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健身戰(二):百花齊放的年代
2014年,網際網路健身行業逐漸進入發展期;2015年開始全面爆發。四五年過去了,眼見新興的網際網路健身概念以及由此衍生的平臺,備受各路資本追捧,超級猩猩、樂刻、光豬圈、運動社群薄荷、社交跑步應用悅跑圈等,在這兩年陸續完成融資,各路知名資本站臺加速跑馬圈地。
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網際網路健身市場,應接不暇的健身飲食概念、健身方式、健身場所讓人們不勝其擾,無法抉擇。市場遼闊,各路品牌之間的競爭,也並不單一,而是以不同的切入點,以各異的目標人群,形成了諸多各具特色的網際網路健身品牌。此番各路神通,誰更棋高一著?
課程教學的美好時代
在眾多網際網路健身平臺與產品中,課程教學類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興趣。各大平臺使盡渾身解數搶佔市場的過程中,有兩個頗具代表性的平臺贏得了相當份額的市場和資本。
流量明星Keep
Keep在2014年初出茅廬時,它是否曾想到幾年後會擁有上億體量的使用者以及成為業內單筆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
今年7月10日,Keep完成1.27億美元D輪融資,由高盛領投,騰訊、GGV紀源資本、晨興資本、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老股東跟投。此前Keep共完成五輪融資,累計融資6000萬美元。完成D輪融資後,Keep成為網際網路健身領域單筆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
最新的融資將用於AI產品研發、新業務線孵化,以及健身內容的持續強化。這既是在鞏固Keep的核心競爭力——內容,同時又能繼續擴充套件新邊界:從一款健身應用,到一個多元業務的體育品牌。
早在今年3月,Keep釋出了兩款戰略級產品:家庭場景的KeepKit硬體和城市場景的Keepland健身房。
Keepland北京華貿店
目前,Keepland線下健身房在北京華貿開出第一家店後運營半年多,已推出人數少的 “小團課”、“混合強度訓練MIXT”等課程,日常滿課率達到95%,復購率80%。
Keep按次付費的模式需要更長的運營週期來實現盈虧平衡,新店的選址和擴張也會更加謹慎。據悉,Keepland今年會在一線城市全部佈局,中期目標是在一線和準一線城市,每個城市達到兩到三家。同時,Keep國際版上線,半年使用者量已達200萬,已支援英語、德語、日語、泰語和西語等十幾種語言。
此前Keep商業化主要靠廣告和電商,今年釋出了硬體和線下空間,實現電商銷售周邊產品品牌化,並推出KeepUP,線上改換新的變現方式:一是內容付費,以長視訊的形式做教科書式系統知識講解;二是服務商業化,做訓練營,制定更適合某個使用者的訓練方案。
歸根結底,Keep源源不斷拓展疆界的兩大核心是:流量與內容。
共享玩家樂刻
論資排輩,樂刻運動要比Keep小一歲,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錯過市場先機了——市場總有缺口,機會一般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樂刻主打健身共享模式,以月付制、智慧化、24小時、全程無推銷為特色,致力於打造“1公里健身圈”。樂刻目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24小時連鎖健身品牌,消費群體以18-35歲人群為主,線上活躍會員有320萬。樂刻目前共獲3輪融資,C輪約3億人民幣。
樂刻將門店面積定為350-500平米,店內擁有操房、私教區、器械區、更衣室等功能區域。還通過掃碼進場、線上選課等全程自助的方式,增加使用者體驗感。24小時營業,自助式開放,隨時隨地健身,讓教練和場地實現自由匹配。
截至目前,樂刻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慶等8大城市擁有近500家門店,門店日均客流量在300-400人次。樂刻計劃未來三年開至5000家店,希望開啟一個健身領域的全新階段——打造O2O生態系統,做與健身相關的流量入口。
