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百度、微軟、亞馬遜、谷歌新財報都在談雲?
數學家高斯在《測量世界》裡提到過這樣一句話:
當你站得足夠近,你可以發現事物運轉背後的精妙機制;當你站到足夠遠,你能夠看到萬物執行的整體輪廓。
雲端計算就是這樣一種既可以讓人“站得足夠近”,又可以讓人“站到足夠遠”的業務。這項業務正在成為百度財報中的最大亮點。
2月22日,百度公佈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百度雲首次公佈了其業績資料:百度雲業務在2018年第4季度已實現營收11億人民幣,比2017年第四季度營收的兩倍還多。終於,百度雲躋身國內雲端計算前三。
從2015年正式開放運營,到2019年2月百度釋出2018Q4財報首次公佈雲業務收入,百度雲歷經4年終於揭開“神祕”面紗,AI商業化落地能力凸顯。
“豹變”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不知不覺中平凡化為卓越。用“豹變”形容來百度雲這四年來的變化還不是很準確,“竹變”可能再合適不過了。
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百度雲的成長,近似乎竹子的生長過程,4年紮根終究迎來了今日的爆發。 一
一
“竹變”已經開始
要知道,亞馬遜、微軟的開年財報以及騰訊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都把雲端計算列為了重點,這次的百度也不例外。外界解讀稱,“百度有了新的業績增長點”。
我們可以仔細看一看百度第四季度的財報資料。本季百度營收2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
百度雲首次在財報中露面——百度雲Q4營收破11億,躋身國內雲廠商第三,僅次於騰訊雲。
百度雲營收佔百度第四季度總營收的4%。對百度來說,這是網路營銷、愛奇藝收入之外的第三大收入。雖然目前看起來比重並不高,但是未來成長空間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國內雲端計算市場處於爆發增長期。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的用雲量同比增長138.6%。工信部發布的《雲計算髮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中預測,到2019年,我國雲端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
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這些雲端計算巨頭每一季營收和上一年同比增長相比,都在40%-90%之間。
以剛剛過去的四季度為例,微軟Azure和阿里雲的增速分別高達76%和84%。亞馬遜AWS因為體量較大,同比增長45%。
谷歌雲端計算業務的新老闆甚至因此眼饞,定出了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有一天能從雲端計算業務中獲得比廣告更多的營收。
對百度雲來說,接下來每個季度可能都會迎來同比60%以上的增長,未來會成為財報中的重要支柱。這種增長將和竹子的成長速度一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雲端計算帶來的利潤也相當可觀。AWS的收入僅佔亞馬遜總銷售額的10.3%,但其21.8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卻成為亞馬遜的利潤支柱,佔其總營業利潤的57.5%,有力拉動了亞馬遜的整體利潤。
事實上,在後來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百度CFO餘正鈞在面對分析師Binney Wang的提問時就提到:
我們加速投資的領域是雲端計算。正如李總(李彥巨集)所說,我們正在這個領域取得非常不錯的發展勢頭,讓我們為擴大來年的業務規模做好準備。大家也知道,我們實施的每一個增長計劃,重點也是為了實現營收增長。因此,隨著我們今年專注於在這幾個領域擴大投資,我們正在獲得非常積極的運營資料。有鑑於此,我們應該會看到公司營收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加速增長。
雖然目前愛奇藝會員服務、雲服務及其他業務被統一歸在“其他營收”之中。 不過,基於目前國內雲端計算市場空間的高速增長以及百度雲自身的成長性,我們可以推斷,在未來某個財季,百度雲大概率會被單列,作為收入結構重要組成部分,接受投資人審視。
二
歷經四年的紮根
“竹變”當然離不開前面四年的鋪墊。過去四年,百度雲一直處於紮根階段。雖然相比阿里雲這樣的競爭對手顯得略微低調,但是一直在為彎道超車做準備。
1、從戰略上看,長期堅持ABC戰略,堅持開放戰略
在別的公司都僅僅只在談雲端計算的時候,2016年百度雲便提出了“ABC”的戰略,堅持讓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進行融合。
長期戰略堅持使得百度的ABC全棧能力突出,不僅擁有云服務框架ABC STACK2.0,而且還全面開放150多項人工智慧能力,9個開源開放的大資料服務能力,以及10種計算例項等基礎雲服務能力 。
2、從業務上看,與百度大腦、DuerOS、Apollo融合,成為百度AI戰略落地視窗
百度大腦、DuerOS、Apollo面向的客戶主要集中在ToB、ToG市場,不管是智慧家居、工業網際網路還是智慧交通方案,都離不開雲端計算在背後做支撐。
