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電商運營,研究使用者的行為邏輯是關鍵
如果讓我們做一個電商網站,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能讓人們在這個網站上下單購買,所以我們必須瞭解是什麼驅使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
不同的東西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影響。那麼人們的購物習慣是如何的呢?跟隨恰維科技一起來看下吧。
1. 選擇項越多,決定起來越困難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總是希望東西的種類越多越好。遺憾的是,大部分情況下,人們都不會這麼去思考。我們可能會說我們想看到任何東西,但實際上,我們只是想看到最好的可能的選擇。
選擇項越多,越是眼花繚亂,則越有可能什麼也不選。
這對於電商網站來說是一個最簡單的應用:當用戶第一次登入到一個商品類別頁面時,不要一次把所有東西都扔給使用者。每次給他們一小塊,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購買過程中更具體地選擇他們需要的東西。
與其給他們更多你能想到的所有種類,不如只提供他們真正的需求。當他們不需要經歷繁複的選擇的話,反而會更容易選擇物品。
2. 越少越誘人的條件,人們越不想錯過
人們都不喜歡跟不上節奏,社交媒體通過公開展示其他人的生活和品好,對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你可能錯過了什麼,及時地知道現在都有哪些新鮮的事物。
無論是活動促銷,還是公司的團建,我們都不想錯過(即便是不想去團建,也不能不知道這件事),而這種焦慮的心理作用,就是營銷人員最好的誘餌。
當人們在做購買決定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營銷活動或者海報中使用諸如“限量發售”、“促銷半價”、“僅限當天”等詞彙,本質上跟老闆帶著小姨子跑了沒什麼區別,都是要造成一種“快要錯過”的心理感覺。
3. 不理解事物的真正價值
有時候,在潛意識裡,我們會認為價格較低的東西是次等的。這很容易用衣服來說明:如果一瓶酒更便宜,肯定沒有比它貴的葡萄酒的質量和品牌要更好。而且有很多研究證明,即使是同樣的酒,人們也會選擇更貴的酒。
把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提高,你的產品的價格上漲了10%,看看你得到的銷售額會怎樣。此外,你可以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改變人們購買某物的價格,這樣他們就會覺得他們購買的東西比他們所支付的價格更有價值。就像價格正統,但付郵費一般。
你還可以考慮新增一個高於你的訂單值的價格點。例如:“杯子低於20元”或“產品諮詢低於130元/小時。
通過提供有限制數量的商品或服務,往往會給消費者帶來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後,我們發現:古典的微觀經濟學強調的是理性人為假設,而查德·塞勒為代表的行為經濟的出發點在於,真正的從細微的生活中發現與古典經濟學相悖論的地方。
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從表象和現象層出發去設計,也要從底層的框架去了解,設計的原理和背後的機制。微信公眾號關注:恰維科技,如有問題,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