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路設計思維,解決設計師瓶頸
全鏈路的工作思維是運營工作中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本文主要介紹了“全鏈路”工作思維方法的四個步驟。
在我們日常的運營工作中,不僅是設計,運營、策劃、互動、開發等專案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具備全鏈路的工作思維,才能有效完成工作和達成目標。
“全鏈路”這個詞應該是16年從阿里出來的。那年剛好也是我從設計管理轉型到帶創意團隊,加上業務部門的架構調整,深刻體會到全鏈路的工作思維對一個人成長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人的能力要求門檻越高,這也是市場的趨勢。你必須具備更多的能力,才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設計的價值是什麼?
借用Tim Brown的話:“Change by Design!設計改變一切!”
設計思維等於將設計創意的能力提升。用到創意性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你可以做任何事。
設計師必須清楚自身能做到什麼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價值——設計的價值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
一、設計行業的趨勢
近年,設計的發展趨勢從UED(以使用者為中心)變成UGD(以使用者為中心,以業務增長為導向,不以結果導向的KPI都是耍流氓),對設計的價值考核也越來越清晰,同時對於設計師的能力體現要求更高。
行業上升發展趨勢要求設計師 更懂行業 (掌握行業間的差異)、 更懂使用者 (洞察使用者的需求)、 更懂資料 (善於分析業務資料)、 更懂增長 (投入產出比)。
前三個或許大家都有意識到,但大部分缺少增長思維:即設計的終極指標,設計想在企業產生更大的價值就需要更深地接觸業務。
二、設計師的瓶頸
目前,大部分運營或者視覺設計師往往會存在 思維侷限、目標模糊、缺乏創新、效率瓶頸 等問題。而且在工作中始終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能力和思維固化,沒有形成系統的方法或者自驅力改變現狀。
對於如何提高技法這裡就不展開說了,離不開 看 (多看優秀作品和案例)、 玩 (多玩和體驗各大流行app設計差異點)、 練 (多在工作中實踐)、 讀 (多讀行業案例和經驗分享) 。
三、全鏈路的設計思維四步驟
針對目前大部分設計師存在的問題,全鏈路的工作思維方法可以總結為“找、拆、試、效”四個步驟。
1. “找”
全域性全鏈路思維:
為解決使用者全域性體驗問題,我們應該從“業務戰略—使用者場景—設計目標—互動體驗—使用者流程—預期效率”全鏈路進行分析。
找準問題點,設定設計策略,而不是單純聽從別人的安排。當然這些都需要整個團隊達成共識。
設計師在期間要做到,職責不僅限於設計好看,技能不侷限在作圖,角色不侷限在執行,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價值。
通過全鏈路體驗思考“找”出問題點分為以下步驟:
全鏈路思考:
- 前提你是否理解業務訴求?
- 創意是否貼合用戶場景?
- 素材是否吸引使用者?
- 使用者是否看得懂?
- 落地頁是否清晰傳達?
- 互動是否便捷易用?
- 流程是否精簡?
- 是否加入情感?
- 滿足這些有沒有更多?