百度過去一年不斷和各個城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參與進城市交通、工業、政務、安防的智慧化之中,這為百度雲業務的落地開拓了市場空間。
百度雲2018年戰略發力銀行、保險行業,並且在智慧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家居等IoT領域與北汽新能源、博泰、寶武集團等國內多家企業達成合作。
這一系列業務拓展都在當地撒下了種子,協同帶動了百度雲的落地,也是今天百度雲之所以能取得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主要原因。
3、從技術上看,百度雲正在悄然彎道超車,佈局雲端計算的下一個時代
這次央視春晚紅包背後就是百度雲在做支撐。過去四年和客戶的合作中,百度雲的技術領先性和AI差異化使得在行業頂級客戶群體中形成了“口碑”效應。
2018年12月,百度雲ABC Inspire企業智慧大會上,百度雲的智慧邊緣計算平臺OpenEdge便宣佈全面開源。
在今年CES上,百度再度釋出邊緣計算開源產品,百度雲的邊緣計算能力正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大的關注度。
百度雲已經悄悄鑽進了雲端計算的下一個時代的視窗。
4、從組織上看,架構了起適合未來“AI+雲”的事業體系
去年12月,百度組織架構整合,決定升級“ABC智慧雲”業務戰略、加速推進“雲上百度”的程序。ABC智慧雲事業部升級為智慧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AI To B業務和雲業務。
一般重點業務或者成熟業務才會提到如此之高的等級。當時這一舉動很大程度上表明,雲端計算成了百度的重點業務。此次財報雲端計算業務收入被拎出來,和當時的組織架構調整遙相呼應。
事實上,百度AI業務落地服務客戶的過程中高度依賴雲端計算,組織架構調整也是為了更加良性地釋放自身技術優勢、產品業務優勢和生態優勢。
百度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實際上也是為了應對雲端計算業務的增長,讓雲業務和其他業務展開更好的協同。 三
“雲+AI”的勝利
對百度雲來說,“竹變”也是“雲+AI”策略的勝利。
AI必需具備三大資源——計算資源、演算法資源和大資料資源。雲端計算和AI本身就是一體兩面的孿生兄弟,談雲離不開人工智慧,談人工智慧也離不開雲。
過去一年來,百度不管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工業這些業務線的探索,幾乎都有百度雲在背後加持。
我在《百度2018財年:雨傘戰略+新引擎》一文中提到,百度當下“決勝AI時代”的部分一共有四臺引擎,分別是Apollo為代表的自動駕駛業務、DuerOS為代表的智慧家居業務、智慧交通方案以及工業人工智慧。
這四臺引擎都離不開雲端計算在背後作為支撐。雲端計算就是百度這四臺AI引擎的燃料。
反過來看,這些業務高度依賴雲端計算,一旦開始商業化,就會迅速拉高營收,成為財報上的重要支撐,而且成長性極好,增速極快。
李彥巨集在財報後的內部信中就提到:
百度智慧雲的平臺優勢和行業影響不斷拓展,使更多使用者、客戶和合作夥伴從中受益,對於AI商業化的探索也正在撥雲見日。第四季度,百度智慧雲的客戶基礎也在顯著提升,我們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正在向電信、交通、工業製造、金融服務等領域廣泛滲透。
對百度來說,“雲+AI”一方面可以通過具體AI業務的落地,推動ToB、ToG客戶部署百度的雲服務產品,帶來雲營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反哺”雲技術,積累大量資料、經驗,反過來迅速提升模型精確度,帶來技術提升。
雖然說,百度雲目前營收排名國內第三,和前兩個對手存在一定差距。但要注意的是,百度雲和騰訊雲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假以時日百度雲很有機會躍居第二。
百度雲的機會可能在於以下三點。
1、提供基礎設施化、一站式、差異化的雲服務,形成“交鑰匙+拎包入住”的方案;
2、垂直行業縱深突破,在不同細分領域發展出“雲+AI”的產品能力,謀求對更多ToB、ToG客戶的服務。
3、以邊緣計算為突破口,對其他阿里雲等雲端計算巨頭髮起衝擊,謀求在5G+IoT環境中的市場地位。
當然,這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說:
企業有必要對創新的七個機會(意外之事、偏差、需求、產業結構變化、人口結構變化、認知變化及新知識的獲得)進行分析,僅僅保持不掉以輕心是不夠的,必須做系統性分析,必須系統地探索創新的機會。
百度雲過去以及現在做的事情,幾乎都是如此——圍繞“雲+AI”的創新空間不斷紮根,尋求新機會。
———————————————-
作者:深幾度,獨立撰稿人,微訊號852405518,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鈦媒體2015年、2016年、2018年度作者;
新浪創事記2018年度十大作者;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
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介面新聞、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40餘平臺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