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留學陷維權糾紛:曾經的新秀品牌是怎樣走向衰落的?
文 | 餘甜
今日,有知情人士爆料,A股上市公司華聞傳媒旗下子公司澄懷科技有限公司(即太傻留學)陷入維權糾紛。從20日起,陸續有員工和學生在總部維權。
據多名太傻留學員工稱,太傻留學以“華聞傳媒總部不撥款”為由拖欠員工2-3個月不等的工資和社保。同時,對於與學生簽訂的“可退費”合同也未如期退費。
“昨天,有人來搬電腦我們才知道公司未向華聞傳媒 繳納 租金 (華聞傳媒集團也是太傻辦公租用區域的業主), 而且總監過來跟我們說這月工資發不了了。”
據這批員工反映稱,從昨天到今天他們一直都在申請仲裁, 希望將公司凍結住阻止公司被登出。 目前太傻留學北京總部所在的天辰大廈辦公點租賃期將於2019年2月到期。
昨日,申請仲裁的員工和太傻留學總經理兼法人晏飛面談,希望能獲得合理賠償。
一名員工透露:“太傻留學現任法人晏飛承諾說今天下午3點30分社保可以到,但是到17點還沒有音訊。”
目前,華聞傳媒給出的回覆是,等下週三負責仲裁的律師來進行調停。
與此同時,有員工瞭解到,晏飛或已註冊了新公司。
這次也有一部分學生參與了維權。據一學生家長爆料,當時和太傻留學簽訂的合同上寫明的最後退費日期是2019年1月31日,太傻留學從年前就一直推諉說年後可以退款,但是年後當學生家長多次聯絡太傻留學後,太傻留學也未給出可退費的時間。
這個曾經在2008-2010年因為“太傻網”、“DIY留學”而聲名鵲起的公司在被收購的第6年陷入狼藉——深陷員工維權糾紛和學生退費糾紛。
這幾年,太傻留學都經歷了什麼?
2018年業績斷崖式下跌,過去4年報表資料下深藏隱憂
太傻留學的前身是“太傻網”,是由澄懷科技創立的留學及考試教育線上網站。
最讓人熟知的是,2013年7月20日,A股上市公司華聞傳媒集團決定收購澄懷科技(即太傻留學)100%的股權,太傻留學正式成為華聞傳媒集團的子公司,併成為第一家被併入上市公司的留學品牌。
不過,成為第一家被併入上市公司的留學品牌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太傻留學和華聞傳媒簽下對賭協議。但從財務資料上來看,對賭似乎並沒有“難”住太傻。
根據太傻留學業績表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太傻留學的總營收從1.33億元穩步增長到3.72億元,淨利潤在2013年至2015年快速增長後,2015年到2017年也基本保持平穩狀態。
但弔詭的是,2017年到2018年,澄懷科技的總營收從4.08億元下跌到了3893萬元,同比下跌90.45%;淨利潤從8743萬元到虧損3883萬元。
然而,太傻留學的頹勢並不是從2018年才開始。
根據年報顯示:2016年澄懷科技營業收入為3.71億元元,營業利潤為9064萬元;淨利潤為8859萬元,利潤率為23.8%,這個利潤率看著不錯。但仔細查證後,卻發現了另外一個情況。根據華聞傳媒的年報披露,2016年出國留學諮詢及相關業務主營收入約為1.06億元元,2015年是1.52億元,降幅達30.3%。到了2017年,出國留學諮詢相關業務營收縮水至4634萬元,同比降幅56.2%。
( 上圖為2017年華聞傳媒各業務模組收入情況 )
在留學業務江河日下的時候,澄懷科技的總營收在持續上漲。2017年澄懷科技營收達4.07億元,淨利潤8742萬元,而留學業務僅佔據11.4%,剩餘全是廣告業務。直到2018年,澄懷科技的業績陡降。
2017年華聞傳媒的年報中對澄懷科技如下表述:
“澄懷科技在出國留學及英語考試培訓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加大遊學、考試培訓、實習培訓等留學衍生服務專案的宣傳及推廣力度,取得了成果;同時,澄懷科技自2015年開始大力開展太傻網際網路廣告發布的平臺優勢,針對太傻網使用者集中度高、使用者屬性高度一致性的特點,開展以互聯網遊戲為主的廣告推廣及遊戲聯運業務,2016年至2017年澄懷科技在網際網路廣告業務方面取得突破。”
那為什麼在2018年會產生斷崖式的業績下跌呢?
