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砸400億,許家印造車終有日?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打造才是恆大真正的野心所在。
與賈躍亭和平“分手”兩個月後,許家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一擲千金。
2019年2月27日,媒體爆料稱,恆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20億美元。據瞭解,該公司註冊地址在廣東省廣州市,經營範圍包括能源技術研究,汽車零配件批發,汽車零售,能源技術諮詢服務,汽車租賃等多項業務。
知情人士向投中網表示,恆大剛剛介入這個產業,新能源業務還在架構搭建中。
投中網查詢天眼查發現,恆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於1月25日成立。2月20日,該公司名稱變更為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這次更名並不簡單。“國能”的入局源起於2019年1月的一場收購,而恆大造車的野心,早已顯露無疑。
野心藏於全產業鏈
2019年1月15日,恆大健康(0708.HK)宣佈以9.3億美元代價收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即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
通過收購NEVS,恆大間接持有國能25.05%的股權。這便是2月20日更名中“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由來。
“許家印不會做虧錢的生意,國能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成就不可小覷。”汽車業諮詢人士對投中網評價道。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2月29日,國能汽車93純電動轎車在正式啟動交付,首批500輛國能汽車93已經開始面向政府採購及網約車運營公司交付。據媒體報道,國能電動汽車投資了200億元的專案也已在上海市松江區落戶,號稱要在松江打造一個包含新能源汽車技術、智慧電力公路、智慧車聯網在內的智慧交通全球示範工程。
入股後,恆大便擁有了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天然基因,為後續的產業端收購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收購接二連三地開始了。
2019年1月24日,恆大健康釋出公告稱,以10.59億元收購動力電車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持股比例58.07%,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做大做強的關鍵。”前述汽車業諮詢人士對投中網說道,“收購後,恆大的路會走得更順一些,少了很多阻礙。”
而在這條日漸平坦的路上,許家印意欲挖掘更大的可能性。
2019年1月29日,恆大健康旗下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和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簽訂合作協議,將聯手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打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協議顯示,柯尼塞格將以無條件股東出資形式於汽車生產前對合資公司注資,金額總計7000萬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柯尼塞格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典的超級跑車公司,最高售價超1000萬美金,素有“幽靈跑車”之稱,其量產車最高時速超447公里/小時,創多項世界紀錄。
“近年來,跑車與新能源的協同也成為了業內專家討論的熱點,恆大的這場收購算是跑在了前面。但未來能實現多大的可能性,還是個未知數。”某知名新能源汽車專案投資人對投中網說道。
隨後,恆大注資1億元成立恆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服務。
此外,恆大還佈局了經銷商一環,2018年9月,恆大以144.9億元價格獲得廣彙集團40.964%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由此擁有了在汽車銷售渠道方面的天然優勢。
看來,恆大並不僅僅是要造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打造才是其真正的野心所在。
回A待何時?
啟信寶資料顯示,2018年起,恆大已先後成立8家與汽車領域相關的公司,累計投入近400億元。
許家印底氣十足。
2019年2月26日,胡潤研究院釋出《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恆大許家印以2500億元人民幣位列富豪榜大中華區第3位,全球第26位,同時蟬聯房地產行業首富。
此外,榜單顯示,恆大2018年超額完成5500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2019年銷售目標為6000億元。
主營業務業績突出的恆大,有了更充分的理由開疆拓土。毋庸置疑的是,新能源汽車正對許家印的胃口。
2018年4月9日,恆大集團與中國科學院簽約合作,許家印宣佈正式進軍高科技產業。他表示,未來十年,恆大將投資1000億元,發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積體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生命科學、人工智慧、機器人、現代農業科技等重點領域。
但如果說許家印的“進軍高科技”投資佈局僅僅是為了生態搭建,或許太過於片面。恆大一直想回A股——為了更高的估值也好,為了規避風險也罷,這在業內早已是個公開的祕密。
光大證券投行質控總部陳思遠曾發文表示,發審委一直延續下來的稽核邏輯有一個突出的行業性特徵判斷,也即在國家大勢和行業總體監管背景下,醫藥、農業、遊戲、涉及房地產業務等都不會成為受到稽核歡迎的行業,房地產行業不受歡迎主要由於相關監管政策的嚴格。
而受歡迎的,則是和科創、新型製造業等新產業掛鉤的企業。
因此,對於進軍高科技產業,許家印2018年3月26日就曾在恆大年度工作會議上就定下目標:從2018年開始,恆大要在戰略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其還表示,進入的產業一定是大產業。
在中國,僅次於房地產行業規模的就是汽車業。所以,新能源汽車當仁不讓,完全滿足許老闆定下的兩個標準:高科技、大產業。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許家印一擲千金的誠意。
“他有足夠的理由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但可能也是過於著急了,投資賈躍亭FF公司的這步棋下得有點倉促。”前述汽車業諮詢人士對投中網稱,“一個連回國都不敢的人,我實在是想不出有什麼理由相信他。”
寫在最後
造車,是件急不得的事情。
“收購的玩法是對的,但這條路耗時耗力,現在還屬於混沌的節點。”前述知名新能源汽車專案投資人對投中網分析道,“以同為收購沃爾沃的吉利為例,在100%控股的情況下,吉利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整合、引進、消化以及吸收沃爾沃的技術。恆大要想收穫成果,恐怕不是五年之內可以實現的。”
許家印有足夠的資金成本慢慢試錯,但市場留給新玩家的機會並不多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恆大實力雄厚,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資歷尚淺,想在眾多早已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內外廠商中搶得如此大份額的市場,難度不小。
“恆大的入局讓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格局再現端倪。但最終,產品終究是要落地的,而裁判員只有消費者。”前述汽車業諮詢人士對投中網說道,“各大玩家背後的資本運作暫且不談,最後的收益,要讓市場來評判。”
(編輯: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