看動漫嘛,時間長了就想自己畫了,可以說畫畫這個興趣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停止過,為了畫出漂亮的妹子我有一段時間是天天練習還有學習攝影知識,為了畫好人體結構我連解剖學都去學習了,最開始拿鉛筆在紙上畫,後來專門買素描紙和馬克筆畫,當然我早就想到了如果能用iPad畫畫有多麼好啊,螢幕夠大,而且不用像數位板一樣畫的時候眼睛和手的操作是分開的,所以在上大一有時間後就開始琢磨給iPad買一支好用的觸控筆(當時我用的還是iPad Air),wacom還有別的公司的筆我都看過,甚至還專門找過那邊的客服聊了一個小時看合不合適,但最後我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筆。
然後就在這時iPad Pro和Apple Pencil彷彿就是有求必應般的出現了,但是當時12.9寸的螢幕我還是感覺太大,攜帶不方便,於是我沒有馬上剁手,直到2016年3月9.7寸iPad Pro的釋出,我終於是同時買下了它和Apple Pencil。

這裡給各位看看我兩年前在iPad上畫的圖吧:

(如果瞭解東方的應該知道這是誰吧)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這是在iPad上畫的,那麼以下這些可以說明了吧?
(每畫完一部分就必須儲存這可是繪畫一個很重要的好習慣喲)

這是繪畫工作區,右邊分了那麼多層應該可以證明了吧?

這裡就安利一下我用的這款繪畫軟體吧——Autodesk的sketchbook,現在軟體全部功能都是免費的,非常好用。

當然還有procreate也同樣推薦,都是很優秀的繪圖軟體。
總之手上的這臺2016年的iPad Pro對我來說也是足夠用了,雖然現在讀研可能不會再有時間畫畫了,但是用來娛樂看看海賊王或者學習看看課件PPT還是足夠的,有時候也比帶著接近兩公斤的電腦去上課方便。
總之,如果不是因為iPad Pro和Apple Pencil的出現,iPad在我眼裡還是那個大號的iPod。
對於Mac來說我的瞭解是最晚的,我的大學本科用的電腦是ThinkPad的X100,也是比較老的機器了。
其實我不討厭Windows,雖然我也沒有打遊戲的習慣,但因為本科時很多project還要放到win系統上分析,所以當時並沒有入手MacBook,但我早就對macOS的簡潔優雅略有耳聞,所以決定讀研時一定要給自己配一臺Mac。
其實還是因為老爸的影響,我家裡現在還有一臺2012版的老MacBook Pro,老爸直到現在還在用,因為老爸喜歡攝影,沒事也需要導到電腦上用PS修照片,所以他還在堅持用,不過那臺電腦真的太老了,甚至螢幕都有些偏色,將來我一定要給老爸買一臺iMac放在家裡專門給他修照片。

(桌布出自動漫《蟲師》,找了很久又拿PS調了調色)
因為我的專業需要,電腦是我最重要的工具,我經常需要寫程式做app開發,還有執行虛擬機器在sandbox裡分析惡意軟體,所以我對於電腦的效能還是有剛需的,畢竟執行虛擬機器比較吃記憶體。
當然虛擬機器也是我比較推薦的一種雙系統方案,因為很好用,如果有什麼非要在win上解決的一個虛擬機器就能搞定,真的沒必要在Mac上直接裝win,那真是暴殄天物。
如果有這方面需求推薦各位下載VMware的虛擬機器,裝好後自己下載一個Windows系統的映象iso檔案就可以了。

這次我選擇的是2018款的MacBook Pro 15寸,16GB記憶體搭配256GB容量,算是15寸裡的基本版,當然因為我是黑色腦殘粉所以我的三件套都是深空灰的。這臺機器我是在香港買的,因為比較便宜嘛。
選擇15寸的原因是因為我需要經常寫程式碼,螢幕大點看著舒服,Retina的解析度也是很養眼,256GB對我來說足夠用,因為我還有一塊1TB的行動硬碟,兩者搭配肯定足夠用了。
總的來說15寸的MacBook Pro完全符合我的需求,我很滿意,看著也很漂亮,漂亮得讓我明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擦機布擦掉上面的灰。
要說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那個蝶式鍵盤,雖然第三代相較於前幾代有手感提升,但是我用起來還是很難受(還是和在螢幕上打字一樣),所以我專門去買了羅技的K380作為我的打字鍵盤。這款鍵盤我也很推薦,小巧重量輕,而且可以同時連線三臺裝置隨時切換打字,手感比MacBook好太多了。和Mac的鍵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底下那碩大無比的觸控板,這塊觸控板我可以直接說這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用的觸控板,有了它80%的時間你都可以不需要滑鼠(但是對於修圖或者創造等精細化操作時滑鼠還是少不了的),領先win陣營不是一點半點,首先足夠大,其次macOS對觸控板手勢的優化足夠好,再加上逼真的taptic engine震動反饋,感覺太棒了(這塊觸控板是無法按下去的,但是震動能讓你真的覺得這是能按下去的)。
既然說到了Mac,那就順便說一下TouchBar和macOS吧。TouchBar目前我並沒有覺得有太大的用途,最多算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的附件,畢竟各種程式裡,比如Ps,Pr,Android+Studio/">Android Studio還是Xcode都是快捷鍵最方便不是嗎?
macOS真的很棒,尤其是對於我這樣沒有玩遊戲需求的人,它真的可以給我一個流暢,優美,舒適的沉浸體驗,讓我能專注於我在做的事情,而不是被時常的卡頓,宕機和清理垃圾所困擾,macOS的統一性和軟硬體下搭配的協調我覺得這是win所無法帶給我的。
其他關於蘋果的其他裝置我也順便聊聊吧。
先來說Apple Watch,說真的,現在Apple Watch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電子錶,但是我依然覺得對我沒啥用,它的功能手機都可以實現,而且雖然我也很喜歡運動,但我對運動監測的要求沒有那麼高,至少沒高到要天天記錄,況且這表也不便宜,所以我還是理性點,用處不大就不買。
再來說AirPods,其實我有一對AirPods的,這對小耳機真的是我近些年買過的最物超所值的產品,流暢的切換,無線的快感真是很爽,不過這對耳機我並沒有帶過來,因為老爸沒事喜歡一個人到野外照相採風,我怕他一個人有點無聊,所以就把AirPods給他聽歌用了,我還是用earpods吧,反正也能滿足我。
OK,就先說這麼多吧,確切的說,Apple陪伴我的這些年真的是影響了我很多,對於科技的興趣也讓我在大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為我的前進方向,希望能在接下來兩年的讀研生活中走的更遠吧,我會勇敢地走下去。
對了,好像忘記了我是去哪個大學讀研了,很抱歉,寫多了就忘記了哈哈,我讀的是香港大學電腦科學專業的研究生,方向是電腦保安領域(這也是為何我的Mac是港版的原因啦)。

最後來個我們學校的標誌性風景吧(話說港大校區真的好小)。

OK,期待在港大這兩年新的生活,加油!

這是一場屬於 Apple 粉絲的徵文活動
分享你與 Apple 的點滴故事,由此開啟
活動截止時間:2018 年 10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