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更多俯臥撐的人 患心臟病的風險就低
2月15日,據外媒報道,一項研究表明, 能做更多的俯臥撐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就低。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一次可以做40次以上俯臥撐的男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在跑步機跑步要低96%。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職業醫學住院醫生Justin Yang博士,他說:“我們的發現提供了證據,證明俯臥撐這種推舉能力可以是一種簡單、無成本的方法,可以幫助評估幾乎任何情況下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令人驚訝的是,與最大跑步機測試結果相比,推舉能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性更強。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客觀地評估心肺健康狀況(CRF)作為健康風險的一個重要標誌,但它一直被研究人員忽視。
資深作者Stefanos Kales教授解釋說:“最常用的體育活動評估是病人自我報告的病史、健康和生活方式問卷。然而,根據自我報告的體力活動,客觀測量的CRF水平往往明顯低於預期。儘管在準確客觀的CRF評估工具(如運動耐受性測試)上的良好表現與未來的心血管疾病呈負相關,但這些檢查費用昂貴、耗時,往往需要專業設施和訓練有素的人員來管理。”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在一組活躍的職業男性,通常進行的身體健康評估(推舉能力和最大跑步機測試)的基線表現及其與隨後發生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關係。研究人員假設,較高的健康水平與較低的事件發生率相關。這項研究涉及印第安納州的1104名18歲以上的消防員,平均年齡為39.6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28.7,在2000年至2010年間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縱向佇列研究。
在2000年2月至2007年11月期間,在開始和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時,對他們的推舉能力和運動耐受性進行了評估。隨訪10年,結果顯示37例心血管疾病相關結果。除一例外,在基線檢查中完成40或更少俯臥撐的男性除外。
Kales教授說:“這項研究發現,在21至66歲的男性中,推舉能力與患心血管疾病的10年風險成反比關係。”因此,推舉能力是一種簡單、無成本的測量方法,可以作為中年男性功能狀況的代用品。能夠在基線時進行11次或更多俯臥撐的參與者顯著降低了隨後發生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是第一項在活躍的職業男性佇列中報告基線升壓能力與隨後心血管疾病相關結果之間的反比關係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