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喜愛且具有顛覆性的產品都有什麼因素?
如果你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怎麼能判斷你的產品能夠受大眾喜愛,具有顛覆性,從一片紅海中殺出來?本文將帶你從另外的角度,看下具大眾喜愛的產品都有哪些共同的因素。
注:部分圖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1.技術的革新 2.商業模式的升級 3.微創新
一、技術的革新
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是 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 開發的一款基於資料探勘的推薦引擎產品,為使用者推薦資訊,提供連線人與資訊的服務的產品。由 張一鳴 於2012年3月建立,2012年8月釋出第一個版本。
今日頭條
2018 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增長放緩,上半年僅增長 2 千萬。
但是有今日頭條這一匹黑馬,硬是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逆流而上。
今日頭條系獨立 App 使用者使用時長佔比,從 3.9% 猛增到 10.1%,增長了1 .6 倍, 超過百度系、阿里系穩居總使用時長第 2 名。

頭條
更牛的是,頭條系產品這種突飛猛進的增長速度還在持續, 單今日頭條資訊 App 每天還在保持 100萬+ 的新增。
在頭條系如何做到這般“喪心病狂”的使用者增長的背後,其實有一些不為認知的小祕密。
頭條內部會創新孵化產品,並且為每款產品設定留存生死線(RIO),超過生死線的產品就可以頭條系站內流量扶持,快速讓它達到千萬級日活。

今日頭條涉足近60個產品
今日頭條類產品,幾乎都有一套“動態”的內容推薦機制, 這裡的”動態“指的是根據反饋結果,實時更新調整。

這套“動態”內容推薦機制是如何運轉的呢?
同樣的方案,今日頭條會先推薦給小範圍的人群:
比如 100 人,如果這 100 人對標題、內容的反饋均不錯,那就把方案推薦給更大範圍的人群,比如 500 人,如果這 500 人對標題、內容的反饋效果很好,再推薦給更大範圍的人群,比如 2000 人,以此類推。
使用者的行為動作會被蒐集,據《今日頭條推薦系統原理》介紹,基本上每小時都可以看到使用者對內容的反饋。但因為每小時都有資料上的波動, 今日頭條通常以天為時間節點,來檢視使用者的行為資料。
將使用者的行為動作進行蒐集後,今日頭條會有日誌處理、分散式統計,寫入資料庫。

今日頭條系統就可以自動生成:實驗資料對比、實驗資料置信度、實驗結論總結以及實驗優化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頭條的機器推薦演算法和文章內容稽核機器人,已經做到了業界的領先地位,其採用大量的機器代替人工的運營,也為早期的今日頭條節省了很多人力。
張一鳴的個典型技術男,經歷過酷訊、九九房的他喜歡利用技術解決問題,公司初期,技術人員的人員比例就在公司佔了大比例,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的技術人才。
技術驅動也成為了未來這家公司的基因。
頭條的產品設計上,非常擅長做個性化推薦機制,通過合理的策略設計推薦感興趣的內容非常容易讓人沉浸其中。
通過今日頭條這款產品,今日頭條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把這套產品增長模式套用到頭條其他產品上,形成了2018年的頭條產品矩陣:抖音,西瓜視訊,火山小視訊,懂車帝,悟空問答。
從今日頭條的發展可以看到,今日頭條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是:通過技術推動產品的演進,通過增長和策略去驅動產品增長。
二、商業模式的升級
360
奇虎360是(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的簡稱,由 周鴻禕 於2005年9月創立,主營 360防毒 為代表的免費 網路安全 平臺和擁有問答等獨立業務的公司。該公司主要依靠 線上廣告 、遊戲、網際網路和 增值業務 創收。
提起周鴻禕,大家都會想到那個紅衣大炮,也有人叫鬥士,360防毒出現之前,防毒市場裡排名第一到第三的分別為瑞星、NOD32、金山毒霸,一週的覆蓋人數分別約為7000萬、3200萬、2800萬。
360防毒橫空出世的兩週時間內,覆蓋人數達到2680萬,一下子以微弱優勢超越卡巴斯基的2300萬升至第四位。

360
中國的國情是免費又好用的東西不愁人用,下載率和使用量不用說,口碑傳播都是核彈級別的。對使用者來說,哪怕360的防毒能力一般,也總好過自己的電腦裸奔,反正免費。
網際網路領域,免費是大勢所趨:免費的雅虎、免費的谷歌搜尋、免費的即時通訊、免費的瀏覽器……多年來,網際網路的使用人數呈幾何倍暴增,防毒軟體的使用人數卻始終沒有突破,收費模式是一大原因。曾經離電腦最近的防毒軟體公司,成了離網際網路最遠的存在。周鴻禕和360顛覆了這個行業。
周鴻禕在決定做免費防毒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周鴻禕自己說過,同行都說自己是250,乾的又是110的事情,所以250+110=360;

周鴻禕
值得強調一點的是,在360推出之前,防毒界已經有好多防毒工具了,360的顛覆,是因為商業模式的改變升級,所以周鴻禕在很多場合演講的時候也說過免費模式,但周是第一個把免費理論運用到極致的人。
360的三級火箭模式:
第一級火箭:免費防毒工具,迅速積累使用者;
第二級火箭:從免費防毒工具變成安全網路平臺;
第三級火箭:商業閉環,瀏覽器和網址導航獲得廣告收入;
所以周鴻禕主推商業模式;
三、微創新
微博和部落格
部落格 ,又譯為網路日誌、部落格或部落閣等,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部落格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許多部落格專注在特定的課題上提供評論或新聞,其他則被作為比較個人的日記。一個典型的部落格結合了文字、影象、其他部落格或網站的連結、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是許多部落格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部落格內容以文字為主,仍有一些部落格專注在藝術、攝影、視訊、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部落格是社會媒體網路的一部分。
微博 ,即微部落格(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使用者關係的資訊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使用者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元件個人社群,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資訊,並實現即時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的twitter,根據相關公開資料,截至2010年1月份,該產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註冊使用者。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入口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入口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

微博
微博和部落格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可能會有很多區別,但所有原因裡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微博的字數限制,微博顧名思義就是微型部落格,畢竟,寫部落格對於一些人來說壓力太大了。
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這一點導致大量原創內容爆發性地被生產出來。
微型部落格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真正標誌著個人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部落格的出現,已經將網際網路上的社會化媒體推進了一大步,公眾人物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網上形象。然而,部落格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妝後的表演,博文的創作需要考慮完整的邏輯,這樣大的工作量對於部落格作者成為很重的負擔。“沉默的大多數”在微部落格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其次,降低了傳播成本。
類例於一些大的突發事件或引起全球關注的大事,如果有微部落格在場,利用各種手段在微部落格上發表出來,其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過所有媒體。
最後,也減輕了個人的閱讀壓力。
仔細觀察會發現,微博並沒有什麼新的技術和厲害的商業模式,就是由於字數限制所發生一系列效應,極大提升了使用者體驗。
綜上所述,一款具有顛覆性的產品,或者說一個受大眾喜愛的產品,至少應該有一下三個因素中的一點,當然,如果都具備,那樣會更好。
1.技術的革新 2.商業模式的升級 3.微創新
為什麼微信這麼難被超越?請在評論區給出你的答案。
注: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