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時間解決問題的方法

©文章由「更好時代」原創釋出,保留所有權,全網違反相關法律的抄襲行為將受到更好時代專業法律團隊相應的嚴重法律追責。
一般我們會認為每個人的24個小時都是相同的,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你無所事事,躺一天也是一天,如果努力認真幹活也是一天,這樣的兩天所得到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的人的心理年齡大,是因為他想的多,他的大腦不停在運轉,這被稱為「暗時間」。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思考方式,雖然已經讓我們發展到了現代文明,但是其實我們還沒有適應這些東西,也就是說,潛意識沒有跟上我們創造出來的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玻璃棧道,走上去沒有一個人不腿軟,雖然工作人員早就告訴你了,這種玻璃就是子彈都打不穿,那你為什麼要害怕呢?這就是我們在理智上接受了安全的概念,但是感覺並沒有跟得上理智。
接受了安全的這部分叫做理性大腦,給你發危險訊號的這部分叫做情感大腦,上面的情況就是你的理智大腦輸給了情感大腦,這會影響我們有效利用時間。
另外一個影響有效利用時間是切換狀態的時間,比如你在電腦上處理一些工作的檔案,但是你在這過程中感覺非常累,想要刷一會兒朋友圈,可能你只是刷了十分鐘的朋友圈。
但是當你回到工作的時候,可能需要15分鐘重新進入工作狀態,這樣算一下十分鐘的休息,加上15分鐘進入狀態,實際上就浪費了25分鐘。
切換工作的時間都在偷偷消耗我們很多有用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同一份工作有的人做得快,有的人做的慢的原因,因為暗中消耗的時間非常多。
影響我們時間,還有一個問題——偏見,也就是找理由。當你工作沒有完成的時候,實在不想做了,是不是腦袋裡立馬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蹦出來,比如身體不好,要早點休息等等,這可能是你的大腦在欺騙你。
我們的理智大腦和情感大腦,在很多問題上都會打得不可開交,如果哪一方勝利之後,整個大腦就會合起來為勝利的一方服務,如果情感大腦戰勝了理智大腦,那麼理智大腦就開始為情感大腦服務,不想幹活的念頭就會佔據上風。
所以我們在理智大腦和情感大腦交戰的時候,需要多支援一下理智大腦,遇到不想做事的時候,要強迫自己堅持做下去。
給自己設立一個進度條,每完成一些內容,就能讓自己的進度有明顯的程序,這就會對你的工作有一個新的認知。還可以減少任務切換,這樣就能保持更加專注做一件事,如果長時間保持專注,會讓整個大腦興奮,讓我們在解決的問題上快了很多。
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堅持下去,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難,但是這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有時候我們遇到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會不由自主的決定不做,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去做,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會變得更好。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人的執行、知識、經驗三方面的組合,它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這種組合絕無僅有,第二個條件,這種組合在實踐裡有價值,不會只談一些空概念,第三個條件,這種組合具有可發展性,也就是有可以無限提升能力的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