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第六十二講:隔離見證
這裡是王團長區塊鏈學院,與最優秀的區塊鏈人一起成長!今天給大家講講隔離見證。
使用過比特幣轉賬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比特幣網路轉賬速度非常慢,以太坊網路頻繁擁堵已經被很多人詬病,而比特幣網路的擁堵情況比起以太坊網路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區塊鏈網路的擁堵必然會導致轉賬到款時間緩慢,轉賬手續費高昂等問題。
比特幣的區塊大小是1M位元組,待驗證的區塊數量越來越多,交易處理的效率自然越來越低,嚴重影響比特幣的交易體驗,而隔離見證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隔離見證有的地方也說成隔離驗證,其英文全名為Segregated Witness,縮寫為Segwit,其實就是將驗證資訊隔離,然後單獨處理驗證資訊。
舉個例子說明:
坐過飛機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飛機上大件行李是不允許隨身攜帶的,必須在登機之前去大件行李處託運,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假如我們每個人坐飛機時都隨身攜帶大件行李,那麼在過安檢時會減慢大家排隊的效率,因為還需要檢查大件行李。而且如果是特別大件的行李,還有可能要卡在安檢很久。
這就相當於礦工驗證某些有多重簽名的交易,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我們坐飛機時,每個人都是這樣操作,而且民航局還同意的話,那麼機艙的座位肯定裝不了多少人,登機和下機的效率也會大大降低。所以,我們坐飛機的通常做法是將大件行李和人分開過安檢。這樣的做法就是坐飛機的效率提高了,機艙的座位也能充分利用——只坐乘客,不放行李,而行李託運倉也能存放更多的行李。這就是隔離見證的好處。
隔離見證是為了讓區塊鏈承載更多的交易量而設計的,區塊上的資訊分為交易資訊和見證資訊。
交易資訊就是誰給誰在什麼時間轉了多少錢。
見證資訊就是哪個節點在什麼時間驗證交易資訊的可靠性。
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直接把這兩個資訊放在了區塊內,其中見證資訊佔了大概三分之二的空間,所以一個區塊就承載不了更多的交易資訊,但是普通的使用者只需要知道交易資訊就可以了,見證資訊只有礦工需要驗證。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把見證資訊從區塊裡拿出來,放到另一個空間,統一交由礦工驗證,區塊裡只記錄交易資訊,那麼在不改變區塊大小的前提下,區塊裡也可以承載更多的交易資訊了。從而達到了區塊擴容的目的,提高了比特幣區塊裡網路的交易效率,加快了交易速度,也降低了交易手續費。
隔離見證已經在比特幣和萊特幣上成功實施。
想要了解更多的區塊鏈知識,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王團長區塊鏈日記,與最優秀的區塊鏈人一起成長!
來源:王團長區塊鏈學院
本文由布洛克專欄作者釋出,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布洛克科技觀點
——TheEnd——
關注“布洛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