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果粉#畢業生 EDC:送給即將遠行的你
“如果只是喜歡只是熱愛,總有一天激情會消退;但如果它已成為你生活的一種習慣,便難以釋懷了……”
大學四年以來,唯一沒變的就是對Apple的一種執著的熱愛,以至於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第一次接觸Apple是在2010年,手裡捧著早已淘汰的iPhone 3G,卻樂此不疲的越獄,裝外掛……那是個大家還在用著Nokia N97、N86、X6、5800的年代,也沒人會預料到如今Apple支配整個消費電子領域……
iPhone 3G、4、5、5S、6 Plus、6s Plus、7 Plus、8 Plus;
iPad 2、Air、Pro 9.7、Pro 10.5;
Apple Watch Sport、Series 3 (GPS)
Macbook Pro 15.4(Retina Late 2013)、13-inch, 2017, Four Thunderbolt 3 Port
這些都成為了我學生時代奢侈卻又引以為傲的回憶……
- MacBook Pro 13-inch, 2017, Four Thunderbolt 3 Port
2018年7月13日購入於Apple Store東京銀座店,興奮時間不超過6小時,當天下午Apple官網就上線全新2018款MacBook Pro,無奈當晚回國的航班,只能抱憾而歸……離49年國慶最近的一次了:joy::joy::joy:
購買這臺MacBook Pro完全是為了取代那臺已經用了4年的MacBook Pro 15.4…… 這次購買完全以便攜性為第一訴求,所以只考慮13寸……
這一代MacBook Pro我選擇了13寸Touch Bar版標配的頂配,國行15788 RMB/日版220800 Yen=13156 RMB;在直營店有美式英語和日語兩種鍵盤,考慮到中文更傾向於英文鍵盤佈局,選擇了美英鍵盤;
Touch Bar:視訊進度條、iWork套件使用場景居多;總的來說是一個在便利性上面加分的創新設計,也是讓我購買它的原因之一;
相比於上一代MacBook Pro的巧克力鍵盤,初次上手感覺鍵程很短,按下去沒有什麼感覺,鍵盤生硬,而且打字多了指頭會有無力感……但是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開始喜歡了這種清脆的聲音,而且這一代鍵盤的輸入精確度要比老款的MacBook Pro鍵盤要提高不少,十分乾脆利落,不粘手。
Retina顯示屏:還是一如寄往的優秀,唯一不足的就是17款沒有True Tone原彩現實,這一點在看過18款以後覺得還是必不可少的,畢竟隨著環境光變化來調整螢幕髮色傾向還是挺討好眼球的;P3廣色域不易察覺,可能我只是個以文字、瀏覽網頁和看視訊為主學生黨,所以在這一點上感覺太大的差別……
拓展能力:4 Thunderbolt 3介面現在還需要買一個擴充套件塢來配合使用,畢竟很多裝置還是Type-A介面、更不用說VGA、HDMI……早就已經過時的介面了;但是這一代MacBook Pro支援任意介面充電確實很方便,如果能和上一代一樣在充電線口做一個充電指示燈就最好了,MageSafe磁力介面看上去確實逼格更高,也很有設計感,但Type-C大勢所趨,被取代也是合理的……
於2017年9月26日在Apple中國官網購入,參與了當時的開學季優惠活動,5048 RMB=iPad Pro 64G Wi-Fi + Beats X,耳機在閒魚賣了700塊,所以最終入手價格是4348 RMB。
120HZ重新整理率:這是我入手的唯一理由,相比於之前的Pro 9.7,螢幕的流暢度的提升帶給我的體驗感受就是——非買不可;而且32G對於我來說確實有點捉襟見肘了,但是資金又有限,所以最終入了Pro 10.5最低配……
全貼合螢幕:也是iPad Air 2/Pro全系的痛點,之前喜歡用iPad打王者榮耀,時間一長,螢幕上就會被按出白色亮點,可能由於螢幕尺寸大,玻璃韌性導致在如此大螢幕上會出現一定的形變才會這樣,雖然售後已經就這個問題幫我換過兩次iPad了,但我還是希望在下一代iPad Pro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毫無疑問是如今最強的平板CPU,GeekBench 4單核成績接近4000,多核成績接近10000,這個成績接近A11 Bionic,但是最強的是GPU能力,今年的A12 Bionic在GPU方面雖然相比A11 Bionic有了近50%的提升,但是還是略遜色於A10X的GPU,所以才能支配如此高的解析度和重新整理率。