樂刻門店
今年8月,阿里巴巴前高管岑文初加盟公司成為合夥人,負責樂刻整體產品技術,全面主導服務新零售平臺的搭建,賦能消費者、教練、健身房(場景),建立新生態關係。
樂刻以“健身服務”為切入口,介入服務新零售,利用線下場景所聚集的健身人群流量,靠改造線下運動健身場景,提升健身房坪效,優化健身服務,使得線下流量和線上平臺產生強關聯。使用者全部需要藉助樂刻運動APP進行約課、開門,甚至社交,儲存身體資料、運動資料。
除了正常的約課、開門等工具性功能外,樂刻運動app開始在內容上做深耕,比如運動社交和知識付費。app也能方便快捷地觸達每一個使用者。
這個生態裡,除了極具穩定性的320W+會員流量,近500家門店,還有6000+平臺教練,加上店長,各個角色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所以為這些角色提供更多的服務,是樂刻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激發教練的能動性可能也是樂刻電商能否成功的關鍵,樂刻運動平臺目前入駐教練6000+。教練和電商生態的建立,讓樂刻運動在服務新零售領域比同業者又多了一份籌碼。
改造健身館的生意
自2015年“小而美”的網際網路健身品牌異軍突起開始,健身場館就一直是健身人群關注的焦點。為了搶奪市場蛋糕,健身場館品牌之間,以各種手段入場廝殺。其中表現優秀的種子選手,當屬超級猩猩了。
超級猩猩熱力賽
超級猩猩創立於2014年,主要針對25-40歲的中產階級和準中產人群,目前線上使用者超過100萬,其中80%為女性使用者,實際高頻付費的線下使用者接近10萬。
公司目前共獲5輪融資,2017年12月完成數億元的C輪融資,由紅杉資本和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聯合發起的體育基金領投,目前估值已超過10億元。
超級猩猩顛覆了傳統的運營方式,採取不辦年卡、單次付費方式,所有課程都通過微信小程式預訂並繳費,隨後會收到門禁密碼,憑碼入場、鍛鍊。據相關資料,北上深的下班高峰期,超級猩猩排隊訂單是成交訂單的200%。
超級猩猩並非靠價格戰獲客。不同的課售價不同,價格區間在69-239元,中間有89、129、159元檔。該品牌吸引使用者之處在於課種豐富,其在全球引入優質課程與自主研發課程共計100種,迎合了年輕人多變、求新的需求。
目前已在全國7個城市佈局了52家門店。今年3月,超級猩猩推出“100個城市運動櫥窗計劃”的品牌升級計劃。產品上,將傳統健身俱樂部的免費操房獨立出來,設計改造成零售制的付費團體課,按次付費。選址上,店面均選在核心商圈內。最重要的是,超級猩猩所有門店的設計都採用全透明的落地櫥窗。
據悉,超級猩猩將全面開啟全國市場拓展之路,預計2018年全國拓展門店能達到100家。
超級猩猩經典自助健身艙
Liking fit 7x24小時營業
成立於2016年的Liking Fit是一家24小時智慧健身房品牌,目前已覆蓋全國100餘座城市200家店。移動應用Liking APP於2016年7月上線,線下網際網路智慧健身館Liking Fit在2016年8月正式開業。
Liking Fit主打500平米左右的小型、智慧化健身房,使用者通過App即可完成購卡、購課、約課、資料同步等功能。下完訂單後,可領到一個全智慧手環。用這個手環開啟店門、啟動運動裝置,全自助健身。由於該品牌健身房凌晨還在營業,且沒有保安,因此Liking fit還給會員買了保險。
Liking Fit 手環認證
在Liking Fit的商業模式設計中,新型健身房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智慧硬體的引入來提高門店坪效。收入除了傳統的健身卡銷售外,還包括B端的傳統健身房改造、健身裝置銷售,C端的私教課程和智慧硬體、運動服飾、營養餐等周邊。
今年1月,Liking Fit連續完成B、C兩輪共計3.5億元融資,C輪融資完成後,Liking Fit的估值將超過10億人民幣,成為繼樂刻運動和超級猩猩之後,行業第三家完成C輪融資的網際網路健身品牌。
健身房saas系統同步出現
