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還沒“達級”,談什麼“降級”?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火?
美團創始人王興的一句話或許可以從側面回答這個問題——
「全中國有多少人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答案肯定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不到4%。”(截止2017年這個數字應該是5%」
他還表示,中國真的太大了,大到你認為入門款吹風機是200元起步,精緻小姐姐都花2000元買戴森。但其實更多人還在用20元雜牌吹風機,一用就是20年。
一十四億人民,4%是多少?
大概5600萬。
中國實在是太大了,285個地級市、15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2856 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41658 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662238 個村級行政單位。
巨大的地域,巨大的人群,巨大的市場隔閡,“或許我們生活的不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元化、多維度的。
所以,周天勇教授說,「2017年中國還存在8億農村戶籍人口,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簡直是一個農業經濟、農村社會的國家。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6億人的消費內容還是工業品,並不是所謂的服務產品,這些人消費還沒“達級”,談什麼“降級”?」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他所在環境當中的“世界”。
拿著iPhone X的人和拿著OPPO和vivo的人,在摩天大廈格子間裡的白領和在富士康流水線的工人,包工頭和文學青年,快手、抖音網紅和買保健品的老太太,吃牛排三文魚的人和吃榨菜方便麵的人......
是謂城市摺疊,是為平行世界。
劉強東一直以為京東的對手是阿里巴巴,他認為拼多多不過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零售的核心依然是供應鏈和物流。
但在靠“低價拼團”爆發式增長的拼多多上,活躍買家達到了驚人的3.43億,其中70%的使用者是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使用者僅有7.56%,另外,拼多多使用者中30-39歲的佔到50%,40-49歲的佔到31%。
後來,京東悄悄上線了京東優惠等拼團模式,我就曾加入了京東的眾籌團長粉絲微信群。
而阿里巴巴的CEO張勇認為,整個消費在往上走,不能走歷史的回頭路,「我們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塊九賣一雙日拋型的鞋,還包郵(這條路)」
張勇指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使用者價值——還是要從發展的眼光看未來,你要相信使用者最後要什麼。當然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消費得非常高大上,不是這樣的,但是在每個消費層級上,你要給他適合的東西。
到底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分級?
張勇認為兩者不是對立的,第一,消費肯定要分級;第二,消費升級一定是趨勢。 所以他的結論是:
「你要做到的是在不同的消費分級裡進行消費升級,這樣這個社會才有進步。一塊錢包郵、兩塊錢包郵那些東西,不符合規律。」
儘管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說的是,「我們與淘寶是錯位競爭,爭奪的是同一批使用者的不同場景,錯位才會長得更快,所以不存在打掉淘寶多少訂單」。

2017年1月初,著名思想家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去世,享年91歲,齊格蒙特·鮑曼有很多著作在知識界和社會界很有影響,但他的《工作、消費、新窮人》一書最廣為人知。
在書中,齊格蒙特·鮑曼提出了這樣一個定義:新窮人——「......有缺陷的、有欠缺的、不完美的和先天不足的——換言之,就是準備不夠充分的——消費者」
生產過剩的時代,大消費時代,消費至上、消費主導的社會裡,消費的誘惑無處不在,如果你的消費能力跟不上你的消費慾望,那麼你很可能就是一個為消費而不停工作的、有缺陷的消費者、失敗的消費者:“新窮人”。
但是,齊格蒙特·鮑曼所描述的這種情況離我們還太遠。

舉一個例子,你說現在中國人最經常的出行工具是什麼?
不是地鐵,不是公交,也不是賓士、寶馬、凱迪拉克和特斯拉,而是電動車、摩托車。
我們以為幾千上萬塊的品牌電動車已經夠LOW了,但在最為廣泛的道路上飛馳而過的大都是1千塊左右的雜牌電動車。
還有,不是ZARA,不是優衣庫,在縣城鄉鎮的廣袤天地中,海瀾之家,柒牌,七匹狼,九牧王等才是代表面子的高檔貨。
另外,我們熟悉的可能是如家、漢庭和錦江之星,但在三四五線城市,尚客優公司的門店已經突破3000家,尚客優的老闆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的上限是一萬家,那麼這場遊戲如家漢庭已經贏了,但是上限是五萬+,甚至更大,那麼遊戲才剛剛開始。」
知道華萊士嗎,檔次肯定不如麥當勞肯德基,但架不住人家火啊,十七年就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之列,在全國擁有3000多家分店,而且現在幾乎每天就新開3家。
所以,不要過分談什麼網際網路思維,實實在在地賣出產品才是真本事。OPPO、vivo為什麼牛,因為OPPO、vivo紮根在農村鄉鎮的廣闊天地裡。按照小米老闆雷軍的說法,線上零售只佔整個零售市場的10%,剩下的90%來源於線下渠道。
有人才有消費,最廣大的人群,最廣闊的市場,一直不是存在於五環之內。

人是有視野盲區的,不管是升級,還是分級,或是普惠、拉平消費,你的產品都必須錨定你的消費人群才行。
前兩年火熱的進口商品、全球優品為什麼一陣風就過去了?
黃崢的說法很有道理,「雖然只有一塊錢,薯片寄過去碎了不能吃了,消費者就會覺得沒佔到便宜,說你是騙人的;但只要還有一半能吃,他就會覺得值得。」
你覺得不可思議,那是因為你眼界太窄了。
廉價、便宜和價效比一直是大眾消費的核心,當幾十塊的包包、口紅還可以砍價的時候,誰管它是不是品牌,既然一樣用,為什麼要去買幾千塊的商品。
我們國土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有著區位差異,月薪過萬的勞動者只是小部分,最大部分的人民群眾還徘徊在月收入3000元以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編輯、推送內容、掌握輿論和話語權的人也許是不知道、不瞭解、不在意那一部分人,因此你看到的也只是它們眼中的世界,在另外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裡,那一部分人不是沒有聲音,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不然,快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活躍使用者?
所以,不要說什麼經濟困難了,今天做生意哪裡都有機會,高階市場不代表高回報,中低端市場,從來不乏購買力。
重要的是你要找準你產品的消費人群,並能夠迅速切入,做到不可替代的消費符號,如OPPO、vivo。
多元化,差異化,是客觀現實,因此你的經營策略和營銷策略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打法。
中國太大了,廣闊天地,好戲還在後頭。

「讓絕大多數中國人,有能力去消費那些達級的產品和服務」
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前途不可限量。
最後,用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的話結尾:生活只意味著重複和平庸,消費最後只變成了符號的消費。
讓我們記住,世上最好的東西——陽光,空氣,明月,清風,微笑、擁抱和愛,都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