基本用不到攝像頭,畢竟不是拍電影,也不會有人用這麼大的iPad去拍照…… 但是聊勝於無嘛,畢竟價格都5000+了,不配個和iPhone 7一樣的攝像頭確實說不過去了……
以為自己會遵守購買時的諾言,好好做筆記,用它來學好雅思,結果就是個擺設,根本沒想著去用它…… 所以如果是有畫畫需求的還是買一支,但是做筆記這種苦力活即便是用iPad我也不太願意……
綜上:這部iPad Pro就是我買的一臺有著高重新整理率和P3廣色域的遊戲機……也是最後悔購入的產品。
- iPhone 8 Plus(即將入手iPhone XS Max)
之前用的是iPhone 7 Plus,之所以入手8 Plus是因為我阿姨的6 Plus已到垂暮之年,所以理所當然的入了這款不到兩個月旗艦地位的iPhone 8 Plus;買了有好幾個官網的矽膠殼,還是更喜歡這個天藍色,看著挺清新的;moshi的殼子確實很好,做工各方面的都很講究,但是厚度確實有點讓我接受不了,套在手機上妥妥果半斤……
金色:這是我入手iPhone 8 Plus的唯一原因,也是讓我至今保持新鮮感;玻璃後蓋配上奶油布丁的淡金色看上去特別典雅,很討好眼球,偏紅銅色的邊框看上去也是如此…… 也算是iPhone 8系列僅存的特色了。
無線充電:得益於玻璃後蓋的設計,無線充電得以實現,而且配合mophie的7.5W無線充電器,充電速度不會特別慢,也算是能接受,適合晚上睡覺放在床頭櫃上充電。
其實iPhone 8 Plus的優點完全被過於陳舊的ID設計給掩蓋了,這也是我現在急迫的想要換iPhone XS Max的原因,其實iPhone 8 Plus的效能確實是行業領先水平,不論是CPU、相機……依舊難以棋逢對手,但隨著iPhone X/XS/XS Max的推成出新,註定Original iPhone是要被取代的……心理五味雜陳。
14年9月第一次接觸iPhone 6 Plus的感覺和如今看iPhone XS Max的感覺是一樣的,當時被大屏吸引,如今痴迷於高屏佔比;經典的東西只能停留在過去的時光裡,所以這臺iPhone 8 Plus我會好好珍藏……
- Apple Watch Series 3(GPS)Alum 42mm
於2017年10月2日購入,其實買Apple Watch是一個不痛不癢的決定;以前用初代watch體驗很糟糕,反應遲鈍,容易掉漆,待機時間短……服役兩年後因觸控式螢幕失靈而光榮退役;中間有兩個月沒有Apple Watch,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所以在Series 3釋出後毅然重回Apple Watch的懷抱……
S3 + W2:這種雙拼的處理器其實在iPhone 5s年代就存在了,當年首款64位移動端處理器A7配合一顆協處理器M7可以有效的處理不同效能需求的任務,從而達到延長續航能力和偵測運動資料的雙重作用。所以這次S3配合W2不論是在執行速度還有運動資料的獲取上都比初代有了爆炸函式式的提升,最佳入手理由。
ID設計:當然不能和series 4相比,畢竟Series 3還是在初代Watch的模具下不斷優化的產物……
續航能力:正常輕度使用(每天都會有30分鐘-1小時的健身訓練)配合Watch OS 5,一天使用下來剩餘電量在55%-60%之間,續航應該能撐兩天,每天一充完全不用考慮這些……
Apple Watch Series 3是一款可以用上好幾年的手錶,購買它完全是剛需,但更換它的優先程度並沒有iPhone高,畢竟我對手錶的要求是隻要能用就行。
垂涎了有一年半了,一方面認為售價過高,另一方面Beats X隔音好於AirPods,所以遲遲沒有入手……
半年使用下來,便攜性肯定是沒得說的,續航也完全不用擔心;充電盒是個癥結,體積比較大,夏天放在褲子口袋裡容易激凸……
沒有比這更方便的分體式藍芽耳機了,得益於W1晶片,讓所有登陸同一iCloud賬號的裝置可以任意切換播放源,沒有完整的生態圈是做不到的,而且分體式耳機能做到無延遲,同步已經很難了,所以體驗完後就不會在糾結價格了,反正你果不搶錢是不存在的……
Apple陪伴了我近十年的學生時光,記錄下了我最稚嫩的青春……謝謝有你的陪伴,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