和一個策略有關。
太傻留學一管理層表示,太傻留學從2014年便開始與學生簽訂一系列可退費合同,而一批學員的服務週期會持續到第二年,所以可退費合同所產生的效應就逐漸向後釋放發酵,導致在2017-2018年形成一個爆發期。
與此同時,澄懷科技的廣告業務也遭遇回款難的問題。
在一個內部流出的報告中披露:“澄懷科技2018年停止了廣告業務;2018年起現金流持續大幅下滑,導致經營現金流大幅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廣告業務在2018年末未能回款。”
飲鴆止渴的高承諾“包退單”
而太傻留學的敗局,要追溯到從被收購開始。
據管理層透露,被出售給華聞傳媒後,太傻留學與其簽署了為期三年的對賭協議,華聞傳媒對太傻留學每年的營業額及利潤制定了高額的標準,如果未能達標則會使太傻留學被收購的價格產生波動。但不可否認的是,華聞傳媒所制定的標準遠超過了太傻留學的承受能力。
同時,被收購後,太傻留學的法人由原太傻留學創始人陶謙更替為其愛人黃果,但黃果更替後並未實際承擔管理責任,所以導致各部門渙散,各自為政。
“公司內部主要有運營、市場、客服三個部門,績效、獎勵等都是各發各的,各部門摩擦和推諉比較多但是沒人處理,員工也沒有歸屬感,管理很混亂。”太傻留學員工王飛說道。
此外,黃果比較擅長市場,但是不擅長產品、服務。在黃果接手太傻留學後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來提高營業額。
從2014年開始,太傻留學開始與學生簽訂一系列虛高的服務承諾及退費協議。太傻留學所簽訂的很多都是“可退款”的合同,甚至還推出了3萬元的考試輔導費用,承諾上完一定數量的課程之後再全部退還給學生。最早是服務不滿意可全額退款,但後來逐漸開始變更可全額退款的條件,合同也一直在限制學生,到目前幾乎很少有學生可以符合全額退款的要求。
“例如學生申請學校的時候,如果這個學生的成績一般,太傻留學會承諾這個學生可以讓他考到一個非常好的大學,如果沒考上,太傻就會退大部分的費用。畢竟虛高的承諾在一開始會獲得市場選擇,但是後期就導致退費率很高。”另一名諮詢師表示。
所以,在被收購早期,太傻留學的財務業績是很可觀的,直到2017年開始,學生合同的到期需要退費,而太傻留學業務在不斷下滑。一邊留學業務逐年下降,一邊學生退款增多,使得公司陷入了資金週轉困境,導致財務狀況堪憂。
於是,從2018年開始,太傻留學陸續開始了幾次大裁員。
在這份內部報告中提到:“太傻留學員工在2018年一年內從223餘人減少至132人。”
管理高壓,人心渙散
在通過“可退費”合約來做高流水的同時,太傻開始將業績目標下沉,規定每位員工的業績年增長為30%。
“因為需要更多的錢,所以老闆認為只有一個市場部簽約是不夠的,她想要挖掘現有的所有客戶,所以做申請諮詢師的也要開始簽約,沒有簽到學生還要扣工資,沒事就讓我們和學生聊天,過度挖掘學生也導致學生很反感。”太傻留學員工趙繼輝說道。
對於諮詢師來說,除了申請諮詢還要簽約,工作壓力陡增。
同時,太傻留學為了縮減成本不給諮詢師配備助理,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導致諮詢師對客戶的服務質量下降,也出現了很多工作失誤、客戶不滿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4年開始每年員工的辭職的比例為30%到40%,高峰期甚至會達到50%。
與此同時,因為公司實際利潤很少,所以對員工的要求也極為苛刻,員工的待遇都是按照國家制定的最低標準執行的。此外,太傻留學還要求員工24小時待命,2小時之內回覆學生資訊,並且建立了一個相應的監管的群。
