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安心的搞技術,不想做管理
題圖 from unsplash
我只想安心的搞技術,不想做管理
這大概是很多搞技術朋友的心聲吧,特別是工作七八年左右的時候,原因可能是因為比較內向,感覺不能勝任,需要經常與人打交道、與團隊打交道、與領導打交道、與客戶打交道,每天會議不斷,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去學習鑽研技術,感覺這樣是在荒廢時間,等等等等,不如靜下心來,安靜的寫寫程式碼,提升提升實力來在的靠譜,並且技術的提升很容易看的到成果。
從某種角度看,這其實算是一個誤區。因為如果你從業時間比較長,必然要往上走,也可能是被動的。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跟你做同樣的工作,而你的同齡人,幾乎都變成了經理、高管,甚至你認為能力完全不如你的人職級都比你高,你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種不平衡感,導致你對目前的工作喪失激情,心裡憋屈怨氣很重,除非你看淡一切。另外一點,當一個比較年輕的領導者在審視下面團隊中的成員時,必然會對你這個年紀比較大、但還在做著跟年輕人一樣的工作更加特殊關注,無意識中會產生一種輕視(除酷愛技術的大牛以外)。
很多JD上會要求“有帶團隊經驗”的優先,因為帶過團隊與沒帶過的,在看待問題的視角、團隊協作、溝通協調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簡單點講,從高處往下看與從井底往天上看,完全是兩個視角。主動推動事務前進與被動接受上級的指令做事情,自我感覺也有極大的不同。
對企業來講,肯定是希望工作經驗多的帶一些初中級的工程師來做事情,而不是將你和他們混到一起。不管你主觀意願如何,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是期望你能肩負起培養新人,帶隊伍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做一線去寫程式碼,擼功能,這個意義不大。
對個人來講,上面也簡單提到的過,除非你真的很喜歡在編碼,也不在乎收入的高低(年齡增長、家庭重擔也更大,肯定需要更多的收),否則你會成為別人眼中的一個不成功者。價值的傳遞,必然會促使你向高處走,正如水往低處流一樣。如果跨不過去,那可能就面臨著淘汰、轉型。工作年限的增長,必然要求你具備更多的技能,一型發展、T型發展都可以,更強的溝通表達能力,更快的需求領悟能力,更有激情的團隊協作。如果你有意願擔負起管理職能,但害怕做不好,也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誰天生也不是管理天才、領導力大師。有問題解決問題,但不能避開問題,避開了,成長也無從談起( 程式設計師之間的距離是怎麼拉開的 ),你們都清楚,IT行業裡都是在填坑中成長的。在這個團隊避開了,下個團隊多半還是會遇到,繞不開。
如果你有創業的想法,管理能力更是你不可或缺的,如果自己都不能肩負起責任,還能指望誰呢?
這兩天正好聽到吳軍老師一篇文章中關於量級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找來閱讀一下: 量級的突破才是職業突破的關鍵 。(引自“吳軍的谷歌方法論”)。
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念頭,建議靜下心來,去真正的適應管理職能,如果真的是管理書籍也讀了不少,向別人也請教了很多,在團隊中實踐中也不得其果,行不通,再回頭專心技術也不遲。孟子講: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祝好。
Tips:
才入行一兩年做技術研發的朋友過早的參與管理崗位,要慎重,千萬不能丟了技術,也許下一次轉身,考慮到工作能力、專案經驗、帶隊經歷,可能還不會直接給你管理崗位,如果技術再丟掉就很尷尬。-- 【技術&管理&業務】我們該做何抉擇?
另外,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如果有機會就要去嘗試做團隊管理,做了之後再考慮合不合適的問題。肯定不是所有人真的能做管理,不然就沒有人去執行具體事務了。
往期推薦: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回覆[ 精進 / 工具 / 閱讀 / 框架 / 專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