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擊 每日一淘急拓品類
北京商報訊 (記者 王曉然 徐天悅)作為每日優鮮下的同胞兄弟,相較於聲勢浩大的每日拼拼,每日一淘有些暗淡,甚至開始另闢蹊徑。3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每日一淘App上看到,不同於以往滿屏的生鮮和食品,目前每日一淘已上架了日用百貨、3C數碼等商品,非生鮮品類佔比越來越大。然而此前每日優鮮推出的社交電商平臺每日拼拼與每日一淘的定位存在重合,後者面臨著內外雙重“威脅”。
主打美食、生鮮的每日一淘也開始轉型全品類電商。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在每日一淘App上發現,除了原有的水果、休閒食品等以“吃”為主題的商品外,每日一淘新增了日百、服裝等分欄。每日一淘相關負責人表示,每日一淘目前使用者規模已破千萬,主要是基於消費者的需求反饋才決定擴充全品類。對於每日一淘如何與每日拼拼形成差異,上述負責人並未給出迴應。
不少電商平臺以社交、生鮮切入市場,快速獲取流量,不過隨著平臺規模不斷變大,也很快遇到增長瓶頸。單一生鮮品類較難滿足家庭使用者的多種需求,為了更好地留住使用者,這些平臺紛紛開始嘗試佈局全品類。除了每日一淘以外,每日優鮮此前也被曝出正在招募3C採購團隊,生鮮移動電商美菜網近期也在招聘小家電採購主管擴充家電品類。
成立不足一年的每日一淘正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雙重競爭壓力。自每日優鮮近日“聲勢浩大”地上線每日拼拼後,與每日拼拼商品和模式高度相似的每日一淘將面臨內部競爭似乎在所難免。拉新返傭、賣貨返利……每日一淘與每日拼拼都採取了社交裂變的模式,這使得二者難免同質化。一位每日優鮮內部工作人員也表示,每日一淘與每日拼拼確實看起來很像,不過具體來看還是有一定區別,比如每日拼拼有前置倉和1小時達服務,而每日一淘主要屬於一鍵代發模式,幫供應商搭平臺。
在配送方面,每日拼拼與每日優鮮共享供應鏈,依託每日優鮮在北上廣深等20多個城市已經建立的1000+個前置倉可以實現1小時達,而每日一淘此前主要採取的是產地直髮模式,不設專門的倉庫,使用者下單後,一般至少也要3-5天后才能收到貨。
對於每日一淘來說,儘管已經擁有一定的使用者規模和銷售額,但是面對諸多電商巨頭紛紛入局社交拼團模式,本身外部競爭就不斷增加,如今內部又有每日拼拼前來“分羹”。與此同時,每日一淘也面臨著流量、口碑、供應鏈、物流等更多方面的挑戰。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從企業戰略角度來看,每日優鮮肯定不會推出兩個品牌“自己打自己”。每日拼拼和每日一淘二者的定位可能還是有錯位,比如每日一淘客群可能更集中在低線市場,每日拼拼則針對一二線市場,但是在商品和模式上二者確實存在相似性,也會存在競爭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