分析影響因素:
- 素材吸引力不夠/不匹配
- 落地頁活動體驗不強
- 頁面視覺傳達不足
- 使用者場景
- 文案偏硬
篩選因素:
- 素材吸引力不夠
- 落地頁活動體驗不強
設定設計策略:
- 採取激勵的方式激勵使用者
- 突出利益點
- 增加活動氣氛(如參與使用者滾動等)
設定體驗指標:
設定提升使用者播放率,提升資料質量的目標驗證設計。
舉個栗子:
一個常規運營視訊落地頁,視訊內容創意近年來對於資料轉化比常規創意要高(前提視訊內容需與使用者產生共鳴、互動或有教化作用)。
通過全鏈路思考理解業務需求是:包裝成專項視訊資料給坐席提高後端轉化。
通過分析播放率不高的問題影響因素有:素材不匹配、使用者主動播放慾望不強、視訊內容不夠吸引使用者。
篩選因素得出使用者主動播放慾望不強為主要因素。
通過全域性體驗結合前端投放運營成本,在保證投放效率成本下采取激勵的方式激勵使用者觀看視訊。同時前端投放素材匹配落地頁,讓使用者完整體驗視訊內容同時又獲得獎勵。
設計師不僅僅在視覺設計上要做出優化方案,還要從問題點出發全域性體驗優化流程,給出可實施的方案策略及設計執行。
2. “拆”
將目標進行拆解:
團隊每個成員都必須先理解和認同使命(公司的使命、部門的使命、團隊的使命)。然後,基於使命去拆解目標和實現路徑、方法。
對於設計師而言,我覺得使命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提升設計師的自驅力。通過理解使命,你才能把自己視野和格局變得更高,然後在做設計的過程中才能做到不糾結不設限。
通過理解團隊使命為降本提質,目標是通過設計降低投放效率成本/拉動使用者註冊,來實現路徑為活動獲客。實現方法有渠道素材、活動策劃、互動設計、視覺表現等等,對目標進行拆解並結合步驟一設定設計策略。
團隊中其他崗位也一樣,首先需理解使命目標,再將目標進行拆解到不同崗位,理解你在團隊中應該要做什麼並且要達到什麼目標。
設計前需思考:
因為需要達_______(某種意願/目的),我們的產品需要解決_______(目標使用者)的關於_______(問題的具體描述)的問題。
通過一種_______(設計策略),當我發現_______(設計目標)達成時,就證明我們的設計是可行的。
設計關鍵點:
通過流量模型可以看出有幾個關鍵點:曝光/流量、點選率、訪問率、註冊率。
每層是有流量流失,那我們在做創意優化的時候要找準問題點,對症下藥。
其中看出曝光和點選是首要任務(工作中設計師往往會將重心放在落地頁的視覺上,而忽略前端素材的研究分析設計。),其次到落地頁再到互動層。
設計推導:
在每個關鍵點推導自己的設計,應該站在使用者和運營的角度思考。
例如:
- 素材層表現能否吸引使用者
- 能在最短的時間閱讀資訊?
- 有提煉有用的資訊給使用者嗎?
- 有點選欲嗎?
- 創意落地頁層資訊是否表達清晰?
- 活動是否吸引人?
- 視覺是否做好引導?
- 有沒有加入情感?
- 互動層邏輯是否貼合用戶場景?
- 互動體驗是否流暢?
- 使用者操作是否便捷?
-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更多?
3. “試”
區域性創新迭代:
在應對頻繁的運營工作時,設計師常常會抱怨:工作那麼多,哪有時間創新?
其實,創新不是要你絞盡腦汁地去想,而是在工作中持續的進行區域性上創新。在一個設計師積累足夠多專案經驗情況下,對使用者對互動等等都有一定的理解,在創新上也能給予運營團隊很多想法和幫助。
區域性創新比如表單互動優化創新、券的優化、功能模組的優化創新等等都能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行為。
另外通過不斷迭代模組,讓使用者體驗和運營效率更好。
4. “效”
模板元件工具化:
系統梳理提煉元件——在工作中進行組裝——定期維護優化迭代元件
元件思維能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快速提升效率。
作為一個設計師,除了要有全鏈路的設計思維,還需要有不斷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方法和路徑。
好了,囉嗦了這麼多,其實想讓大家要多思考正確做事情的方法。
你的價值遠不止是一個執行!
5. 回顧:全鏈路設計思維的四個步驟
- “找”全域性全鏈路思維:從業務戰略—使用者場景—設計目標—互動體驗—使用者流程—預期效率全鏈路進行分析問題點。全鏈路思考、分析影響因素、篩選因素、設定設計策略、設定體驗指標驗證設計。
- “拆” 將目標進行拆解:先理解和認同使命,然後基於使命去拆解目標和實現路徑、方法。
- “試” 區域性創新迭代:持續區域性創新優化,定期迭代。
- “效” 模板元件工具化:系統梳理提煉元件,具備元件思維提升生產效率。
本文由@Joeyu魚總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 協議