網際網路健身行業的前端市場戰火越加猛烈,在技術終端的SaaS系統服務幾乎同步出現。其中頗具代表的,要數鬼工科技。
成立於2014年的鬼工科技從SaaS切入健身房智慧全生態管理系統,為健身房提供SaaS管理系統,通過給健身房提供後臺管理服務軟體來提高健身房的經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智慧終端和雲資料平臺為俱樂部設計並打造出全操作平臺的運營管理系統——Kismart、Kismart移動端、KisFit會員端、KisFit微信端。同時鬼工科技結合全球領先的生物識別和人工智慧技術,還為俱樂部提供了最為穩定的智慧物聯(KisIOT)健身服務場景。
鬼工通過科技結合的方式,為線下健身場館提供智慧一體化解決方案,針對健身房經營問題,圍繞著服務、營銷、產品、運營和管理五大方面,設計出一套完整的全業務鏈的健身房管理雲平臺,在平臺中既有服務於健身房內部管理的業務系統,也有針對健身會員使用的APP和微信端,再通過物聯網技術把俱樂部管理和會員健身所使用的智慧裝置進行物聯,實現資料的完全打通,從而打造健身新場景構建俱樂部的新形態。
AI技術賦能網際網路健身
AI時代似乎可以與大多數與人相關的事物發生關聯,比如健身。如果說去24小時,全自助的網際網路健身房就覺得有科技感的話,那麼應用ai技術改造健身的方式,也值得嘗試,myShape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myShape成立於2015年,是基於3D機器視覺技術,提供新型互動式健身體驗的智慧私人教練。產品實時捕捉全身3D動作資料,比對專業教練標準動作,使用者的每個動作都能實時獲得評分和糾錯提示,讓使用者即刻獲得專業指導,準確地把健身動作做到位,安全有效地完成健身計劃。
技術上,通過公開資料與自採資料反覆對健身動作與姿態做模擬與訓練,演算法的識別準確率已經高於95%,能夠基本滿足一般健身使用者的需求。其整體方案在Kinect的基礎上針對準確率與抗干擾性做了優化,能夠實現在幾百人的場景下穩定識別出制定的使用者。產品上, myShape希望能夠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私教的職能。
myShape 訓練示範
myShape已於近期完成千萬級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該品牌過去曾獲元訊資本、鼎翔資本以及摩拜聯合創始人夏一平的天使輪融資,至今myShape共獲得超3000萬人民幣的股權融資。
格鬥健身成市場“清流”
在人們關注點落在健身平臺大眾化、產品定製化、健身場館全年化的同時,格鬥健身作為新生的存在緩慢進入大眾視野,24KiCK是其中的代表。
這家公司剛成立一年多,在望京開了兩家店:900平米的格鬥學院和300平米的格鬥健身艙。24KiCK格鬥艙採用了24小時營業模式,不收取年費及預付費,採用零售的模式售賣次卡。
目前,24KiCK的課程分為團課和私教課兩種,出售次卡(3次/10次)和儲值卡(2000元起),單次團課的價格為149元/90分鐘,迴圈課89元/45分鐘,私教課根據難度在300-800元之間。
24KiCK門店實景
24KiCK於今年8月獲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梅花創投、聯想之星和個人投資人。據悉,本輪融資的資金一方面用於課程研發、整個服務體系和品牌的升級,另一方面則用於內部團隊擴充和門店的擴張。
24KiCK填補了該市場在國內的空白,通過細化健身場景,提升使用者體驗、自研課程體系和多樣化的收費模式,打造了高粘性的使用者社群。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完成4000名註冊使用者及1800名付費使用者的轉化。
網際網路健身從興起到爆發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市場上已然發展出如此多樣化的不同型別及品牌。不論產品型別如何發展,其目的仍是服務於人。短期內,難以看出哪個品類的表現更加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