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營銷:什麼才是網際網路營銷

運營,在網際網路的語境中,相比產品和技術,更像是一個打雜的。一般企業在招聘運營時,都會附帶上會PS,或者會SQL等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最好。無論是按照工作型別劃分的內容、活動、使用者運營,還是按照類別劃分的遊戲、電商、社群運營,本質上都是為產品服務的。在我看來,運營的本質就是營銷。

營銷的最終目的是賣出產品,實現增收,同樣運營的最終目的也為產品增收服務。作為目標的最終執行者,運營揹負的KPI壓力最大,產品可以做得像一坨屎,但是能不能把產品賣得好,就是運營的問題了。所以如果公司產品效果差,矛頭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運營。
我們都應該知道,運營有幾個工作場景,拉新、留存、促活、付費、傳播,也就是業界比較知名的海盜模型AARRR。在這幾個維度之中,你可能覺得付費最為重要。不可否認,付費很重要,但是一次性付費和持續性付費還是有幾個維度的差距的,二者的區別就在於留存。如今國內的一二線城市移動網際網路基本已經飽和,各家產品爭奪的焦點核心就是留存。
關於留存和付費,業界有通用的兩個模型
1、使用者日活=第一日新增+(第一日新增的留存+第二日新增)+(第一日新增的留存+第二日新增的留存+第三日新增)+……….
以下圖為例:

可以看出,2月1日新增10000使用者,到2月3日留存3000,所以2月1號這批使用者中,2月3號的日活為3000.
同樣,2月3日,算上新增使用者,當日日活為19000人。
2、營收=使用者數 付費率 單位使用者價值
看了這兩個公式,我們應該有所瞭解,營收和留存直接掛鉤,雖然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者付費,但留存很重要。即使產品在別人看來再怎麼差,只要留存好,也能說明這是一款好產品。
運營可以是一件很瑣碎的事情,你要處理的事情千千萬,但無論是什麼運營,有幾點工作方法是共通的。
以使用者為核心,讓使用者有參與感
太多的產品喜歡自嗨,產品經理拍腦子就決定,這個功能好,立刻上線,結果上線之後,功能不及預期,又匆忙下線。運營人員不可避免地要和使用者打交道,和使用者溝通。無論是做內容,還是做活動,都要考慮目標使用者的喜好。
以資料驅動決策
雖然運營做久了,對於某些方法會了熟於心,某些東西根據多年的經驗就能判斷。但是對於初階運營來說,多分析使用者畫像,多分析資料。開展某項工作前,先用資料來論證,是否可行。
產品觀,大局觀
運營所做的東西可能只是一小塊,所以導致很多運營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上思考問題,沒有全盤考慮某個工作對於整體產品的影響。一個好的運營,不僅會從區域性來看看待問題,還能從產品上,甚至上升到整個公司層面來思考問題。
不建議去創業公司
面試過一些從小型創業公司出來的運營,做事情很雜很亂,毫無章法。小公司的缺陷在於邏輯不清,框架不分明,方向不明確,導致運營迷迷糊糊。
文:柯無才@馬克有話說( FlyingPig654 )
首席增長官 CGO 薦讀: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