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還沒見,6G已啟動!工信部專家:6G之後是“無G”
來源標題:5G還沒見,6G已啟動!工信部專家:6G之後是“無G”
而當前,我們正處於5G商業化的前夜,不少人對5G巨大的資本開支、漫長的投資回報期感到憂慮,但瞄準5G之後的下一代網路——6G已經啟動。
針對6G的應用展望、研究情況、通訊技術升級換代背後的驅動因素等問題,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教授、無線與移動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信部IMT-2020(5G)無線技術工作組組長粟欣,他也是工信部IMT-Advanced(4G)技術工作組組長。
需求推動通訊演進
問:為什麼會產生從1G到現在4G、5G的更新換代?這種演進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粟欣:有兩方面的動力,一方面,是技術進步的推動。現在4G應用的一些技術,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出來了,但當時器件的發展跟不上,不能形成有效支撐,所以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到這幾年才實現。
另一方面,就是需求。比如,5G的一個重要應用是想做VR遠端醫療,這個藍圖其實從2G、3G時代就已經勾畫出來了,但到4G時都沒有實現,我們希望在5G條件下能夠實現。我們5G推進組在做規劃前進行需求調研的時候,發現使用者完全有對高效能網路的需求,有很多應用設想都必須藉助5G網路的效能指標來支撐。有調研表示,從2010年到2020年,預計至少有1000倍的無線通訊業務量增長。
問:個人感受4G已經滿足了我的需求,並且一個月40G的流量90%都用不掉,對於5G,我想不到更多的需求點。這種想法您怎麼看?
粟欣:其實不是你沒有需求,而是運營商根本沒有提供相應的業務。目前運營商能夠提供的業務型別基本上屬於流量比較小的。作為使用者,出現流量用不完的結果,不是沒有流量消費需求,而是因為現有的4G還不足以滿足VR等更豐富應用,等到真正有了VR以後,大家的需求還是存在的。
5G時代的業務一定是豐富的、全面的。
除了剛才舉的VR的例子,工業控制、工業網際網路也對5G有極大需求,我們調研發現,目前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還停留在監控等非常粗淺、簡單的場景,還有極大的應用空間。
問:現在5G還沒有大規模商用,很多商業化難題未解,這種情況下啟動6G的概念研究,又是為什麼?會不會太早?
粟欣:好多事情5G可能還是實現不了,我們今年啟動6G概念研究,調研還有哪些需求是5G滿足不了的,未來的通訊網路將是多層次的,2G、3G、4G、5G、6G並存。
啟動6G研究跟5G的商用並不矛盾。過去往往也是交疊的狀況,一般是上一代準備商用,下一代就開始做研究了。
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
問:6G有哪些5G滿足不了的可能的應用場景?
粟欣:5G有三個應用場景,大頻寬、低延時、廣聯接,我認為6G可能在5G的三個場景上能實現更好的應用,解決5G不能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6G的傳輸速率又要提高10倍以上,並且可能使整個有線、無線網路結構發生革命性變化。
比如目前來看,5G在廣聯接也就是物聯網的應用還不太理想,6G可能會在這個場景上擴充套件向更廣泛的層面、更高的空間,比如衛星移動,實現地空全覆蓋的網路,實現真正無所不在的任意裝置之間的資訊傳輸,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
根據國際通訊標準組織3GPP的定義,5G將帶來三大應用場景:
eMBB大頻寬:下載速率理論值將達到每秒10GB,是當前4G傳輸速度的10倍。
uRLLC低延時:5G的理論延時是1毫秒,是4G延時的幾十分之一,基本達到準實時水平。
mMTC廣聯接:5G單通訊小區可以連線的物聯網終端數量理論值將達到百萬級別,是4G的十倍以上。
問:2020年正式研發6G、2030年6G投入商用,這個時間表是怎麼確定的?現在6G的概念研究都在做什麼?
粟欣:這是根據前面幾代演進的步調來確定的,實際中可能用不了這麼久,在2027、2028年商用,也可能會超過2030年才能投入商用。其實很多高校、企業對6G的研究早就開始了,從我們工作組的角度,現在6G的概念研究,主要做一些應用需求的調研,幫助達成一些共識,對各單位已經做的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評估、測試,看看哪些技術屬於5G的演進,哪些技術屬於6G新技術。
問:通訊技術一代一代演進升級有沒有終點?
粟欣:我認為通訊演進以G(generation)來表述可能就到6G,6G之後可能就是無G時代。為什麼呢?我們所謂的一代,一定是有一系列技術或者一個系統在本質上改變了前面一代的傳輸速率、應用場景、服務品質等等。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由單一或者幾個創新技術就足以撐起原來一代的發展,這樣不能稱為新的一代,但通訊技術是一直在向前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