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加密貨幣行業存在的那些陷阱
對公眾而言,數字金融服務存在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加密時代如何守好我們的“錢袋子”?
加密貨幣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和 CipherTrace 在1月底陸續釋出了一些報告,這些報告描繪了不斷變化的加密貨幣格局,其中包括一些犯罪分子竊取和詐騙的資料,希望能為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帶來一些警示。
黑客、暗網:這仍然是一個威脅
Chainalysis在 2019年1月的報告中 說明,在過去幾年中,加密貨幣相關犯罪實際上已經下降了,僅佔2018年所有 比特幣 交易的1%。黑客把目光轉向暗網市場,精心設計的騙局讓毫無防備的投資者屢屢受到損失,目前,犯罪分子已經通過 暗網 市場活動榨取了數百萬美元。
Chainalysis表示他們已經通過追蹤從交易所到提現的資金流動來分析 黑客 在加密貨幣交易中的動向,並提供有關黑客攻擊後數週和數月內交易活動模式。這些資訊可能成為未來追回被盜資金的關鍵。
加密貨幣交易中的黑客
網路犯罪分子將手伸向加密貨幣交易所和交易所的錢包已不算什麼新聞了,在2018年,他們已經成功盜取了近10億美元。
Chainalysis在報告中確定了兩個黑客組織,2018年大多數的加密貨幣黑客攻擊都是他們組織的。
同時,Chainalysis也分析了黑客的動向,黑客們通常會在初始攻擊後的三個月內兌現他們所盜取的加密貨幣。
深入研究資料後,我們發現這兩個典型的黑客組織平均每次竊取的金額高達9000萬美元。他們在攻擊行為後將被盜的資金轉移5000次左右,到多個錢包和交易所,以覆蓋最初的痕跡。隨後他們蟄伏六週甚至更長的時間,然後開始兌現。至少有一半的被盜資金在112天內使用各種轉換服務兌現。四分之三的資金在168天內兌現。
在分析過後,我們發現這兩個典型的黑客組織運用了不同的策略來掩人耳目。
其中一個黑客組織有著嚴格的控制,黑客們一絲不苟地完成著洗錢的任務,戰戰兢兢地避免被抓獲。被追蹤黑客的資料記錄了這起攻擊多達15,000起資金的變動情況。
而另一個黑客組織則顯得有些隨意,他們“按兵不動”,將竊取的資金持有6至18個月之久,然後在幾天內快速變現超過一半的資金。
這些不同的黑客手段可以用來識別不同的黑客。
而目前來看,很多交易所並沒有軟體來識別轉到他們交易所的資金是否正當,這就讓黑客有機可乘,由已知的案例來看,曾有一筆高達1.35億美元的被盜資金通過已知的交易所成功套現。
解密黑客行為是打擊此類犯罪的第一步,這些問題是需要靠交易所在未來共同努力去解決的,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暗網死灰復燃
2017年,在暗網平臺 AlphaBay 和Hansa 關閉 後,暗網活動下降了60%,在這種情況下暗網活動仍達到了7億多美元的峰值。
這一年是加密貨幣的分水嶺,價格的上漲導致暗網市場大量關閉。
然而不久之後,暗網以驚人的速度重新回到了市場,在2018年,他們的地下活動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資料分析表明,即使在加密貨幣價格慘淡的2018,這些平臺上交易量仍高達6億美元,暗網市場的每日總價也呈逐增加的趨勢。這意味著暗網交易並不受加密貨幣實際價值的影響,驅動暗網市場的是匿名性和便利性。
即使在這樣的監管高壓下,暗網市場仍“死而不僵”,不知疲倦地尋找新的方式來繼續交易。
警惕洗錢活動
Ciphertrace在2019年關於加密貨幣犯罪的報告中深入探討了過去12個月的洗錢工作。
根據他們的報告,在2018年的前兩個季度,被盜加密貨幣的數量幾乎是2017年全年的三倍。累計超過 17億美元被盜 :其中有來自交易所的9.5億美元,剩下的7.25億美元因詐騙被盜。
這筆鉅額資金需要被“清洗”,因而產生了許多加密洗錢行為。
一般的洗錢行為通常從“結構化”開始:轉移資金,讓人無法追溯到其非法的原始來源。比如,金條這樣的資產一般是犯罪分子洗錢的首選,他們用黑錢購買金條,然後再賣出得到乾淨的錢。
而在加密世界中,過程就有變得不一樣了。據CipherTrace的分析,加密貨幣在系統中轉移的次數越多,追蹤其來源就越困難,鑑於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質,這使調查人員難以追蹤資金。
犯罪分子先將加密貨幣混在一起,在整個系統中多次流轉,最後再將加密貨幣輸出,從而建立一個錯綜複雜的交易網路,使得資金來源難以識別。
除此之外,一些犯罪分子也使用加密貨幣賭博網站來洗錢。通過簡單地設定賬戶,他們可以將資金轉入和轉出,從而將這些非法資金洗得一乾二淨。
加密貨幣未來的趨勢
2017年幣圈陷入瘋狂的炒作,許多投資者陷入暴富的幻想中,詐騙犯罪行為屢見不鮮。
但目前,加密貨幣市場已經開始冷卻並進入一段價格小幅波動期,因此接下來犯罪分子的手段可能會從過度誇大投資收益轉向分散式平臺,如加密資訊應用程式等。
此外,利用加密貨幣洗錢仍然是犯罪重災區,加密貨幣似乎已經成為了洗錢的幫凶。但這種趨勢同時也促進了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在一些國家,現有的反洗錢( AML )和客戶身份驗證( KYC )法規已適用於加密貨幣交易,有助於部分遏制加密洗錢行為。
而在網路虛擬環境中要大力打擊這種犯罪,則需要更復雜的程式和工具來解決問題。
翻譯來源: cointelegraph
原作者 : Gareth Jenkinson
翻譯作者:Adeline

最新區塊鏈資訊,掃碼關注我們吧~
【鏈虎財經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為原創文章,作者:Adeline Yu。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鏈虎財經立場無關。本站所有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幣市有風險、投資請慎重。如需轉載文章,請註明來源https://www.chainhoo.com/blockchain/68049/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