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啟新篇,今年會是5G元年嗎?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 5G——構築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賦予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智慧社會新發展,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將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2019年,會成為“5G元年”嗎?
“如果兩年前我們是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外眺望,今天我們已經實實在在進入到智慧化變革的新時代,而5G將是推動智慧化時代巨輪滾滾向前的強大動力。”3月23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如是說。
讓5G照進現實生活
談及5G與現實生活的交織,最先聯想到的場景會是在哪兒?
在楊元慶看來,第一個場景是道路交通領域。這是基於無人駕駛具備依賴於5G高速、低時延、廣覆蓋的特性。
“第二個場景我認為會發生在工廠裡,”楊元慶說,機床、鼓風機、煉油裝置等,都會裝上越來越多的感測器,並變得越來越智慧。計算、儲存、網路的模組都會加進去,通過5G相互連線與大資料分析讓流程更高效,讓決策更及時、精準。
他提到的第三個場景,則發生在生活社群中。“每個小區都會5G的基站,讓通訊更加順暢,不會卡頓,這是雲端計算和邊緣計算相結合的方式。”
而5G與垂直行業的結合,將為更多行業帶來美好願景。楊元慶說:“毫無疑問首選製造業,連續製造業、離散製造業都會因5G"插上翅膀"。第二個行業我會選教育,教育行業也會更廣泛地使用5G。”
讓標準定義全新平臺
關於5G的工作部署,工業和資訊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透露,下一步將優化市場發展環境,研究制定5G商用的配套政策,推進站址保障和共建共享,加強標準制定、安全保障、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協同。
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會長葛瑞德表示,4G時代第一次形成了所謂的國際標準,但1G、2G時代有不同標準。在4G的基礎上,5G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成本更加低廉,有更多機會形成一個共同的平臺。
楊元慶預測,在軟體定義技術的推動下,傳統的、高成本的通訊專用裝置,將被標準化的服務網路和儲存裝置所取代,從而使得整個通訊行業的基礎架構由此被顛覆。
讓開放助力生態繁榮
“5G技術是經濟全球化浪潮下的創新成果,開放發展是必由之路。” 王新哲說。
楊元慶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5G商用將大大提升下一代無線通訊網路的開放性及靈活性。大量的計算、分析和判斷可以在移動的邊緣實時進行,因此裝置的前端也將變得更加輕量化,對裝置的形態和模式將產生巨大的改變,推動智慧網際網路的發展駛入一個快車道。
王新哲說,中國將秉承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層面構建多層次的5G國際合作體系,深化技術、標準、頻率、產業應用等多層面的國際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共贏的5G產業生態。
讓世界因5G更美
新興領域的蓬勃發展,往往伴隨著潛在風險,就像5G同樣會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曼青提出他對5G可能衍生出的隱患:“第一,5G時代個人隱私權保護的問題將會更加凸顯。第二,作為一個國家,每天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安全問題也會變得更加突出。”此外,由連線而帶來“資料災難”和“資料垃圾”也是風險點之一。“有一種說法"做大資料的人要像撿垃圾的人學習,在撿垃圾之前就應該知道垃圾怎麼分類。"大資料也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垃圾,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挑戰。”
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集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所說,世界因為5G會變得更美。相比真實世界的技術變革,我們內心世界的感知相對較慢,所以我們在快與慢、大與小、實與虛之間除錯很多才能適應。
5G已至,我們需有所準備。(文/閆雨昕、劉緒堯、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