在2014年前後法人由黃果變更成呂濤,但黃果依舊參與太傻留學決策。2016年11月8日,澄懷科技法人又由呂濤變更為晏飛。
“晏飛非常注意控制成本,各個地方都要省錢。太傻留學的待遇一直不好,除了工資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也沒有年終獎,提出加薪公司從來不會同意。”
每年留學申請的高峰期在年底就結束了,太傻留學是按照為學生提供服務的階段來獲取服務獎勵的,而在1月份當季申請學生的主要服務階段就完成了,所以到年後, 太傻留學員工就只有底薪沒有獎勵,收入驟然降低,所以每年過了申請季就有大批量員工辭職。留下的老員工每年都需要帶新員工,而且太傻留學只有在每年申請高峰期的時候才會臨時招聘新員工。
“老員工一邊忙自己的一邊還要帶新人,新人出了問題還要算老員工的責任,所以大家壓力非常大。”王飛稱,從2014年前後,太傻留學為了節省成本,基本不從北京招聘新人而是招聘外地對工資要求低的員工。
因為共同引起了學生和員工的不滿,導致太傻留學通過口碑介紹的學生資源越來越少,口碑與服務都逐漸下滑。這樣的“高壓政策”累積效應在2017年年末開始爆發。
另據一員工透露,在2017年年末由於資金問題,太傻留學只能支付考試部門的老師底薪,無法發課時費。這樣的舉措導致考試部門老師大規模辭職,考試部門一下子從二三十人銳減到二三人。
這一事件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老師給學生停課,學生得知太傻內部經營問題後紛紛開始打電話質詢。這次事件給太傻帶來了嚴重的口碑影響。
錯過了時代:產品服務升級滯後遭遇競爭困境
除了管理層不斷更迭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外,太傻留學口碑下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內部管理問題導致產品難以升級,無法形成競爭優勢。
從被華聞傳媒收購後,太傻留學的一直在做“留學申請+學歷提升”的業務,產品幾乎從未進行過升級,期間唯一的變化是將德國納入了的留學申請的序列。
但是,在近5年中,留學行業的發展、外部的政策都在發生快速變化。
2018年,美國留學政策收緊,國內留學申請市場競爭壓力加劇。整個留學市場也在進行著產品的升級迭代,各家機構都進行了服務體系的升級,包括增加服務產品的種類、引入海外團隊、增加服務亮點等。
“太傻留學一直是比較傳統的模式,我們服務體系一直都是自己在做的,但是因為缺乏管理,所以沒有趕上外部市場變化的趨勢。”一員工感嘆到。
產品服務滯後也導致產品價格難以提升,難以在市場上與同類產品形成競爭力。
“公司掌握著主導權,但是卻將精力主要放在利潤和業績增長上,忽略了服務的升級、質量的監控,一心只是簽約,但是服務完全跟不上,口碑也越來越差,也導致在競爭中我們的業績完成難度會越來越大。”
此外,隨著太傻留學的口碑逐漸下滑,也使得曾經高度活躍的太傻論壇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受到影響,導致瀏覽量變少,價格走低,所以從2018年後,太傻留學的廣告業務也開始走向頹勢。
至今,太傻留學已成立13年,曾經的太傻留學也曾有過自身的巔峰時期,從2006年正式開始留學申請業務開始,年營收增速約200%,一直到2009年,客戶數達到穩定的3000-4000人,並在2011年前後達到頂峰近5000人。
但是,在2013年被收購上市後,由於管理層更迭加之運營不當,為後期埋下了難以挽回的苦果。
(本文所涉及員工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